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上午,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胜利阅兵在天安门广场成功举行,各型新式武器惊艳亮相,这一刻,全世界和平爱好者在中国身上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日本在阅兵前极力阻挠各方参加,给中方添堵,当看完阅兵,尤其是当听到中方如何评说日本,日方意识到自己犯下了
九三阅兵仪式结束了,但是日本要睡不着了,中方在直播中点名日本,还把话说得很重,听得日本连连改口,并对中日关系做出承诺。
9月3日上午,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胜利阅兵在天安门广场成功举行,各型新式武器惊艳亮相,这一刻,全世界和平爱好者在中国身上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日本在阅兵前极力阻挠各方参加,给中方添堵,当看完阅兵,尤其是当听到中方如何评说日本,日方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
按照流程,此次阅兵式从分列式开始,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按顺序通过天安门广场,恰恰是在装备方队登场时,中方点到了日本的名字。直播现场,女解说员这样说道:“回望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日本军国主义的持续侵略,更曾使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境地”。
这短短一句话当中,饱含的是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回望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这句话唤醒了中华儿女深沉历史自豪感与辉煌记忆,也提醒着世界人民,中华民族并非生而落后,而是曾拥有过漫长而辉煌的鼎盛时期。这句话也与接下来的这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仅一个“却”字,充满了转折与无奈的情感。从“万国来朝”的天朝上国到被多方“屡遭欺凌”的半殖民地,这种地位的巨变带来了强烈的屈辱感、失落感和悲怆感。然而,这种衰落的屈辱远不及日本侵略带来的极致痛楚。整个段落情感的最强烈之处是最后这一句,“日本军国主义的持续侵略,更曾使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境地”。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造成的痛苦的时间之长和程度之深堪称人类历史之最,“持续侵略”表明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有计划的、长期的国家行为,“濒临亡国灭种”则是对日本侵略行为定性的顶点,它描述的不仅仅是领土的丧失、主权的受损,而是整个民族生存根基受到最根本的威胁,是文明断档、种族灭绝的最高级别危险。这带来了极致的恐惧、痛苦和深刻的民族创伤,这种记忆至今仍是中国近代史集体记忆中最痛的部分。
这短短的一句话,重达千钧,在中国人民的心头久久激荡,也是对日本最严厉、最清晰、最明确、最沉重,也是前所未有的罪责指定与批判,指出造成中华民族最深重灾难的元凶就是日本。日本这些年篡改、美化侵略历史,并在美国的庇护下几乎就要逃脱历史责任,摇身一变成为“爱好和平国家”,央视这句话告诉日本,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和妄想。
日方那边来的是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但日本政府也一直关注着阅兵,当听到这句话,知道自己过去打的那些小算盘完全是徒劳,也就老老实实改了口。3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华承诺“永不开战”,他表示,“日本基于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的决心,战后始终坚持走和平国家之路。我们已多次向中方强调这一立场”,还重申“日中双方已确认,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话虽然少,却充满了浓浓的恐慌,回避和小心翼翼,充分表明日本对中国当前的军事实力有了清晰的认知,不敢再口出狂言挑衅中国,“绝不重蹈战争覆辙”这一严肃表态,更表明日方欲消弭中日之间的历史纠葛,建设战略互惠关系,以期冰释前嫌的决心。
如果日本真心反思战争历史,珍视中日未来,就会注意到中方将发动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政权、意识形态,与日本人民、日本文化进行了区分,将仇恨集中于军国主义思想及其发动者,而非整个日本民族,这为未来的中日关系留下了一定的理性空间,而这就是日本政府赎清历史罪责最后的机会。
来源:国关大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