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能打开世界任何锁的魔术之王,最终却被一记重拳结束了性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3:45 1

摘要:在观众眼中,哈里·胡迪尼(Harry Houdini)的技艺近乎神迹,仿佛他掌握了超越凡人的力量。然而,这位从赤贫移民蜕变为舞台巨星的魔术师,却将自己的超凡能力归功于智慧、理性与近乎偏执的周密准备。

地球是一个奇迹

历史|美国

1908年,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查尔斯河畔,胡迪尼被锁链束缚着,纵身跃入河中前的瞬间被镜头捕捉。| BRIDGEMAN/ACI

他的名字如今已成为突破绝境与完成致命特技的传奇象征,其中一项特技甚至附带着“失败即溺亡”的残酷警告。

在观众眼中,哈里·胡迪尼(Harry Houdini)的技艺近乎神迹,仿佛他掌握了超越凡人的力量。然而,这位从赤贫移民蜕变为舞台巨星的魔术师,却将自己的超凡能力归功于智慧、理性与近乎偏执的周密准备

胡迪尼一生都在提防模仿者,为此,他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表演——每一次逃脱,都伴随着更大的生命危险。

1903年,在俄罗斯寒冷的冬日里,他要求被赤身锁进沙皇警察用来押送囚犯前往西伯利亚的冷冻囚车。围观的卫兵屏息凝神,45分钟后,胡迪尼竟奇迹般地挣脱束缚,毫发无损地站在众人面前。

自此,他的表演愈发惊心动魄:被锁进注满水的玻璃缸、戴着镣铐从高桥坠入湍急的河流、甚至被五花大绑塞进木箱沉入深海……

究竟是什么驱使他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不断逼近死亡边缘?胡迪尼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壮举?他的动机至今仍令无数崇拜者着迷,而围绕他死亡的谜团,更是让传记作家们争论不休。

“空中王子”的崛起

胡迪尼的逃脱传奇,始于童年的贫困与挣扎。

1874年,他出生于布达佩斯(Budapest)一个犹太匈牙利家庭,原名埃里希·魏斯(Ehrich Weiss)。幼年时,他随家人漂洋过海移民至威斯康星州(Wisconsin),而父亲却始终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埃里希的童年,是困苦与天赋的交织。六岁时,他已开始苦练手部灵巧技能;七岁,便成了马戏团的常客。而当父亲罹患重病后,他对成功的渴望愈发炽烈。

这些扑克牌属于哈利・胡迪尼 —— 这位一生热衷于收集魔术道具、舞台装置及锁具装置,并自学开锁技艺的大师。| BRIDGEMAN/ACI

1883年,年仅九岁的埃里希与邻家男孩们搭建了一座临时马戏团,他化身“空中王子(Prince of the Air)”,在高空秋千上翻飞自如。这个自封的称号,已隐隐透露出他日后自我神话的天赋。

在尝试成为拉比失败后,埃里希一家搬进了纽约的贫民窟然而,少年对幻术的痴迷,却让他得以挣脱当时无数移民青年的宿命——在服装厂里耗尽一生。身材敦实的埃里希开始疯狂锻炼:举重、游泳、拳击……同时,他做着各种苦力活,仿佛冥冥之中,命运在为他未来的惊世表演铺路。

命运的转折点,是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19世纪法国魔术大师让-欧仁·罗伯特-乌丹(Jean-Eugène Robert-Houdin)的回忆录。这位被誉“现代魔术之”的人物,点燃了埃里希的野心。

19世纪90年代,他在“乌丹”的名字后加上字母“i”,宣称自己的事业“将如乌丹般辉煌”。同时,他借用了美国魔术师哈里·凯勒(Harry Kellar)的名字作为教名。于是,“哈里·胡迪尼(Harry Houdini)”诞生了。

他与弟弟西奥多·哈迪恩(Theodore Hardeen)组建了巡回马戏团,表演走钢丝、驯蛇、肚皮舞等节目。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Chicago World’s Fair)上,他们的“变形术(Metamorphosis)一鸣惊人——西奥多将胡迪尼捆绑装入麻袋,塞进木箱,而当幕布再次拉开时,箱中之人竟已变成西奥多。观众瞠目结舌,而胡迪尼兄弟终于赢得了梦寐以求的掌声。

胡迪尼最具标志性的特技之一是他的紧身衣逃脱术。1915年,该表演首次在堪萨斯城数千名观众面前亮相,且总是选在报社附近表演。胡迪尼被起重机悬吊着双脚倒悬于半空,扭动身躯挣脱束缚后,双臂舒展,迎接观众的狂热欢呼。| BRIDGEMAN/ACI

一年后,西奥多被一位年轻的歌舞演员取代——威廉敏娜·比阿特丽斯·拉纳(Wilhelmina Beatrice Rahner,昵称贝丝)。胡迪尼与贝丝相识仅三周便步入婚姻,并让她成为自己的魔术搭档。

从此,胡迪尼夫妇(the Houdinis)的名号响彻舞台,而贝丝也成了他终身的舞台助手。然而,尽管传统魔术广受欢迎,收入却依然微薄。胡迪尼深知,唯有更震撼、更危险的表演,才能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掏钱。

“手铐之王”的传奇

早年的锁匠学徒经历,为胡迪尼的职业生涯埋下了伏笔。每到一座新城市,他都会先通知媒体,再径直走向警察局,要求戴上手铐、关进牢房。而数分钟后,他便能从容走出,仿佛那些铁锁只是摆设。

这张照片是1913年哈利・胡迪尼即将被放进水刑牢前的那一刻。| BRIDGEMAN/ACI

这些惊世骇俗的特技,经由媒体大肆报道,迅速为胡迪尼夫妇打开了市场。1899年,企业家马丁·贝克(Martin Beck)与他签约,安排其在旗下剧院演出。胡迪尼终于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而他的事业版图也随之急速扩张——1900年征服英国,1903年进军俄罗斯。

然而,名声越大,挑战者越多。无数模仿者与质疑者如潮水般涌现,迫使胡迪尼不断突破极限,以捍卫自己的王者地位。1902年,他甚至打赢了一场针对德国报纸的诽谤官司,该报曾公然称他为“骗子”。

1908年起,他的招牌节目升级为“水牢逃脱(water torture cell)——被锁链与挂锁束缚,倒悬浸入水中,生死一线。公众对他冒险精神的痴迷,甚至让他进军早期电影界。1919年,他在影片《严酷的游戏》(The Grim Game)中饰演一位逃脱大师,剧情几乎就是他真实人生的翻版。

公众对胡迪尼惊险表演的痴迷,为他在电影中赢得了主演角色,这是1919 年电影《The Grim Game》的海报。| ALAMY/ACI

死亡的阴影与不朽的传说

“我的首要任务是征服恐惧。”胡迪尼曾如此评价自己的表演。他通过“痛苦的自我训练”来消除恐慌,但传记作家们仍在追问:究竟是什么驱使他一次次挑战死亡?

有人认为,这是他对童年贫困创伤的宣泄;也有人指出,作为饱受“反犹主义”侮辱的对象,胡迪尼刻意塑造"肌肉犹太人"的形象,以粉碎当时盛行的犹太男性体质孱弱的刻板印象。

胡迪尼对当时风靡的通灵术(spiritualism)深恶痛绝,斥之为彻头彻尾的骗局。他的职业生涯,或许可以解读为一种面对死亡时的极端理性主义。然而,讽刺的是,这位时刻准备赴死的人,其死亡方式却震惊了整个国家。

1926年10月,正值事业巅峰的胡迪尼在蒙特利尔(Montréal)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演出时,一名学生突然询问他的腹部承受能力,并在未得允许的情况下猛击他的腹部。

胡迪尼似乎猝不及防,剧痛难忍。数日后,10月31日,他在底特律(Detroit)逝世,年仅52岁。死因是阑尾破裂引发的腹膜炎(peritonitis)。

1918年电影《The Master Mystery》,由哈利・胡迪尼主演。| ALAMY/CORDON PRESS

至今,人们仍在争论:那一记重拳是否加速了他的死亡?抑或他的死因本就不相关?他在遗嘱中将所有遗物与魔术道具留给了弟弟,并要求在他去世后全部焚毁——仿佛要亲手终结自己的神话。

然而,胡迪尼的传奇并未随他入土。多年来,无数传说围绕着他生长。导演兼演员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曾讲述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在俄国觐见沙皇时,胡迪尼只需抬手,便让克里姆林宫(Kremlin)的钟声齐鸣。

这个故事显然荒诞不经——尤其考虑到胡迪尼对超自然表演的排斥。但人们对它的深信不疑,恰恰揭示了这位魔术师职业生涯的核心矛盾:这位最理性的人,却仿佛在施展魔法。

逝世近一个世纪后,哈里·胡迪尼的身上,依然笼罩着超自然的光晕。

撰文:Nacho Ares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