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太奶奶的故事|烟台中小学生习作园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0:10 2

摘要:一个凉爽的秋日里,金色的阳光铺在山坡上,玉米露出金灿灿的牙齿,高粱羞红了脸,那密密麻麻的酸枣丛间点缀着许多深红色的山枣。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领着一个小女孩低着头摘得不亦乐乎,这位老太太正是我的太奶奶,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鲁东大学实验中学金滩校区六年级四班 刘子墨

一个凉爽的秋日里,金色的阳光铺在山坡上,玉米露出金灿灿的牙齿,高粱羞红了脸,那密密麻麻的酸枣丛间点缀着许多深红色的山枣。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领着一个小女孩低着头摘得不亦乐乎,这位老太太正是我的太奶奶,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太奶奶虽已九十七岁高龄,但依然精神抖擞,干净利落。矮矮的个子直直的腰板,黑黑的脸膛爬满皱纹,一头银发随风飘动,走起路来腿脚轻便,说起话来清晰响亮。更与其他老人不同的是,她依然有一颗幽默风趣的童心,这使她成了我童年最好的玩伴。

巧绣花儿补衣服

太奶奶心灵手巧,不仅会做各式衣服、鞋帽,还会刺绣。

儿时的我顽皮好动,常和玩伴们漫山遍野地疯玩。回来时,衣服时常被刮出大小不一的口子,奶奶常埋怨我是个疯丫头,可太奶奶总是有办法来遮挡。记得有一次玩捉迷藏时,刚穿的白裙子被树枝扯了一大一小两道口子,忐忑极了,生怕奶奶看见又唠叨。我带着哭音悄悄告诉了太奶奶,太奶奶点点头笑笑说:“没事,瞧我的,宝贝儿。” 第二天,太奶奶笑眯眯地拿着裙子让我穿,只见那道小口子变成了三株青青的绿草,大一点的口子上出现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花蝴蝶,正落在金黄的花朵上采花粉呢!看着我会心地笑了,太奶奶脸上也漾起笑容,带着几分慈祥、几分神秘。奶奶的目光在裙子上扫过后,一面看着我们,一面念叨着“你们一老一小配合得真绝妙啊!”还禁不住伸出大拇指连连赞叹太奶奶的手艺高超。

难忘的夏夜

盛夏时分,酷暑逼人,就连知了也在喊:“热啊,热啊!”白天,家长们不允许我们出门,百无聊赖的我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玩游戏,腻透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便一窝蜂地逃出去。我带上手电筒,擎着塑料瓶,夹着一根小木棍,在果园里仔细搜寻起来。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树干上有几只褐色的知了猴正慢慢悠悠的向上爬,我便伸手捉下来,知了猴那尖溜溜的爪子扎的手生疼生疼,赶快放进瓶里,不到一小时收获了大半瓶。有时,太奶奶会和我一起用木棍掘开小拇指粗的洞穴,霎时一双黑褐色的小眼睛就会露出来,稍一停顿,知了猴感觉平安了便会慢慢爬出来,瞧!又一只到手。

这时,太奶奶大声喊着:“宝贝们,回家啦!”

意犹未尽的我,常常翻来覆去睡不着。太奶奶会悄悄地拖出小马扎,拿出大蒲扇,抱着我来到屋外不远的小河边。天空繁星闪烁,白白的沙滩,清清的河水,哗啦啦的流水好动人啊!躺在柔软、洁净的沙滩上,仰望星空,手里不停地抓着带有白天余温的细沙。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细沙从指缝间缓缓流到沙滩上混成一团,太奶奶开始扇着大蒲扇绘声绘色地给我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温柔的语调中我渐渐入睡。而第二天早饭必有一盘金黄酥脆的炸知了猴在等着我呢!

做沙包玩游戏

太奶奶会用不同颜色的布角为我和堂弟堂妹们做沙包,我会趴在一旁端详。太奶奶慢条斯理地告诉我:做一个沙包要选六片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四四方方布料,用竖线缝起,千万别横线缝,否则会漏的。缝到最后一条缝时,必须翻过来,放入米糠再封口。

“怎么不放大米呀?”

“粮食是咱们的命根子,我可舍不得!”

台灯下,太奶奶眯着眼,细细地缝,我瞪着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看。柔和的灯光照在她那和蔼慈祥的脸上,分外可亲。太奶奶眼不花耳不聋,所以不论干什么从不戴眼镜。

缝好的沙包五颜六色,捏起来有点硬,我可顾不了这些,拿起来就冲到院子,和太奶奶、堂弟堂妹们玩起了打沙包的游戏,那欢快的笑声顿时在老屋的上空回荡。

现在,那种沙包已经很少见了。这不,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带一个自己制作的沙包到学校来。可是没有碎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我只好走进商场,那里的沙包琳琅满目,造型奇异,布料精致,捏起来也细细软软,惹人喜爱。相比之下我依然更喜欢太奶奶那硬邦邦、独一无二的土沙包。

无奈,只好回家。翻出小时候的旧衣服,凭借模糊的记忆做起来。虽然颜色单调,可依旧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舌尖上的美味

乡下的零食虽然不多,却也有属于我童年最好的滋味。

到了初春,天气转暖冰雪融化,我和太奶奶一起去田野里挖荠菜。太奶奶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筐子,筐内装着小锹。灰土色的草丛里一簇簇绿色随风摇曳,我们直奔过去。我抢先拿出小锹三下五除二把它们统统挖起来放进筐,“停、停、停!”太奶奶急促地喊道。原来,里面夹杂了一些苦荠柳和麦蒿。太奶奶一一讲出它们的区别与不同:荠菜根白有清香味,苦荠柳根暗红有刺鼻的辣味,麦蒿根细叶密有淡臭味。呵,学问还不少呢!

回家后,太奶奶把荠菜洗净烫过后,开始做荠菜馅饼,那“滋滋啦啦”冒出的清香至今还在我舌尖上萦绕。

春夏之交,我会和堂妹一起爬上门前的大槐树撸槐花。一串串雪白清香的槐花引得蜜蜂、蝴蝶纷至沓来,一颗颗洁白无瑕的花儿顺着指尖流淌到篮子里,别提多舒畅了!不过,边摘还得边提防蜜蜂攻击,也算是“蜂口抢花”了。

太奶奶昂着头、张着手、踮着脚,冲我俩喊:“俩宝贝,小心摔着!”

浑然不顾的姐妹俩嘴叼着篮子,双手搂住树干,“哧溜”滑下来。

我们不仅收获了满满两篮子槐花,还有头上、脸上三四个“大包”——那是被蜜蜂给蛰的,可吃着太奶奶做的香喷喷的槐花大包子,那些疼似乎忘却了。

我喜欢吃酸枣。深秋,太奶奶领着我和堂妹又到山坡上摘枣来了。灰里透红的枣丛里一粒粒状如红玛瑙的酸枣正探着圆圆的小脑袋向外观望,太奶奶弓着腰快速朝上爬去,我和堂妹气喘吁吁在后面跟着。云南有句顺口溜“八十岁老太爬山比猴快”,我九十高龄的太奶奶爬坡可一点也不比云南老太差。

到了坡顶,堂妹满地捡果子,我和太奶奶开始摘酸枣。太奶奶告诉我:手要从空隙中穿过,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枣,轻轻一转就行。按照这方法,果然灵验。不一会儿,摘了满满一篮子。堂妹也收获颇丰,两口袋红彤彤的山楂。

看到我手被划破流血了,太奶奶赶忙从口袋里拿出碘伏给我涂抹,好温馨啊!

忍不住馋拿起一颗酸枣丢到嘴里,轻轻一嚼,“哇!”一股酸酸甜甜的滋味顷刻间遍布整个味蕾,在口中荡漾、蔓延。

看着我贪吃的样子,太奶奶轻轻抚摸我的头,一脸笑意。

此时,柔和的夕阳已为我们披上了金色的披风。

欢快的节日

每年的节假日我们一大家子总会在一起聚会。

记得一个中秋节的夜晚,太奶奶把亲手做的月饼、大葱排骨包、七八个凉拌菜放到院里的石桌上,对着圆圆的明月问我和堂弟堂妹们“你们看到月亮中间有什么吗?”大家吃的吃看的看,没有一人能回答上来。太奶奶不急不慢地说:“那个暗一点的地方是广寒宫,听说是嫦娥住的地方,宫前栽着一棵桂花树,白玉兔在那陪伴她。”我边吃月饼边问:“嫦娥为什么跑到月亮上?她吃什么?她也种地吗?她不孤单吗?”“不是跑到月亮上的,是误吃了仙丹……”我们或趴在太奶奶腿上,或拥在胸前,或围坐在四周静听她津津有味地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一阵凉爽的秋风拂过,裹挟着阵阵桂花香袭来。圆月、太奶奶、孩子们、美味佳肴、神奇的传说……都笼罩在浓郁的桂花香中。

那一段朴素中带有华丽的时刻仿佛楔进我的脑海里,时常展现在眼前。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过春节。大年三十一大早,我总会早早爬起,迷迷瞪瞪穿上太奶奶给我做的红色花衣服,跑到太奶奶房间,抱拳拱手,大声喊:“太奶奶,过年好!”太奶奶一边笑着“好、好、好!”一边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祝宝贝重孙女快乐、健康!”

一整天,来给太奶奶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叼着烟,笑呵呵的太奶奶不停地迎来送往,那脸上的皱纹似乎少了许多。

傍晚,太奶奶会找出一些烟花和我们一起燃放。一阵阵烟花在空中炸响,刺眼的光照亮整个院子,我们不停地跳跃着、欢呼着,太奶奶仿佛也找回了自己的童年,开心地笑着,玩着,真真是个“老顽童”啊!

吃年夜饭了,奶奶笑着说:“看,您老忙了一天也不歇一会儿,身子骨就是硬朗!”“唉,我这把老骨头也没有多少好地方了,不过看到孩子们啥毛病也没有了。”“太奶奶您多劲道啊,肯定能活过一百零七岁”我随口说道。

众人听罢都笑了,太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活到一百零七岁,陪我重孙女上大学读博士!”大家又是一阵欢笑。

“上元宝啦!”太奶奶喊道。太奶奶把过年的饺子称作“元宝”,寓意吃饺子就是进金银财宝。“太奶奶说了,这些‘元宝’里只有一个包了硬币,谁吃了谁就是最幸运的人。”大奶奶宣布。

我特别想吃到这个幸运“元宝”,扒拉一个咬一口,没有;再扒拉,再咬,还是没有;急得我都要哭了。

太奶奶看出我的心思,用筷子戳了戳一个鼓囊囊、硬邦邦的“元宝”,嘟囔着:“这‘元宝’有点驮了,晃一晃吧!”轻轻一转盘子,大“元宝”来到我眼前。

伸出筷子快速夹到碗里,轻轻咬一口,嘿!银晃晃的硬币便露了出来,赶快拔出来,欢呼着“太奶奶,我吃到了,我是最幸运的人了!”

“我宝贝重孙女真有福气!”太奶奶笑着说。

看出端倪的堂妹不乐意了,不过由不得她了,太奶奶另有妙招应对她。

种瓜得瓜

打小我就喜欢吃甜瓜。“五一”节期间正是播种的好时机。太奶奶带着我又来到村边小菜园,这可是我的“乐园”。

太奶奶拿起锄头在软软的地上捣了一个浅浅的坑,我熟练地浇上水,撒下已经催过芽的瓜种,培上细土,遮上树叶。我们同时还种了一些黄瓜、辣椒、甜玉米……期待它们早日破土长大。

炎炎盛夏,贪嘴的我馋甜瓜了,便央求太奶奶带我去摘瓜吃。太奶奶无奈地一边摇头,一边说:“小馋猫,瓜还没有熟呢!”架不住软磨硬泡的太奶奶只好乖乖“投降”了。

到了园子放眼一望,葱绿的瓜蔓上爬满了黄、绿、白……各种颜色的甜瓜。我趴在一个黄色瓜上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直钻鼻孔,用力摘下来,吹了吹上面的土,狠狠咬了一大口。

“啊,呸!太苦了!”我的脸也成了苦瓜脸。太奶奶笑着走过来,说:“孩子,再过五六天就熟了,心急吃不着热豆腐啊!”

我扳着小手一天天数啊数,第六天一大早就催着太奶奶赶紧去菜园。俗话说“瓜熟蒂落”一点也不假,果然一些瓜和瓜蒂分开了。太奶奶首先摘了一个黄绿相间的三棱型瓜,告诉我这是“黄三棱”;接着拿起一个黄底缀着墨绿和白点的瓜说这叫“虎皮脆”;最后扯起一个白里透绿的瓜说这是“铁把瓜”,就是熟了瓜蒂也不会脱落。我试了试,竟岿然不动,真是铁把啊!

口水快要流出来了,让过太奶奶后一把抢过“虎皮脆”,牙齿随即亲了上去,又脆又甜好吃极了!

只见太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把芸豆种子埋在了玉米根下,顺手掰了几棒甜玉米。“太奶奶,芸豆种在玉米根下能长吗?”“没问题,过几天玉米秸就成了芸豆的支架,腐根就是肥料了。”真是一举两得啊!

我曾天真地想: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不是从这里起源的?

这年秋天,我转学离开老家,跟随爸妈来到了大城市读书,可童年的许多趣事依然留在脑海里无法忘记。

今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太奶奶。一下车,先奔到承载着欢乐童年的山坡上,那里的山枣丛依然茂密如初。我仿佛又看见一位老奶奶扯着一个齐刘海的小女孩摘酸枣的场景。

“宝贝啊,你回来啦!”背后传来那既熟悉又暖心的声音。我转过头一下扎进太奶奶那瘦弱而温暖的怀抱,“太奶奶,我想您了!”

太奶奶眼一红,用那双粗糙的手紧紧拉住我,生怕我跑掉。端详太奶奶的头发像雪花一样白了,脸上的褶皱更深了,腰也驼了一些,只是精神依然很好,说话还是那样风趣幽默。

我拥着太奶奶缓缓向家走去,依旧感到太奶奶的爱还是这般细密,温暖,润物无声。

为激发中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烟台市融媒体中心大小新闻教育频道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习作,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即可。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也欢迎各位老师荐稿。作品可以配发小作者的生活照。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