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上只剩3亿却狂赚2亿?中公教育“诈尸”盈利背后的韭菜镰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5:11 1

摘要:当中公教育的财报宣称“净利润暴增212%”时,11.3万考生正在黑猫投诉上排队讨要学费。这家曾被称作“考公一哥”的机构,一边用三年前的烂账充利润,一边被退费大军堵门,上演了一出现实版“冰与火之歌”——到底是财技翻盘,还是割韭菜新套路?

11万退费投诉+90%负债率:考公一哥的"复活"是奇迹还是财技?

从市值2500亿到负债45亿:中公教育如何把考生变成提款机?

深扒中公教育1.8亿盈利真相:退费大军还在排队,钱从哪来?

考公人的血汗钱去哪了?起底中公教育"对赌式"捞金套路。

当中公教育的财报宣称“净利润暴增212%”时,11.3万考生正在黑猫投诉上排队讨要学费。这家曾被称作“考公一哥”的机构,一边用三年前的烂账充利润,一边被退费大军堵门,上演了一出现实版“冰与火之歌”——到底是财技翻盘,还是割韭菜新套路?

“奇迹”背后的数字游戏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中公教育净利润1.85亿至2.35亿元,同比激增188%-212%。但翻开财报细看,这波“逆袭”的水分大得能养鱼:1.24亿坏账收回贡献了78%的利润,而公司账上现金仅剩3.4亿,流动负债却高达44.9亿。

这笔“救命钱”源自2020年一场夭折的豪赌——当年中公砸60亿与北京建工合作建培训基地,结果遇上教培寒冬,项目烂尾,预付工程款成了坏账。如今旧账突然“复活”,就像用三年前的馊饭充当年夜饭,硬生生把亏损财报做成了盈利神话。

协议班:从“摇钱树”到“绞肉机”
中公教育最得意的“协议班”模式,本质是场精算赌局:收10个考生的钱,赌8个考不上。2017年,这种“不过包退”的课程贡献了68.6%的收入,让中公年赚5.2亿。但到2021年,退费率飙至68.46%,相当于每收100元学费,就要倒贴68元,曾经的“现金流奶牛”变成了吞噬利润的黑洞。

更骚的操作是“学员贷”——2020年推出“0元入学”,表面帮考生缓解压力,实则是用学生信用套现。当年协议班现金流入暴增35.7%至237亿,但利息成本暴涨5倍,学员通过率反而比普通班低15%。这种“借新还旧”的把戏,活脱脱是教育版P2P。

三刀止血,刀刀见骨
为了保财报,中公祭出狠招:

砍人:2024年上半年裁员14.47%,研发团队缩水21.79%关店:63家直营分校集体关门赖账:把“不过全退”改为“最低收3000”,投诉量却冲到11.3万条

创始人李永新在直播间承诺“欠的钱一定还”,但现实很骨感——截至2024年11月,仍有1235起退费诉讼缠身,涉及金额3200万。有考生苦笑:“报班前他是李老师,退费时他变李总了。”

行业围剿:对手抄后路,AI拆城墙
当粉笔用980元网课横扫市场、华图靠名师口碑稳扎稳打时,中公还在和烂尾楼较劲:

粉笔月活920万,是中公半年学员量的9.6倍华图网络口碑排名第8,碾压中公的第64名AI面试官24小时陪练,免费大模型让万元协议班成了笑话

更致命的是财务“三高”:

资产负债率89.98%,比粉笔高2.4倍现金比率0.05,相当于每欠100块只有5毛钱救命研发投入砍21%,却吹嘘要“用AI重塑教育”

这就像诺基亚在智能机时代狂修实体店,结果被苹果按在地上摩擦。

教育金融化:一场危险的狂欢
中公的财报魔术,揭开了教培行业最肮脏的潜规则:

学费变理财:2019年投资收益占净利润14%,用学生钱玩资本游戏投诉变数据:黑猫11.3万条投诉成了财报脚注信用变杠杆:学员贷套现、坏账充利润,金融套路玩得比投行还溜

当教育变成割韭菜的镰刀,受害的不仅是考生——整个行业正在被拖入恶性循环。粉笔开始卖“AI督学”,华图推“考不过送课程”,谁又能保证它们不是下一个中公?

奇迹还是笑话?
当中公教育把退费入口藏在APP第五层、把协议条款写成申论题时,它早已忘记教育的初心。这场“坏账救主”的戏码,不过是资本游戏的续命丹。

留给中公的时间不多了:要么老老实实退完11万考生的血汗钱,要么等着被AI老师和00后整顿职场。只是不知道,那些在直播间刷“退钱”的考生,是否后悔没选粉笔的9块9试听课?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