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使部队信息化。在部队建设方面,2023年解放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所寻求的“重大进展”对于一体化联合作战来说,是具备一个初步的运作能力,无论它多么初具雏形。部队将在三年内建成这一初期能力,这种联合能力现在还取决于由战区指挥官的计划
继续连接上一期。
使部队信息化。在部队建设方面,2023年解放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所寻求的“重大进展”对于一体化联合作战来说,是具备一个初步的运作能力,无论它多么初具雏形。部队将在三年内建成这一初期能力,这种联合能力现在还取决于由战区指挥官的计划和训练的进展情况,这些指挥官只负责作战任务(而不包含前军区系统下的行政职责)。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是解放军人力资本方面的现存困难: 在一个信息饱和的环境中,培养出解放军认为能胜任复杂联合作战任务的指挥官,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至少十年来,这是一个长期的缺口,但信息需求推动的变化速度增加了解放军的紧迫性,解放军联合指挥中心要采取超常措施,多管齐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尽快有一个大的突破,2023年解放军在其所有军种中部署新装备,
特别是空军和海军。关键平台将包括Y-20,这是解放军空军的一种新型运输机,它将使其能够在远程交付大量的兵力和储备,这是将空军转变为战略空军的一个关键目标。当然解放军还将不断部署更好、更精确、更远射程的武器系统和运载平台,以及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不仅可以进行精确导航和授时服务,还可以通过简单的短信向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部队传递命令。简言之,解放军将部署支持性的情报、监视与侦察和通信基础设施,以支持海外部队,据推测,解放军将借鉴其在吉布提的海外基地所获得的经验,目前解放军已经在该基地驻扎多年了。另一个可能的结果是,解放军将转变为一支强调或甚至可能依赖其所谓的新型作战力量的部队。新型作战力量是在各种军种中使用的,例如陆军指航空兵和侦察部队及其军事武器为新型部队,也是在联合作战的语境下进行的。
新型作战力量中最具影响力的可能来自战略支援部队的组建。从理论上讲,这支部队是中国第一支大型的、永久性的作战力量,因为它是由解放军陆军、空军、海军和火箭部队联合组成的。战略支援部队的职责包括“有针对性的侦察和跟踪、全球定位行动和空间资产管理,以及防御网络空间的电子战和敌对活动。这些都是决定我们能否赢得未来战争的主要因素。
中期目标(到2030年)。中期是解放军实现从机械化到初步信息化进程的终点。中国国防白皮书表达了用其军队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中国利益的愿望,但在实现这一雄心的同时,也要实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这给现代化的各个不同阶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研究人员预计到2030年完成世界上第一个装备量子通信的军事武器。将包括数十颗卫星和地基量子通信网络。量子通信被广泛认为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不可破译的通信方法。此外,中国领先的军事科技公司称,它已经在中国的量子研究基础上取得了雷达上的突破。该公司量子系统的光子探测到了1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此前是常规雷达看不见的。量子雷达产生许多纠缠的光子,对向空中发射一对孪生粒子,它可以从返回的光子中接收到有关目标的关键信息,
包括目标的形状、位置、速度、温度,甚至其涂料的化学成分。这些类型的军事武器,如果在2030年投入使用,将对美国作战部队构成巨大挑战。
长期目标 (2031 到 2050年)。根据解放军改革和重组工作的轨迹,到2035年或2040年,中国很可能达到与联合作战目标相适应的最高水平,这比中国期望在本世纪中叶完成目标提前了大约十年。中国反介入与区域阻绝雄心中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以及空军和海军的规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系统能力预测到未来,例如,在2040年,天基和战术ISR可能足以定位大批部队,并将这些数据以近乎实时的方式传递给中国作战部队。中国能否实现它认为的美国军队所拥有的的军事实力,将取决于中国能否继续从机械化时代的大型机动部队向更灵活分组的小型机动部队发展,这样既能达到作战目标,又能对抗敌人的情报收集和传播。 在组织上,解放军目前正在尝试将权力提升到营级,以便其部队能够按照现代战争对战场部队的时间做出反应。
对于地面部队来说,这意味着营指挥官指挥下可能拥有火炮、侦察、装甲、情报和防空资源——这与解放军几十年来在营梯队中只代表一个分支的经验截然不同。最大的进步可能来自陆军,同时陆军也有最充分的基础。包括能够占领和控制领土的地面在内的投射部队,装备目前还不是一种军事力量,但必要的概念开发和试验正在进行中。从概念上讲,中国陆军的努力体现在所谓的陆军全域作战中,这一概念似乎借鉴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多领域作战计划的部分内容,该计划探讨了作为2030-2040年间联合部队的一部分,地面部队在联合兵种作战中的角色和任务。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来源:国际战略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