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宜阳县张坞镇,有一座名叫王岳的小村庄。它如隐匿在岁月长河中的璞玉,承载着跨越千年的厚重记忆,不仅见证历史的波澜壮阔,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廉政教育的一方沃土,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魅力。
在宜阳县张坞镇,有一座名叫王岳的小村庄。它如隐匿在岁月长河中的璞玉,承载着跨越千年的厚重记忆,不仅见证历史的波澜壮阔,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廉政教育的一方沃土,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魅力。
溯源:精忠筑村,礼义生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回溯南宋绍兴六年的夏天,岳飞亲率岳家军二次北伐,剑指金国在黄河以南扶持的傀儡政权大齐。岳家军一路过关斩将,彰显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无畏气概,顺利收复商州、虢州、顺州等地,福昌县(今宜阳县)也重回大宋怀抱。得胜的岳家军驻扎在洛水南岸,与福昌县城隔河相望。
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民间传为佳话,正如包拯所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凭借良好的作风赢得百姓衷心拥护。老百姓常说“官清民自安”,岳家军的清廉之举,让民众深感安心,王氏族长听闻岳家军的赫赫威名,带领全族前来投奔。岳家军的伤兵遗部和王氏族人聚居在一起,渐渐形成了村落,取名“王岳”。从那时起,岳飞“精忠报国、清廉为民”的精神,就如同一粒顽强的种子,在王岳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正如马克思所说,“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道德”,岳飞与岳家军的所作所为,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清正的基因。
据《王氏宗谱》记载,王氏始祖早在唐圣历元年,就已经在宜阳城北定居。千百年来,王岳村的村民敬仰岳飞的遗风,遵循礼仪之道。正如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村民们在辛勤的田间劳作中维持生计,在书斋的朗朗书声里追求知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逐渐形成了“士乐横经,农安负耒;和顺家庭,入孝出悌;谦恭邻里,让路让畔”的优良风俗。乾隆二十年的《重修观音堂记》碑文记载,王岳村在清初就获得了“礼仪之乡”的美誉。村西的“辕门”树林、村东的“将台”土丘,仿佛是历史的守望者,静静诉说着当年岳家军的金戈铁马。
蝶变:旧校焕新,警廉育人
岁月悠悠,王岳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宜阳县纪委监委的指导和推动下,张坞镇纪委决定利用王岳小学旧址,打造宜阳县农村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曾经闲置的教室和教职工宿舍,在一番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传播廉政文化的前沿阵地。
走进改造后的展示馆,五个展厅依次出现在眼前。“武穆遗风”厅里,岳飞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德,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精忠报国”厅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将岳家军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廉为民”厅最引人注目,56名全国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照片墙赫然在目。“吃亏书记”李连成,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自己却甘愿吃亏,正如他所说:“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他的行为诠释着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内涵。“农民致富领头人”史来贺,一心为民,带领村庄走向富裕,践行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治沙英雄”石光银,扎根沙漠,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唯有一心为民,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印证了刘少奇“我们所有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理念。
院子西边的教职工宿舍,被改造成了案例警示区。这里选取了近年来各地查处的乡村级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过案例通报、忏悔视频和违纪者写给家人的信,让参观者深刻认识到违纪违法的严重后果。这些真实的案例,就像一记记警钟,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陈毅曾言,“手莫伸,汝言惧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谚语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坚守廉洁底线,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一旦沾染贪腐,便会丧失原则,最终自食恶果,正如民间常言“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警示着众人远离贪腐的边缘。
传承:清风领航,时代新篇
如今的王岳村,既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走进村子,平坦的道路、整齐的房屋、绿树繁花,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呈现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象。
家风故事长廊里,悬挂着许多清廉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名言警句时刻提醒着人们要修身律己。文化小巷以历史人物为线索,展示了岳飞、范仲淹、包拯、于谦、海瑞等清廉人物的事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的刚正,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节,海瑞“三生不改冰霜操,万苦难移铁石心”的坚守,如同一股股清风,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为党员干部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榜样。正如列宁所说,“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 ,这些先贤用自身行动,为后世筑牢了廉洁的精神堤坝。
自2024年10月警示教育基地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各地党员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一位前来参观的农村党员干部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廉政教育离自己很远,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我深受鼓舞,那些反面案例也让我警醒。正如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以他们为榜样,廉洁奉公,为村民谋福利。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我定当铭记于心。”
王岳村的廉政教育基地,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廉洁文化的平台。它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让廉洁观念深入人心。为了让廉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王岳村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廉政文化讲座时,邀请专家学者为党员干部讲解廉政知识,正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党员干部对廉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组织廉政文艺演出,通过戏曲、小品等形式,传播廉洁文化,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接受廉洁教育,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开展廉政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进一步强化了廉洁意识。
此外,王岳村还将廉政教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如今的王岳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正所谓张伯行所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干部们深知,唯有廉洁奉公,才能带领村庄走向繁荣,也印证了“廉洁不贪,社稷可安”的道理。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王岳村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的廉政教育作用。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党员干部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王岳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廉政教育方式,为廉政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让廉洁之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让岳影清风,世代传承。
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王岳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方开展廉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正如古人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廉洁文化将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发挥积极作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要人人筑牢廉洁防线,腐败便无处遁形,我们终将迎来一个河清海晏、风清气正的美好社会。
作者简介:宋海洋,网名“一轮明月”。洛阳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小百花》、《教育文摘周报》、《建安风》等报刊及文学平台。座右铭:“让文字浸润心灵,让书香陪伴人生。”
来源:法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