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时候常说在管理上最为困难的事为「人」的管理,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资产也是「人」。所以对于这又是最重要但又最难管理的重要资产,我们更是要花心思去将公司的理念与对于质量上的意识做正确传播,才能够生产出良好质量的产品。
很多时候常说在管理上最为困难的事为「人」的管理,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资产也是「人」。所以对于这又是最重要但又最难管理的重要资产,我们更是要花心思去将公司的理念与对于质量上的意识做正确传播,才能够生产出良好质量的产品。
如国际精益六西格玛研究所(ILSSI)的学者曾提出对企业来说建立起共享的理念是重要的,因为能够使企业的活动变成惯例,并且帮助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感觉,因此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行动的展开(ILSSI,2025)。而良好企业文化能在质量意识建立上注入「质量不良,人人有责」的正确心态。
想像一下,若是大家辛苦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退货,那绝对不是品保单位单一问题。然而在职场上质量异常检讨会议上常听到的对话如下:
研发RD人员说到:「这次产品烧机问题,从烧毁状况很简单就可以看出是C1这颗电容爆开影响,就是进料质量有问题,请来料QA人员检讨。」
而QA人员回应:「我们都是依据零件承认书设定检验标准进行检验,进料抽样检验且结果通过,我们合理怀疑设计电流过大造成一定比例的质量异常,请RD人员再次审查设计线路。」
这样因应彼此的职位与立场的冲突剧情,实际于职场的会议室上演着,缺少共同承担的正确观念。
而对于质量意识的建立,可由相关的制度、训练、宣导、推行活动作为输入的要素,进一步催化出良好质量意识。正确的质量意识要点包括下列六项:
「质量不良,人人有责」的观念与心态:要有当质量异常发生时,共同合作找出问题真因(Root Cause)及解决问题的短期/长期作法拟定,最终的问题再发防止与标准化的正确观念。提供上工程本站的质量标准与要求:生产的作业都是一棒接着一棒,为满足当站的质量要求,需要将明确的质量规格提供给上工程,这样下工程才能够收到符合规格的作业结果。掌握上下工程的作业状况:下工程员工应确实掌握上工程的作业状况,当有作业上的质量问题应立即反应。反之,当上工程有作业变更应主动通知下工程,以便下工程立即调整作业确保满足规格要求。掌握上下工程接收质量:上工程的产出就是下工程的输入,其作业质量影响最终结果。当有不良发生时,应适时沟通处理。尤其对于严重问题,应采取相对应的必要措施,避免生产出大量的不良品。经常性将质量状况回馈上工程:当下工程对上工程的交付质量进行检验,应经常性将结果进行反馈,成立六西格玛或Kaizen小组,推动跨部门团队的质量改进项目。不推责:员工应具备生命共同体想法,协同大家的力量共同处理质量问题,找出问题真因(Root Cause)。绝对不是要找出问题对制造者予以责骂或记过处罚,因为这对质量改善是没有实质帮助的。有良好质量意识的建立,上述RD与QA人员冲突的立场将会减少发生。但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在实务面上是无法完全避免立场冲突的情况发生。
彼此就事论事的讨论以公司组织最大利益为出发,较易达成共识去完成作业。尤其强调「后工程就是顾客」,具备交给他人的必须是真正质量优良的东西的观念进行工作。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好工作的,必须和工作伙伴同心协力,才能创造出良好成果。只要常常站在前后段制程的角度思考,如此不但容易激发出重视度,也会彼此互相帮助。
来源:优思学院六西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