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4年冬的河南鲁山县滴水成冰,村东头老槐树上挂着的冰凌子足有半米长。23岁的王秀英刚给卧病的婆婆熬完药,突然听见村口传来尖利的哨声。她扒着土墙往外看,三十多个头戴屁帘帽的日本兵端着刺刀,正挨家挨户踹门。
1944年冬的河南鲁山县滴水成冰,村东头老槐树上挂着的冰凌子足有半米长。23岁的王秀英刚给卧病的婆婆熬完药,突然听见村口传来尖利的哨声。她扒着土墙往外看,三十多个头戴屁帘帽的日本兵端着刺刀,正挨家挨户踹门。
"花姑娘的出来!"带队的军曹用刺刀挑开王家的门帘,两个日本兵冲进来抓住王秀英的胳膊往外拖。婆婆挣扎着从炕上滚下来,死死抱住日本兵的腿,被军靴狠狠踹在胸口。村西头张家的媳妇被扒得只剩肚兜,赤脚踩在结冰的泥地上游街,十几个日本兵围着她发出野兽般的哄笑。
日军把三十多名妇女押到村公所时,屋顶的茅草正簌簌往下掉雪渣。军曹解开拴在树下的三条狼狗,指着蜷缩在角落的妇女们喊了句日语。狼狗流着涎水的獠牙瞬间撕开最前排李寡妇的棉裤,惨叫声惊飞了屋顶的乌鸦。有个日本兵举着相机不停按快门,闪光灯在雪地里照出青白的光。
1944年秋的豫中平原上,日军第12军参谋部弥漫着焦躁情绪。作战参谋山田次郎在日记里写道:"司令部每天都能收到整卡车被烧毁的军装,士兵们把中国女人的经血当护身符缝在衣襟里。"这种集体癔症源于豫湘桂战役的惨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付出的伤亡人数,竟是预估的3.2倍。
被王秀英记住的那个拍照兵,正是隶属华北方面军特别情报班的柴山久雄。他在1978年出版的《战场摄影集》中忏悔:"当军犬撕咬妇女时,我其实在发抖。但武藤联队长说这些照片能震慑游击队,师团还给我们颁发了'忠勇徽章'"。这个出身京都摄影世家的青年,后来在衡阳战役中右眼被流弹击穿,终身戴着黑色眼罩。
2004年春,鲁山县文史办工作人员在翻修村公所时,从墙缝里抠出半截发黄的胶卷。经东京大学影像实验室复原,画面里被狼狗撕咬的李寡妇,左耳垂有颗绿豆大的黑痣——这与其孙女王翠娥记忆中的特征完全吻合。"奶奶总把头发梳得紧紧实实,说是怕人看见缺了的左耳。"68岁的王翠娥摩挲着照片复印件,指腹在残缺的耳廓位置反复摩挲。
当年被掳走的32名妇女中,有6人趁夜翻墙逃脱。张满仓的姑姑张桂枝逃进深山,靠啃树皮喝雪水熬了八天,被发现时十个脚趾冻掉了七个。"她到死都穿着厚棉袜,说脚太丑会吓着小孩。"张家后人指着祖屋门槛上深深的抓痕,"这是姑姑被拖走时抠出来的,五十年过去木头缝里还能看见血痂。"
2015年冬,日本"和平之船"访华团在鲁山县政府档案室看到柴山久雄拍摄的原版照片。随行的早稻田大学教授注意到,照片背景中的砖墙上,日军用粉笔画着七个"正"字。"这是他们在记录轮暴次数。"翻译话音未落,访华团里的退伍老兵佐藤突然跪地痛哭——1945年他在保定服役时,也曾被迫在类似的"计数墙"前拍照。
王秀英的外孙李建国,如今是鲁山日军暴行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展柜里陈列着当年日军丢弃的屁帘帽,内衬上斑驳的日文依稀可辨:"智子妹妹缝制,昭和十九年立春"。"每次讲解到这里,我都在想那个日本姑娘是否知道,她缝的帽子遮住了多少禽兽的眼睛。"李建国擦拭着玻璃展柜,身后电子屏正循环播放幸存者口述视频。
数据见证:
- 鲁山县档案馆现存1943-1945年日军暴行记录127份
- 柴山久雄拍摄的187张战场照片中,有43张被东京地方法院采信为证据
- 豫湘桂战役期间日军伤亡率达67%,远超太平洋战场平均水平
- 现存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口述录像总计3820小时
冰封的罪恶终将在阳光下消融,但那些刻在青砖上的血字、嵌在门槛里的指甲、冻在胶卷里的惨叫,永远提醒着我们:有些记忆不能解冻,有些伤疤不该结痂。
来源:遗忘gq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