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上,备受瞩目的BaxHTN研究结果于Hot Line 4专场重磅公布,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发表于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上,备受瞩目的BaxHTN研究结果于Hot Line 4专场重磅公布,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发表于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78.5)。BaxHTN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与安慰剂组相比,高选择性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ASI)Baxdrostat(1mg和2mg两种剂量)可以显著降低收缩压,所有次要研究终点也均达到预期目标,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为高血压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01
高血压治疗挑战犹存,未被满足需求亟待突破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心血管疾病、脑卒中以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疾病负担严重1。研究显示,约80%的患者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uHTN),在接受
醛固酮失调是uHTN和rHTN的共同特征,并且是除血压升高之外导致不良心肾结局的主要病理生理驱动因素2。因此,仍亟需探索针对醛固酮失调作用机制的药物来改善uHTN/rHTN现状。在此背景下,新一代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Baxdrostat应运而生,直接靶向于醛固酮受体合成酶,从根源上解决高血压患者的致病问题,开启高血压治疗的新篇章。
02
新一代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Baxdrostat为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带来新希望
BaxHTN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多中心试验,共纳入214家临床中心的uHTN和rHTN患者,旨在评估Baxdrostat在uHTN和rHTN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3。纳入患者标准:平均诊室坐位收缩压(SBP)≥140 mmHg且<170 mmHg,入组前接受2种或3种(包括一种利尿剂)最大耐受剂量的降压药物治疗至少四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m²,血钾水平≥3.5 mmol/L且<5 mmol/L。
该研究由四个连续部分组成,总持续时间为52周。第1部分是为期12周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阶段,是主要研究终点的基础部分,在经过2周的单盲导入期(在患者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后,将患者随机1:1:1分为Baxdrostat 1mg QD组(n=264)、Baxdrostat 2mg QD组(n=266)和安慰剂QD组(n=264)。第2部分(第12周至24周)是为期12周的开放标签阶段,旨在收集安全性数据,并作为第3部分的导入期。第3部分(第24周至32周)是为期8周的双盲、随机撤药阶段。第4部分(第32周至52周)是为期20周的持续开放标签阶段,旨在收集有关Baxdrostat 2 mg的额外安全数据。
图1. 研究设计
主要研究终点为基线至12周的坐位SBP变化;次要研究终点为随机撤药期间(第24周至32周)坐位SBP的变化、rHTN亚组第12周时坐位SBP较基线的变化、第12周时坐位舒张压(DBP)较基线的变化、以及第12周时坐位SBP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共纳入796例患者,其中27%为uHTN,73%为rHTN,主要来自欧洲(43%)、美洲(27%)和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30%),各治疗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相似,且纳入人群广泛代表了uHTN和rHTN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性占62%,基线血压149/87 mmHg、基线血钾水平4.2mmol/L、基线eGFR 85 mL/min/1.73m2。接受降压药物中位数为3种:几乎全部使用利尿剂(99.6%)、90%接受ACEI/ARB治疗、70%接受钙通道阻滞剂、34%接受β受体阻滞剂。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axdrostat 1mg和baxdrostat 2mg组坐位SBP较基线分别降低14.5 mmHg和15.7 mmHg,而安慰剂组较基线降低5.8 mmHg。与安慰剂组相比,baxdrostat 1mg组和baxdrostat 2mg组坐位SBP均显著降低,治疗差异分别为-8.7 mmHg(95% CI,-11.5至-5.8;P
图2. 主要研究结果
第12周时,Baxdrostat 2mg组在所有预设亚组中的临床获益均保持一致,包括uHTN和rHTN人群。
图3. 12周时亚组分析结果
在次要终点方面,为期8周的随机撤药期间,Baxdrostat 2mg组平均坐位SBP降低3.7 mmHg(95% CI, -5.5至-1.9),而安慰剂组增加1.4 mmHg(95% CI, -1.2至4.0) (两组间估计差异为-5.1 mmHg;95% CI, -8.3至-1.9;P=0.002)。在rHTN亚组中,第12周时,Baxdrostat 1mg和Baxdrostat 2mg组坐位SBP变化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9.1 mmHg(95% CI,–12.6至–5.7;P
图4. 次要终点结果
在探索性终点方面,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使用Baxdrostat后,24小时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SBP降低,Baxdrostat 1mg和2mg患者的24小时平均血压分别降低13.7 mmHg和16.0 mmHg;Baxdrostat组夜间平均SBP降低12.1 mmHg。此外,在第12周时,baxdrostat 组SBP达标(
图5. 24小时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SBP变化
第12周时,Baxdrostat1mg和2mg组的血清醛固酮水平分别较基线下降60%和65%。此外,在为期8周的随机撤药阶段,当停止使用Baxdrostat后,血清醛固酮水平和血浆肾素活性未完全恢复至基线水平。
图6. 血清醛固酮水平和血浆肾素活性变化
在安全性方面,Baxdrostat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出现。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血压、肌肉痉挛和头晕。但Baxdrostat组血清钾和钠水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前2周,随后保持稳定。
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Tomasz Guzik教授表示,在uHTN和rHTN患者中,醛固酮是导致钠潴留、血管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损伤机制的核心因素。BaxHTN研究表明,Baxdrostat在疗效、安全性和持久性方面都有很好的数据支撑。在疗效方面,Baxdrostat在强化降压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显著降低血压。在安全性方面,生化指标的变化主要在开始治疗前几周出现,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功能中度下降,这都是进行醛固酮受体阻断时的预期变化;重要的是,因高钾血症停药的情况很少见;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监测这些实验室指标。非常有趣的是,在停药后,安慰剂组血压有轻度反弹,而Baxdrostat组血压仍持续缓慢下降,这提示其不仅能降低血压,可能还会改变潜在疾病的发展轨迹,未来需持续进行探索。
那么,对于Baxdrostat在高血压治疗中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以及从全球视角来看,Baxdrostat在不同患者及临床实践中的可推广性如何?BaxHTN研究汇报专家——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Bryan Williams教授表示,在许多情况下,原发性高血压是由盐敏感异常引起,醛固酮是盐敏感性调节的主要因子,因此,Bryan Williams教授认为,Baxdrostat对广大高血压患者群体而言都可能是有效的降压药物。此外,BaxHTN研究是一项在全球开展的多中心研究,纳入的患者能很好地代表这类患者群体,且在异质性上无显著差异,因此,适用于广泛的uHTN和rHTN患者群体。
在研究汇报后的讨论环节,众多专家围绕BaxHTN研究以及Baxdrostat的疗效、安全性、用药建议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和分享。Bryan Williams教授表示,血钾水平在最初几周会有所上升,但之后趋于平稳并保持稳定,建议在开始治疗后的几周内检测血钾水平。此外,该研究设计了为期一年的安全性随访监测,因此,将会拥有一个长期安全性数据的报告。相信该研究也会激发其他醛固酮相关的更多新兴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Baxdrostat作为新一代的高选择性醛固酮合酶抑制剂(ASI),专门针对醛固酮这一靶点,靶向导致血压升高以及心血管和肾脏风险增加的激素,抑制醛固酮合成酶(该酶由CYP11B2基因编码),从而减少肾上腺中醛固酮的合成。BaxHTN研究结果表明,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Baxdrostat(1mg或2mg)可显著降低uHTN和rHTN患者SBP,且总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此外,血压降低幅度在所有亚组中均表现保持一致,这与醛固酮在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假设一致。尽管血钾和血钠水平有所变化,但这一不良反应亦在预料之中,需要临床干预的高血钾症升高患者比例低。在数十年没有新药类别的背景下,能够有一种新药类别用于血压治疗,并且这种药物可能确实针对了高血压的驱动因素,这可谓是一个具有变革性的突破。
03
不容忽视,醛固酮失调与高血压靶器官功能损害和预后休戚相关
此次大会上还公布了多项醛固酮失调与高血压的关联,ADEL研究(醛固酮失调流行病学)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全国性队列研究,评估了常规临床管理中醛固酮失调(AD)的影响。研究利用4个丹麦健康注册中心的数据,纳入所有至少接受过一次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检测的成人HTN患者。最终纳入12030例接受常规ARR检测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各种ARR水平范围内,AD与肾功能快速下降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增加相关。这些关联在多个ARR阈值下均持续存在,且在高于138.7pmol/mIU和225.8 pmol/m IU时比≥27.7 pmol/mIU时更为显著,这表明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另一项纳入7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探讨了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肾素和醛固酮水平相关的高血压表型,根据血浆肾素活性(PRA ≥1.45 ng/mL/hr 或
总 结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醛固酮失调是高血压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醛固酮作为调控血压的关键激素,通过促进钠水潴留机制升高血压,是难控制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Baxdrostat可抑制醛固酮合酶,显著降低醛固酮水平且不影响皮质醇水平。Baxdrostat的III期临床研究——BaxHTN研究达到了主要及全部次要终点,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为uHTN/rHTN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途径,未来将助力提升高血压的整体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难治性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撰写工作组. 难治性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08): 704-709+700.
2.Flack JM, et al. Hypertens Res. 2025 Aug 25.
3.Flack JM, et al. N Engl J Med. Published August 30, 202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宝宝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