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湘西南的群山环抱中,邵阳市洞口县石狮村的千亩油菜花田如期绽放。金灿灿的花浪沿着青石板路蜿蜒,与村庄相映成趣。这个曾因地处偏远而沉寂的村庄,如今依托“油菜花+文旅”的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振兴之路,催生出“赏花经济”“乡土文创”等新兴
在湘西南的群山环抱中,邵阳市洞口县石狮村的千亩油菜花田如期绽放。金灿灿的花浪沿着青石板路蜿蜒,与村庄相映成趣。这个曾因地处偏远而沉寂的村庄,如今依托“油菜花+文旅”的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振兴之路,催生出“赏花经济”“乡土文创”等新兴业态。
从单一农业到复合经济:一朵油菜花的蝶变
洞口烟草志愿者为游客讲解榨油知识。杜于 摄
村民肖谋建的账本记录着油菜种植的变迁史:五年前,他的5亩油菜地年收入不足3000元,除去种子化肥几无结余;而今同样的土地上,游客在花丛中拍照打卡的身影,让他的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质变。“菜花节期间卖土蜂蜜三天就能赚2000块。”老肖粗糙的手指划过手机屏幕里的电子支付记录,笑容比身后的花海更灿烂。
这种转变源自于一年前,洞口烟草驻石狮村乡村振兴队邀请县农业专家“送课到田”,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石狮村整合土地资源,实施“土地整治+”惠民工程,流转土地420亩,整治抛荒耕地120亩,开展图斑恢复工作,恢复面积达160亩,推广“三季轮作”模式:春季油菜花海引客来,夏季续热度,秋季金色稻田造景观。让村民从单一农作物种植转变为复合发展,不仅让农户守住了“米袋子”,也充盈了“钱袋子”。
花海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许丹在直播。杜于 摄
“只有精神富足,人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在石狮村,工作队协助村支两委打造的“农家剧场”正上演着现代版田园牧歌。他们保留原有农舍夯土墙,用废弃农机具创作装置艺术,在土墙上绘制廉洁文化,让历史悠久的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我们不做简单的景观复制,而是挖掘村庄独特的文化DNA。”
数字化浪潮同样席卷金色花海。青年书记许丹喜欢用抖音记录生活,3月的油菜花开,她用抖音记录美丽的村庄景色,通过直播将手工艺品、杨梅等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驻村工作队聘请专业直播团队,开设培训课程,培养出更多像许丹一样有兴趣的乡村新主播。探索使用VR技术展示油菜花里的世界,让传统农业在数字空间找到新的价值出口。
“能用自己爱好为村里人做点事,很开心,我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我相信以后我们的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区域联动放大集群效应
志愿者整治抛荒土地。杜于 摄
为了更好地整合旅游资源,石狮村与周边5个村落共建“油菜花文旅联盟”。在“一村一品”规划下,相邻的云雾村发展高山茶园观光,探索“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养生”的旅游带。
每年油菜花节期间,村中上演着独特的“花田戏”:头戴木质傩面的舞者穿梭花海,演绎《神农授耕》《五谷丰登》等传统剧目;花鼓戏剧团送戏到村,一部部传统戏曲流淌在花田里;村委会的互动屏前,扫描油菜花田即可“穿越”看到百年前的榨油场景。这些文化元素的注入,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小时延长至半天。“我们不是单纯卖风景,而是让每朵油菜花都讲出文化故事。”。
今日的石狮村,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精神层面:村民们自发组建“花田护卫队”“村容改善支援服务队”,95%的垃圾实现分类处理,定期清理焚烧垃圾现场、破烂广告牌、横幅、水域漂浮物、田间农业废弃物等,完成厕所改造128个,捐赠种植树木180棵。
夕阳西下,石狮村的油菜花田镀上一层金边。这片土地上的变革,印证着“一朵花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激活一座村庄”的生动实践。从传统种植业到三产融合生态,油菜花经济的绽放之路,正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在农业现代化与文旅创新的双轮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乡村正在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答卷。(完)
来源:南瓜爱美剧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