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现在虽然90多岁,但我还可以动,我还有能量,只要有一分热就要为党发一分光,只要是为党做事,我就要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就是我的信念!”每当问起为何还在坚持义务宣讲,已是93岁高龄的党史宣讲员许寅宾这样回答。
“我现在虽然90多岁,但我还可以动,我还有能量,只要有一分热就要为党发一分光,只要是为党做事,我就要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就是我的信念!”每当问起为何还在坚持义务宣讲,已是93岁高龄的党史宣讲员许寅宾这样回答。
九十三载人生,七十四年党龄。年逾九旬的万安退役老兵许寅宾不忘曾经许下的铮铮誓言,17岁投身革命,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战功11次;转业地方工作后,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为民办实事;退休后担任义务党史宣讲员,40年如一日,坚持摘抄党史笔记100多万字,深入社区、学校、农村开展党史宣讲1000多场。从党史笔记的字里行间,到党史宣讲的激情澎湃,无不倾注了一名老兵对党的忠诚和热爱。
参军报国 战火中铸就忠诚
1932年,许寅宾出生在万安县夏造镇一个贫农家庭。祖母何万能为贫农的翻身解放积极活动。受家人的影响,许寅宾从小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红色火种。
1949年,满怀着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17岁的许寅宾毅然投身军营,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赤心报国上前线。从军期间,他先后立过大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至今身上还有战斗时留下的伤疤。正是这些伤疤,勾起了许寅宾对那段战斗岁月最刻骨的记忆。
“我一辈子也忘不掉我的班长汤荣先,他就在我的身边,被敌人飞机投下炸弹的弹片刮破肚皮,肠子都流出来了,他用手捂住肚皮继续战斗。这是我亲眼所见,对我的感染是非常大呀,班长就是我的榜样。打仗受伤牺牲算什么,胜利才是最重要的。”每次提到自己的班长,许寅宾的眼中总是噙满了泪花。
1951年,在云南的一场剿匪战斗中,许寅宾的入党引路人汤荣先壮烈牺牲,这成为他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强忍悲愤,许寅宾与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经历过这场生死考验后,许寅宾荣记大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根据组织安排,许寅宾被推荐到云南省昆明市第三步兵学校深造。两年后,他以16门课程门门满分的优异成绩结业,并留校任教。任教近二十年,他从普通教员成长为副营级教员,立过三等功,先后获得“积极分子”“优秀教员”等称号。
转业地方 平凡中书写传奇
1976年4月,许寅宾转业回到家乡万安县,在县粮食局工作,直至1992年离休。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乡走访时,工作之余也会向群众宣讲党史。离休后,他又主动请缨,从“三线”重返“一线”,不求报酬,义务挑起居委会书记的重担。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从来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就义不容辞。”许寅宾用行动践行着誓言。1992年,万安县城组建城郊居委会,涵盖县城四分之三的区域,大家都调侃这是一个无场地、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社区。年过60岁的许寅宾主动请缨,义务担任起城郊居委会书记。
“5万多人的居委会,就一个负责人,要场地没场地,要人手没人手,要经费没经费,真是寸步难行啊!”每当谈起居委会初创时的那段艰难岁月,许寅宾都很有感触。可是再怎么难,他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缺人手怎么办?许寅宾多次召集居委会的退休干部、党员、热心人士开展座谈,动员了9名退休老干部参与居委会工作。缺场地怎么办?许寅宾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在银行贷款2万元,租下了一栋旧房作为办公场所。缺资金怎么办?许寅宾主动提出不要工资,并拿出自己积攒的1万元钱作为工作经费,同时动员居委会干部捐资、四处集资,开办了芙蓉藤器厂、养猪场、养鸭场,解决了20多名待业青年就业,集体经济年收入高达10余万元。
居委会逐渐有了起色,许寅宾把目光望向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修路。修路可是个大工程,但更是个民心工程。
“必须修!只要能为群众谋福祉,做什么都值得。”许寅宾下定决心。凭着这样的信念,2001年,年近七旬的许寅宾,在两个月期间往邮电局等多家单位跑了50余趟,以“踏破铁鞋”的毅力筹资52.6万元,在社区范围内硬化了10条累计4公里多的社区道路。另外通过求援单位、募捐等方式,在居民区安装了23盏照明路灯,铺设了自来水供应管道,解决了160多户居民的饮水难问题。不仅如此,他还组织创办2所低收费幼儿园、设立6个报刊收发站、创办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带头宣讲党史、创新上门收送垃圾袋的卫生管理模式等,为群众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正因为许老带领大家一起倾情付出,才使当初的“三无”居委会跃进了省、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先进行列。
一生一诺 感恩中奋勇前行
已经年逾九旬的许寅宾日常很简单,每天早上6时左右起床,看报纸、听广播,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相关的时政要闻。客厅桌上,摞着高高一叠党史书籍和最新一期的党刊。几十年来,许老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系统自学党史,摘抄学习笔记,书柜里革命故事学习本、党课教育学习本、生活知识摘抄本等16大本厚厚的笔记格外醒目,密密麻麻记录着100多万字。
在学习之余,许寅宾经常受到社区和学校的邀请,前往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中小学,为当地的群众和中小学生义务宣讲党史。宣讲前,许寅宾老人总会郑重地佩戴上那枚党徽——这是岁月的荣光,更是他永不褪色的信仰。
“我身边人都劝我,说现在年纪大了,要注意保重身体,安享天伦之乐。但是我觉得,是党培养了我,我才有今天,我一辈子都感党恩。我现在还能动,还可以为党和人民做些什么,我一定会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许寅宾将亲身经历与红色记忆悉心整理,义务宣讲党史,风雨无阻,到如今已有整整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来,许寅宾宣讲的足迹遍布机关、军营、学校、企业、农村,那些饱含热血的红色故事,如涓涓细流,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人。
现如今,在他的感召下,万安县成立了“老兵宣讲团”,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加入了宣讲党史的光荣行列,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许寅宾总会想起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想起曾经那段为争取和平、争取幸福而浴血战斗的峥嵘岁月。在历经战火硝烟、生死考验之后,信仰的力量,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