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狼硬汉”到“人设崩塌”:吴京最近到底怎么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01:41 1

摘要:在过去十年里,吴京几乎是国产商业片的“票房收割机”。从《战狼》系列到《流浪地球》,他的名字一度和“爱国情怀”“硬汉气质”紧紧绑定,成为全民偶像式的存在。

在过去十年里,吴京几乎是国产商业片的“票房收割机”。从《战狼》系列到《流浪地球》,他的名字一度和“爱国情怀”“硬汉气质”紧紧绑定,成为全民偶像式的存在。

然而最近,关于吴京的舆论风向陡然生变,从“民族英雄”到“人设崩塌”,从“国民老公”到“被群嘲梗王”,很多网友不知道吴京到底怎么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深度剖析一下。

如果说几年前提到吴京,大家脑子里浮现的是挥汗如雨的战场,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那如今更容易蹦出来的,恐怕是“我跳过楼,你跳过吗”“坦克能不能漂移”的魔性问句。

自今年夏天开始,网友对吴京过往综艺和访谈的片段进行“考古”,加工成无数表情包、鬼畜视频。“京学”这个词甚至悄然流行开来。曾经意在展示拼搏精神的桥段,如今成了网络抽象文化的素材库。

对于明星来说,“成为梗”往往意味着出圈,但过度被玩梗,就容易从“被爱”滑向“被笑”。吴京的处境,正是这种网络情绪的典型案例。

除了被玩梗,吴京在综艺里与妻子谢楠的互动也被重新翻出来“二次审视”。

比如在某期节目里,他煮好一碗面自己吃,却没招呼谢楠;又比如情绪上来时甩毛巾、板起脸,被网友形容为“不尊重伴侣”。在 2010 年代观众眼里,这或许只是“直男”“硬汉”的表现,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观众会觉得,这些行为带着强烈的大男子主义色彩。

在社交媒体传播的放大镜下,这些细节逐渐成为舆论焦点,吴京“铁血丈夫”的形象因此蒙上了争议色彩。

吴京的国民形象,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爱国情绪上。《战狼》《流浪地球》不只是电影,而是一种情感共鸣。他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支持国产”。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份“过度的符号化”。这就容易引发公众“人设不符”的联想。即便这在日常生活里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在舆论场里,就成了“说一套做一套”的把柄。

一旦偶像被架在道德制高点上,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会被放大检视。吴京的“硬汉爱国人设”,因此在现实生活的反差中显得摇摇欲坠。

演员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吴京曾凭借《战狼2》和《流浪地球》两次改写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但近年的作品却越来越多地遭遇质疑。

像《巨齿鲨》这样的商业大片,他的出演被批评为“为了票房而蹭国际项目”,难以展现演员功力。而最新上映的《再见,坏蛋》更是口碑和票房双扑街,上映仅 6 天便黯然撤档,票房不足 30 万。

这种落差让观众的情绪更复杂:曾经的票房奇迹制造者,如今也会拍“烂片”。一旦作品不能支撑人设,舆论的逆风就更难扭转。

对于吴京来说,观众早已不满足于只看到“硬汉”的一面,他们希望看到更立体、更真实的人。但吴京和团队似乎还在依赖老旧的“铁血+爱国”叙事,这种脱节,恰恰让人设更容易崩塌。

曾经的吴京,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符号:勇敢、爱国、硬汉、票房奇迹。但人无完人,偶像也终究是普通人。

这种落差感带来的争议,未必全是坏事。因为当观众习惯了一个“神化的吴京”,或许也需要接受一个“普通人吴京”。真正能决定他未来路的是作品,而不是被过度消费的人设。

或许,比起继续扮演那个完美无缺的“战狼硬汉”,观众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会犯错、但依旧努力拍好电影的吴京。毕竟,英雄可以下神坛,但演员不能失去作品。

来源:乐声悦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