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门前,一辆深色防弹轿车缓缓驶来,两位国家元首刚刚出席完纪念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的隆重阅兵式,一前一后走出欢迎厅。
文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门前,一辆深色防弹轿车缓缓驶来,两位国家元首刚刚出席完纪念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的隆重阅兵式,一前一后走出欢迎厅。
金正恩略作侧身,做出请先登车的手势;普京微笑摆手,半步前行后又停下,转而向这位年纪比他小近三十岁的“老朋友”郑重致谢。
这一幕,短暂却意味深长,俄朝领导人的此次北京会晤,是在多重地缘政治压力下应势而动的结果,2025年战争仍在乌克兰持续,北约在东欧的前沿部署也并未止步。
而在东北亚,随着美日韩军事同盟不断升级,朝鲜半岛局势急剧升温,朝鲜的导弹试验频率创下近十年新高,美国在日本横田、冲绳基地的驻军规模也在不断突破冷战后限制。
此时此刻,俄罗斯与朝鲜的“并肩而立”,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回应,据韩国军方透露,从2023年下半年至今,朝鲜已累计向俄罗斯运输了超过28000个装有武器弹药的集装箱。
这是一个近乎工业化的输送规模,不是“援助”,而是“供应链”,而俄罗斯方面的回报更加精准,弹道导弹技术、弹头小型化技术、甚至可能包括分导式多弹头机理。
在2025年4月下水的“崔贤号”驱逐舰上,这种技术变现已初步呈现,74座垂发系统、隐身舰体、雷达全面升级,朝鲜海军的现代化速度令人侧目。
这并不只是武器军火的你来我往,在更深的一层,俄罗斯正在将朝鲜纳入自己的战略网络,而朝鲜,也在借助俄罗斯的背书与技术,完成从“区域威胁”向“地区影响力国家”的过渡。
乌克兰战场对俄罗斯来说,已经不再是“特别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消耗国力、拖长战线的全面战争,西方制裁将其逼入资源与外交的孤岛,任何一个“非敌对国家”的支持都显得格外珍贵。
而朝鲜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武器上,更体现在人力,据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透露,截至2025年8月,朝鲜派往俄罗斯前线及重建区域的兵力已经接近5万人。
虽然这些士兵多数不直接参战,却广泛参与后勤、排雷、工程等任务,为俄军节省了大量兵员,这是朝鲜“用人力换技术”的又一体现,也是在借助战争,完成对外军事存在的“合法化”。
而对朝鲜而言,这是一场历史性的战略跃迁,过去的几十年,朝鲜的军事发展更多依赖于自力更生,技术体系封闭、更新缓慢。
但自2023年金正恩访俄之后,一切发生了变化,导弹命中精度提升至米级、卫星发射成功、核潜艇开工建设……这些突破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俄罗斯为其打开了那扇“通往现代战争”的大门。
俄朝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外交文本,从军事援助、技术互换、人员派遣,到共同表达“反对新纳粹主义”的政治立场,这份协议正在被实质性地落实。
它不同于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却在另一个维度上制造出了“事实同盟”,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专家沃龙佐夫指出,俄朝关系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并正在向制度化、常态化迈进。
这不是简单的“抱团取暖”,而是对抗西方压力下的战略再编排,更关键的是,这种再编排具有高度的排他性与对抗性,它不寻求与西方协调,而是明确划线,你是敌人,我就寻找盟友。
韩国国防部已连续三次上调对朝警戒级别,并公开表示“朝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常规威胁,而是一个具备区域突击能力的战略挑战者”。
日本方面也在加快推动宪法修订,意图彻底解除“集体自卫权”的限制,朝鲜的军事跃进无疑成为了最现实的借口。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太的部署也在加码,2025年8月,美国空军完成对关岛安德森基地的扩建,B-21战略轰炸机首次部署至太平洋前沿。
美韩联合军演的规模创下纪录,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也在逐步涉入朝鲜半岛事务,可以说,俄朝背靠背的同时,整个地区也正在迅速形成两个阵营。
这种阵营化趋势,有其内在的冷战痕迹,但又不完全是冷战逻辑,因为这次不是两极对抗,而是多元碎片化的战略博弈。
俄朝靠近,中国保持距离但不反对;美日韩紧密联动,印度则保持观望;欧洲在对俄制裁上团结一致,但对朝鲜问题却兴趣寥寥,每个国家都在权衡,所有力量都在下注。
金正恩正在获得他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而普京也在朝鲜身上找到了战争持续的现实支点,这种“双赢”,一旦成为常态,是否会诱发更激进的合作?
比如,俄罗斯是否会向朝鲜转让更高等级的核技术?比如,朝鲜是否会借助俄方平台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军售?又或者,美国是否会以此为由,在朝鲜半岛引入新的战术核部署?
这些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俄朝的这场“同志加兄弟”式联盟,已经不再是边缘话题,而是区域安全的中心变量。
而北京这场会晤,不过是一次精准展示,展示两国的默契,也展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封锁突破术,上车前的谦让,是仪式,更是宣示;阅兵后的道谢,是礼节,更是认可。
新的军事联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战争与制裁的夹缝中被一步步推出来的,未来的东北亚,不会因为一次会晤而剧变,但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瞬间,构成了历史进程中最不可忽视的转折点。
信息来源:金正恩谦让普京登车!共乘俄黑色专车赴钓鱼台国宾馆会晤 直新闻2025-09-03 16:29广东
来源:观律鸣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