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锡云,天津人,号墨龙堂主、又号老左,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欧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常务理事。
左锡云,天津人,号墨龙堂主、又号老左,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欧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常务理事。
▲左锡云作品 《松影似龙腾》
左锡云的山水画在师法北宋山水巨匠范宽“雨点皴”与高远构图的基础上,融入柳公权书法的骨力线条,形成了“笔力扛鼎,墨韵苍润”的艺术风格。
▲左锡云作品 《听雨》
其中,《观云品月》系列山水画是他的近年来的一批代表作。以松为骨,以云为魂,在咫尺画幅间构建出可供游、可居、可赏的精神家园。
▲左锡云作品 《松下悟道》
松韵天成:自然之趣与人格象征的交融
在《半溪半雨最销魂》中,左锡云以浓墨点染松针的疏密层次,使松树在画面中形成视觉焦点,同时,在树干的处理上颇富创意,在一般的皴擦上,通过有设计的焦墨绘圆圈来形成树皮斑驳、深浅不一之感。这种处理方式暗合“画松一似真松树”的画论要求。
苍松盘曲于溪涧之上,枝干如铁,针叶似剑,展现出凌寒不屈的孤高气质,既有着松树的自然形态,又赋予其人格化特征。
▲左锡云作品 《半溪半雨最销魂》
松间叙事:文化典故与生命哲思的对话
《伯牙抚琴图》以松树为背景,通过琴音与松涛的交响,演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画面中伯牙和钟子期坐山崖,临飞瀑,遒劲老松为画面的前景,曲折绵延,仿若琴音的节奏,又似乎暗喻知音难觅的波折。
这种“比兴”手法,延续了文人画以画载道的传统,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审美。
《江湖一梦啸霜月》中,虬松斜出如剑,左锡云以钉头鼠尾描法刻画人物衣纹,以蟹爪枝画法表现松枝形态,笔法上使松与侠客呼应。左上角的浓墨写意性极浓,与右边坚硬的山石构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这种“虚化”处理颇富现代武侠文化的审美意趣,让画面的时空呈现不稳定的特质,暗合“江湖一梦”,增强了画面的叙事性和想象色彩。
▲左锡云作品 《江湖一梦啸霜月》
松风入怀:艺术语言与哲学思考的统一
在《明月松间照》中,月光透过松针洒在石径上,形成斑驳光影。画家以积墨法层层渲染松影,以破墨法表现月光的微妙变化,使画面呈现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这种技法既继承了范宽《溪山行旅图》的雄浑气象,又融入了米家山水的朦胧韵味。
▲左锡云作品 《明月松间照》
《长吉小像》中,李贺独立松间的形象,通过松树的屈曲姿态与人物的清瘦身形形成呼应。李贺素有“诗鬼”之称,艳丽诡谲是他文化形象的写照,在左锡云笔下,高空卷云颇富戏剧性,松树则以茂盛之姿俯视诗人,气质宛若山神精怪。左上角的卷云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似有不安,作品从笔墨、构图、主题达到高度的统一,展示出诗人李贺以自然观照自我的复杂心境。
▲左锡云作品 《长吉小像》
左锡云的《观云品月》系列山水画,通过松树意象的创造性表达,实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追求。其作品既得传统山水画师造化之精髓,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趣,通过松树意象的多重表达,将自然山水升华为承载文化记忆与生命哲思的艺术载体。
▲左锡云作品 《雨霁溪流急》
▲左锡云作品 《幽林古刹听梵音》
▲左锡云作品 《松峰雨落溪流急》
艺术家简介 Profile
左锡云,天津人,号墨龙堂主、又号老左。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欧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陕西柳范书画研究院范宽画院副院长。
作品先后入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精品巡回展、“美丽天津·中国梦”书画展、首届“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获优秀奖、首届“药王杯”全国书画作品邀请展等全国及省市地区美展并多次获奖。
百余幅作品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多幅作品相继流入日本、法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近期创作的巨幅山水作品《万壑松风》得到业内人士及国内外众多收藏家的认可,部分创作作品为省市政府和文博部门收藏。
2010年嘉德隆重推出左锡云作品网拍专场。2018年9月18至30日应中欧文联及捷克美协邀请在捷克布拉格皇宫后花园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同期部分作品在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布达佩斯欧洲三国巡回展。
— END —
来源:广州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