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豆腐限购”这四个字,搁城里听着像营销噱头,搁湖北宜都老女桥,却是真事——88岁的李婆婆每天只做100块石磨豆腐,卖完收摊,几十年雷打不动。
“豆腐限购”这四个字,搁城里听着像营销噱头,搁湖北宜都老女桥,却是真事——88岁的李婆婆每天只做100块石磨豆腐,卖完收摊,几十年雷打不动。
很多人奔着限量去,最后却被桥头的风留住。
那风里有桃花味,也有石灰味,抗战时女人们就是在这风里挑石头修桥,才有了“老女桥”这名字。
桥修好了,男人没回来几个,桥名却留下,像替她们立了个无字的碑。
2015年危桥改造,桥板换成了新的,但桥墩还是老石头。
李婆婆的豆腐摊也没挪窝,只是旁边多了个二维码牌子——扫码就能看当年修桥的老照片。
照片里女人们裤腿卷到膝盖,脸上全是灰,眼神却亮得吓人。
现在去老女桥,春天看桃花,秋天赶“新米豆腐节”。
游客学着磨豆子、点卤水,手忙脚乱,李婆婆在旁边笑,也不催。
她只说:“豆腐急不得,人也是。”
年轻人回村直播卖菜,把豆腐切成骰子大小,配着桃花做背景,一晚上能卖三百份。
李婆婆听不懂“流量”,但她知道,以前挑石头修桥的女人们,要是能看见现在这热闹,大概也会笑。
桥下的水还是清的,桃花还是年年开。
限量100块的豆腐,其实不限量的是时间——总有人愿意慢下来,等一块热豆腐,也等自己心里的桥修好。
来源:湖畔旁悠闲喂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