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凌晨都要爬起来三四次,感觉根本睡不好,是不是年纪大了就只能这样?”55岁的刘先生最近总为夜里频繁上厕所而犯愁,明明晚上休息早点,水也控制得挺好,可就是被尿意叫醒,身心都觉得有点吃不消。你身边也有人有类似困扰吗?是不是起夜次数多了,就是身体给出的警告信
“医生,我凌晨都要爬起来三四次,感觉根本睡不好,是不是年纪大了就只能这样?”55岁的刘先生最近总为夜里频繁上厕所而犯愁,明明晚上休息早点,水也控制得挺好,可就是被尿意叫醒,身心都觉得有点吃不消。你身边也有人有类似困扰吗?是不是起夜次数多了,就是身体给出的警告信号?其实这背后的健康密码,很多人都没真正搞明白。
有意思的是,大家总以为夜里不起来上厕所就是身体棒,结果真实数据打了不少人的脸。科学家们通过十几万人的跟踪分析发现,起夜次数与寿命之间竟然有一定的微妙联系。尤其是那些从不或者过度频繁起夜的人,健康风险反而更高。这样的发现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夜里几次起床才算理想,过多或过少又分别说明啥?一起来看看这些研究给出的结论。
睡眠中起夜,真的影响寿命吗?研究到底怎么说
不少中老年朋友一提到起夜就烦恼,以为这是年纪大、肾虚或者不健康的表现。但医学调查显示:在排除特殊疾病的前提下,大部分健康成年人的夜间起夜1~2次,其实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一项发表于《Sleep Health》的研究表明:每晚起夜1次的人,整体健康和睡眠质量往往比“从不起来”或“频频起夜”者更好,死亡风险也会显著下降。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5万名40岁以上成年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发现夜间完全不需要起夜的人,可能存在尿液浓缩异常、肾功能减弱、水分摄入不足等潜在健康隐患。
同样,如果每晚频繁起夜超过2次以上,失眠、精力差、早上头晕、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也会明显增多,这些都和整体寿命降低风险有关。其中,起夜3次及以上的人群,心肾功能问题、血糖控制不佳、慢性疾病早发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20~30%。
很多人觉得“我昨晚尿了两次,是不是肾脏有毛病”,其实只要每天起夜次数稳定在1到2次,大可不必焦虑。千万不要因为个别几晚短暂变化就急着自查“重大疾病”,如果持续频繁起夜才需要关注。
起夜次数异常波动,身体可能在提醒你这些问题
有些人晚上经常起来三四次,白天又没有明显尿急、尿频,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饮食习惯+水盐摄入:如果睡前喝茶、可乐、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太多,或晚上吃咸了——比如腌菜、火锅重口,这些都直接导致肾脏清除负担加重,引起夜尿增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最好不超过5克,但实际居民日均超10克的人很多,所以控制盐分有助于减少夜尿。
药物影响:常见如高血压、心衰病人服用利尿剂,晚上吃药尤其容易夜里反复醒来上厕所。部分抗抑郁药、化疗药物等也会出现类似副作用。
基础疾病排查:持续夜尿增多,要警惕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病、泌尿感染等基础疾病,男性朋友中年后尤其要注意前列腺检查;女性则建议妇科和基础代谢综合筛查。
心理和情绪因素:有一部分人夜里总是担心出问题,反而越想越要上厕所,这和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有关。经常莫名其妙睡不着、心跳加快、夜里醒来上厕所,别忘了调节心理压力。
年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肾脏浓缩能力下降,夜间尿量增加,起夜次数适当上升是身体自然衰老的一部分,但每晚起夜超过2次,还是建议做详细检查,别觉得“老了就该这样”。
所以,健康人群每晚起夜控制在1~2次,长期来看更贴近最佳状态。次数突然增多要引起警觉,尤其是超过3次且连续一周以上,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排查病因。
想减少夜间起夜次数?日常做好这几点,改善睡眠更长寿
困扰夜里频繁起夜的中老年朋友,不妨试着调整和自我管理,下面这些做法大家可以每天自测、实践:
睡前三小时控制饮水量:避免睡前大量喝水、喝汤、吃瓜果油果蔬,减少夜里尿量生成压力。
适度限制盐分摄入:合理搭配饮食,每天控制总盐量,把味精、酱油、腌制食品都算进去。
养成规律作息和排尿习惯:每天定时排尿,晚饭后洗漱、固定排尿一次可以降低夜间膀胱压力。
避免焦虑、稳情绪:睡前放松心情、深呼吸,有需要可以尝试冥想或者温水泡脚,帮助改善入睡质量。
查看常用药物说明书,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高血压、心衰患者,可以和医生调整药物服用时间。
养成适量运动习惯,提高下肢循环状态。轻松的慢走、体操都对改善夜尿症状有辅助效果。
持续异常立即就诊:如果出现夜间起夜超过2次、排尿伴尿急、尿痛、泡沫尿、血尿等异常症状,请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排查。
每个人的具体健康状态不同,夜里偶尔多起一两次也不用太紧张。如果长期反复或身体有其他异常,及时问医生才最靠谱。
有些健康小细节,往往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实科学睡眠管理从关注起夜这样的小习惯开始。寿命长短,人到中年以后不仅要关注血糖、血压、体重,也别小看了夜里起夜这件“日常小事”。只要你逐步将健康习惯坚持下来,调整饮食管理、提高作息规律,大概率就能看到明显的改善和收益。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坚持和细节之中。关于夜间起夜,大家心里别太过焦虑,也不要完全放任不管。规律、适度的身体节奏,可能才是活得安心又长寿的底层逻辑。每个人健康情况不同,确切起夜次数背后反映的身体状态,也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医生判断。如果你最近起夜次数突然增多,伴有其他身体不适,记得尽快去医院面诊,千万不要等小病拖成大病。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高血压患者夜间排尿与心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夜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5.《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微观流行病学及干预手册》
6.《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3年第14期:夜尿症与糖尿病相关性分析
7.《Sleep Health》:Nocturia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来源:健康之道牛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