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来自四年前的文章,手机行业的规律是什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0:29 3

摘要:一个新读者给我发来这个链接,告诉我:这一个星期,他什么都没干,就在看我的文章,四年后,他看到这篇文章,仍然感觉就是描述的当下,就是在说他的境遇,所以,忍不住和我交流。

这是一篇四年前的文章。

一个新读者给我发来这个链接,告诉我:这一个星期,他什么都没干,就在看我的文章,四年后,他看到这篇文章,仍然感觉就是描述的当下,就是在说他的境遇,所以,忍不住和我交流。

这样的评价让我受宠若惊,我赶紧扫了一眼推文,一篇2021年写通讯行业规律的。依稀还有些印象。

所谓规律,大概就是可以经历时光的考验吧。

一篇互联网上的文章,如果过了四五年,还能有读者愿意看,还能对你表示鼓励,还能说对他帮助很大。

这大概是我最近接收到的最让我开心与感动的读者评价,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在这种虚荣心作祟下,我还是想把这篇2021年文章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多些理性,少些狂热。

我们总结的也许不是什么行业规律,也许是极为错误幼稚的,但这并不妨碍您对行业发展规律本质与源头的寻找。

唯如此!

才能在压力巨大的时候,顶住压力!

才能在诱惑巨大的时候,拒绝诱惑!

才能在人群的喧嚣中,坚定的走自己的路,任由他人的嘲讽。。。。。。。

以今天的行业视角看,有很多瑕疵,改动一下会显得更“专业”但这样就没什么意思,所以,还是一字不改的好。

2021年的原文如下

国庆期间,一个老朋友和我聊天,他有几家华为店,现在融合库存很大,这让他很头疼,更头疼的是当地新开了一家大型商超,华为希望他能进这家MALL开一家400平米的大店,以方便卖车。

而他前不久已经开了一家300平米的店,盈利情况不尽人意。

准备开业的这大型商超,地理位置也不是很理想,

再加上他现在对卖车和全屋智能越来越有些看不懂,想拖一拖,但是对手蠢蠢欲动,一旦对手先签了合同,他就没有机会了 。

华为给他的期限是国庆后一定要给一个答复,这让他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华为专卖店升级的趋势让投资华为终端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我问了下这家MALL的房租感觉确实压力很大。

于是和他沟通:这么高的房租成本,以现在专卖店到货情况,想盈利,怕是很难。不过既然我们能考虑到这一点,对手也一定会考虑到,对手也不会轻易的下手。再说,这样的地方MALL也不是像万达,吾悦这样的全国性的品牌,在招商,管理,成长性上都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还是慎重些。

再说投资这件事,没投资前,你有一万种可能,一旦投资了,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基本没有撤出的可能,因为,你撤出的成本会更大。

他的回答充满了无奈:“是啊,我们干不挣钱,对手去干也不可能比我好。真有把握,他早都和人家签了,你以为华为还真的能等我啊。肯定是我们两家都犹豫不决,所以,这件事才拖了这么久。”

他叹了口气,接着说

:“他家主要靠华为,华为真是逼着他进场,他估计扛不住,还是会进的“

当地有一家连锁企业,是他的主要竞争对手。他的优势是卖场位置较好,移动主厅都在手里。整体销量相对较高,但是OV的毛利太低,基本上挣不了什么钱。

对手的优势是华为专卖店比他的多,授权店,门头店,PLUS,七七八八的十好几家。在华为单一品牌资源上,比他有明显优势。

这些年对手借助华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这也是他耿耿于怀的地方。

因为,在华为崛起前,他是当地妥妥的老大,江湖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当地最出量的卖场都在他手里,他也是OV在当地最大的零售商。

哪一个厂家到了当地,都要先到他那个地方去“报道”

他也习惯了这种众星捧月的感受。

实际上, 华为最早也确实是和他谈的,希望能把华为的产品资源交给他。但是,当时OV很强势,他的主要精力都在OV身上,所以,对于华为送上门的资源,他还是想先看一看。

但没想到当时华为找合作伙伴的原则是:合作意愿大于实力“

这样的“一时大意“就让华为的资源落在了现在的对手手里。

这个曾经让他不屑一顾的对手,最早的时候,还在他手里拿货的对手,这些年借助华为的风口突飞猛进,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他分庭抗礼,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

每每谈及此事,他都懊悔不已:

以他当时的江湖地位和行业实力,稍微对华为“上点心,”对手也不会有丝毫的机会,华为这偌大的红利蛋糕都将是属于他的。

但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呢?用他的话说:“谁有前后眼呢?”

虽然后期他意识到犯了一个大错,开始在华为资源上与对手争夺,但是,毕竟迟了。

好的地段,好的商超都被对手占领,虽然后期他也陆陆续续地开了一些授权店,也拿出自己最好的卖场去挂华为门斗,去设立华为专区,但整体在华为品牌身上分到的蛋糕,他要少的太多。

所以,当这一波华为专卖店升级潮中,他最为积极,他希望在这一波行情中,抢占有利地势,改变对手在华为资源侧的强势局面。

华为手机错过了就错过了,历史已不可重写。

但是华为汽车的红利,

他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对手独享。

但是,当他不惜重金在一家商超扩店后,无情的事实还是让他稍微理智了些:

门店面积的增加并没有让销量提升太多,热销的利润产品到货情况还是杯水车薪,融合库存的压力没有任何改善,智选手机的压力却又叠加而来。

他现在期待着塞力斯二代会有突破。

因为据说这是华为深度参与研发的,从外观到内饰都是严格按照华为的标准来制定的。

这将是全面升级的一款汽车,完全不同于现有在售的塞力斯。

每次到华为开完会,他就信心大增,

感觉华为汽车大有可为,

回来看到实际销售,面对那一大摊子问题,他又忧心忡忡。

智选产品的销售情况整体还是较为失望的

这一年他不断的向商超转型,街边店并没有减少,商超的门店数量不断增加,从小米,荣耀,到苹果,OV.

这种门店的增加更多的是被动的:已开的商超门店并没有什么盈利,在管理干部上也是捉襟见肘,人员极度匮乏。

但是只要有新的商超出现,有对手竞争,他又被逼着不得不开。

他给人的感觉不是为了盈利而开店,而是为了限制对手而开店。

这一两年,他不断的增加对商超门店的投资,但是好像到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回报。

这让他压力很大,

而这种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投资行为也让他的夫人对他颇有微词,两口子意见不一,经常为因此产生的一些琐事闹心不已。

有时候,我们最痛苦的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另一半的不理解

他对我说,做手机做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像现在这么累过,这么迷茫过。

现在感觉开店也不是,不开也不是,扩店也不是,不扩好像也不对。

在他吐了半天苦水之后,他幽幽地问了我一句:“你说这华为的5G芯片短期能解决吗?”

不等我回答,他又像喃喃自语地追问我一句:“以华为的实力,华为造车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吧?”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这样的问题他不止一次问我,我也不止一次地为他分析过。

可真当面临抉择的时候,面临要从口袋里真金白银掏出大把资金的时候,不在局中的人时很难感受到局中人的压力。

每到此时,我总是庆幸自己不在局中,这让相对理性,客观,冷静的思考成为一种可能。

所谓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如果我也是“局中人”,怕是也不会比他好上多少。

如果我们对当下的行业乱象理不出头绪,不妨回首看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史。

从通讯行业短短30多年的发展史,去回想每一个行业节点的变迁,或许我们能总结出一些行业规律,而这些行业规律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冷静的思考,从而做出对我们更有利的行业抉择。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客观,独立的思考,在纷繁的事物表象中发现本源,是每一个企业家的极致最求

当我们带着这种思考去观察这个行业的时候,

我们会吃惊的发现,现在在华为侧做的头部企业,华为这波行情切割蛋糕份额最大的经销商,往往都不是七八年前,OV做的最大的经销商。

而我们再往上追溯,我们同样的会吃惊的发现,在OV品牌兴起,分享OV品牌红利最多的经销商也往往不是当年波导,TCL,康佳等国产品牌做的最大最好的。

如果我们再往上继续求索,我们同样会发现,当年在波导,TCL等国产品牌第一次崛起中获利最多的经销商也往往不是当时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代理商。

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这款经典中的经典

这个行业每过段时间,就会产生一波财富行情,就会重新分配财富,重新分配市场地位。

而当新的市场蛋糕形成的时候,原有相对强势的一方,往往总是“被上帝遗弃者”,他们总是在懊悔中错失难得的市场机会,尽管当年看起来,他们似乎相对更强大,似乎不管在资金,行业地位,人脉,信息上,他们都掌握了更多的资源,但事实却是如此残酷。

似乎冥冥之中,一切都在按照上帝规定好的游戏规则在不断更替,不断循环,不断进化。

一如生老病死,阴晴圆缺。

当年的波导手机何其辉煌,团队何其强大,但也逆转不了行业规律,这个行业,不管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注定是各领风骚七八年

上帝总是蒙蔽住上一波行情中获利最多的人的双眼,让新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行业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不断的淘汰,不断的向前走。

否则我们现在怕是只有一个手机品牌叫诺基亚!

否则我们现在可能还生活在伟大的秦朝!

尽管当年它们看起来都是无比的强大,强大到任何怀疑它们倒下的猜测都会遭到耻笑。

但是,在上帝规定好的游戏规则中,强大如它们终究也不过是过眼烟云,随风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

实际上,诺基亚还在不断的发布新机器,只是,谁还会关注它呢?

如果我们不否认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有这种各管规律存在的必然性。

那我们就应该相信没有哪一个品牌是长命百岁的!

没有哪一个品牌不会倒下!

更没有哪一个品牌会永远盘踞在利润的高点!

自然也就没有哪一个品牌值得你永远追随!

而我们的无奈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喝醉酒的人。

上一波行情的红利就如同醇美的烈酒让他们酩酊大醉,他们陶醉在上一轮品牌的红利中难以自拔,醉眼朦胧。

每一个喝醉酒的人可能都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清醒的人,看得最透彻的人,对这个行业最了解的人,你如何能叫醒他们。

而他们中,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在酒桌上保持清醒,能看破这种行业规律,能始终保持对客观规律的敬畏之心。

只是,你会是那极少数人中的一部分吗?

最近接到关于是否要在商超建店?具体投资哪个品牌专卖店的咨询很多。

在这个行业的混沌期,我们尤其要保持充分的冷静,要戒除对某一品牌的盲目迷信。

对华为如此,对苹果也是如此。

对任何品牌厂家我们都无需仰视,因为仰视,只会让你看到品牌强大的一面,而忽视行业风险,从而迷失自己,丧失最基础的客观判断。

投资小米也好,投资荣耀也好,看好华为汽车也好,都要从自己的企业实际出发,不可盲目扩张,不可冒进。

谁也无法准确预知下一个风口到底何时才会出现,具体是谁会在风口微笑。因为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但是我们可以多看看前人给我们总结的行业教诲,

那就是:

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永远请保证现金流的良性!

永远不要迷信一个品牌!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太相信厂家的承诺!

来源:本源商学院他山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