摘要:据平南县气象局发布的气象服务信息,28日白天起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县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大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平均气温下降10~12℃、局地16℃以上,偏北风5~6级、阵风7~8级。小编从平南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局为应对“倒春寒”天气对农业生产
据平南县气象局发布的气象服务信息,28日白天起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县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大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平均气温下降10~12℃、局地16℃以上,偏北风5~6级、阵风7~8级。小编从平南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局为应对“倒春寒”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向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发出《平南县应对冷空气来临的水稻玉米田间管护措施》。全文如下:
平南县应对冷空气来临的水稻玉米田间管护措施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又恰逢“三月三”假期,一股大风寒潮将会自北向南影响广西,从3月28日白天起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南将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大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平均气温下降10~12℃、局地 16℃以上,29—31日维持阴冷有小雨天气,可能对农作物播种、幼苗生长及设施农业造成一定威胁。为认真贯彻落实好3月27日召开的全市春耕生产和种植业农残治理视频调度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今年我县春耕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水稻秧苗管护技术
(一)保温防寒措施
1.覆膜保温:冷空气来临前加固育秧棚膜,采用“双膜覆盖”(如地膜+小拱棚)或加盖草帘、保温被等,避免低温直接侵袭秧苗。若棚内温度持续低于12℃,需灌深水5—6厘米护苗,冷空气过后缓慢排水,防止温差过大导致生理性青枯。
2.增温管理:(1).大棚育秧:夜间可通过棚内放置炭火盆、暖风机等临时增温设备,但需注意通风防一氧化碳中毒。(2).大田育秧:白天晴天时及时揭膜通风,避免高温灼苗。
(二)水肥调控
1.大田育秧水分管理:低温期间保持浅水层(3厘米左右)护根,避免苗床湿度过大导致根系缺氧。采用“日排夜灌”方式,白天排水增温,夜间灌水保温。
2.移栽水稻做好增施叶面肥:冷空气前喷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或喷施芸苔素内酯、氨基酸类叶面肥,增强秧苗抗逆性;冷空气后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3—5公斤/亩)促进恢复。注意避免寒潮期间直接撒施化肥,以防烧苗。
(三)病害防控
1.细菌性条斑病防治:冷空气后温湿度回升易引发病害,可用敌克松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喷雾。当田间病害处于点发阶段、气候条件和稻株长势又适于发病时,每亩选用20%噻枯唑(又名川化018、叶枯宁、叶青双、叶枯唑)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或25%叶枯灵(又名渝7802)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
2.虫害监测:移栽前喷施“送嫁药”(含吡虫啉、三环唑等)预防虫害与稻瘟病。
(四)灾后补救
1.补苗与改种:对烂种、烂秧严重的苗床,及时补播生育期较短的水稻品种;若受灾面积大,可改种早熟水稻或短期作物。
2.恢复管理:寒潮后抢“冷尾暖头”天气喷施磷酸二氢钾+生物菌剂(含SOD酶),促进根系修复和叶片光合作用恢复。
二、玉米苗期管护技术
(一)播种与保温
1.延迟播种:避开低温雨雪时段,待气温稳定回升后趁墒播种,确保种子萌发温度(玉米发芽需地温≥10℃)。
2.覆膜增温:已播种田块采用地膜覆盖或秸秆覆盖,减少地温散失;未出苗地块可临时搭建小拱棚保温。
(二)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雨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层,提高地温并促进根系下扎。
2.排水防渍:疏通田间沟渠,确保雨后无积水,防止根系缺氧腐烂。对低洼易涝地块,可采用高垄栽培。
(三)营养与抗逆管理
1.叶面喷施:寒潮前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溶液,增强幼苗抗寒能力;寒潮后喷施尿素溶液(2%)或海藻素类叶面肥,促进恢复。
2.控氮增钾: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草木灰(15—20公斤/亩)或钾肥,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四)病害预防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多菌灵或咪鲜胺拌种,预防苗期根腐病和茎基腐病。
2.苗期监测:重点防范低温高湿诱发的猝倒病,发病初期用甲霜灵或恶霉灵灌根。
三、综合建议
(一)强化预警响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提前加固设施、储备应急物资(如保温材料、速效肥、杀菌剂等)。
(二)分类管理:根据作物生育阶段(如水稻分蘖期、玉米苗期)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优先保护育苗田和幼嫩植株。
(三)保险与补救:受灾严重区域及时联系农业保险机构理赔,并组织补种改种,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以上措施需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调整,建议农户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实施。
来源:平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