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灵石这座山城被太岳山与吕梁山环抱,东仰峰峦、西枕山脊、南踞高壁岭、北卧冷泉关,似卫士守护灵秀之地。山间云雾藏着千年传奇:隋开皇十年,隋文帝北巡得一奇石,声如铮鸣,遂赐名“灵石”。这段佳话流淌在乡亲血脉里,提及便涌起滚烫的自豪。
“一座座山来一道道梁,我家就住在那瑞石旁……”灵石籍作家王俊才笔下的《美丽灵石我的家》,如灵动画卷铺展山水与乡情,让每个灵石人对故土的眷恋愈发深沉。
灵石这座山城被太岳山与吕梁山环抱,东仰峰峦、西枕山脊、南踞高壁岭、北卧冷泉关,似卫士守护灵秀之地。山间云雾藏着千年传奇:隋开皇十年,隋文帝北巡得一奇石,声如铮鸣,遂赐名“灵石”。这段佳话流淌在乡亲血脉里,提及便涌起滚烫的自豪。
灵石是灵秀水城。汾河如蓝色绸带穿城而过,波光倒映蓝天白云与依依垂柳,“冷泉烟雨”曾铺展成水墨长卷。纵横小河似毛细血管,滋养两岸菜园与劳作的人们,河畔漫步总能触摸到水城的温润。
作为煤城,地下乌金是大自然给其的馈赠。矿坑机器轰鸣如战鼓,矿工安全帽的光点在黑暗中闪烁,手掌老茧嵌着煤屑,却捧出城市发展的热源。一车车煤炭奔赴四方,为家乡撑起经济脊梁。
灵石山环水绕,关隘横峻,得山水灵气。左承介子忠孝,右尊子夏儒学,秦晋古道与现代交通线平行穿越,自古为“燕冀之御、秦蜀之经”。张说、李商隐曾留下诗篇,两渡何家“兄弟同榜”“父子翰林”传为佳话,何泽慧更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从商代古墓到资寿寺,从王家大院到董家岭村,78处文保单位与98项非遗,构筑起深厚文化底蕴。
这片土地浸染红色基因。红军东征、八路军抗日的足迹遍布山野,毛泽东路居西庄,朱德播撒革命火种,徐向前、陈赓曾在此战斗。法学泰斗张友渔兄弟、科技精英何氏三姊妹、版画家力群与牛文、作家胡正,以及军事名将张文昂、韩曙等,他们带着家乡的烙印走向四方,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的灵石,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跃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揽四海之才,建文明、旅游、富强、平安之城;以青山绿水为魂,绘就智能、网格、城镇、生态蓝图。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为工业壮骨,品牌、质量、创新促产业升级。教育蒸蒸日上,医疗保驾护航,“大院+山水+古村+非遗”的文旅格局渐成。街巷间,尊老爱幼蔚然成风,笑容传递着善意与关怀。
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旧貌焕新颜。“幸福小院”里老人安享晚年,平坦村道连起整洁村舍,特色农产品借电商走向广阔市场,乡村振兴奏响激昂乐章。城市五域综合治理让街净气清,“一泓清水入黄河”理念深入人心,汾河愈发清澈。夜经济升腾烟火气,美食街、商业街热闹非凡。“灵石有礼”大赛将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石膏山红叶节、国际版画双年展等活动,让古城在现代化发展中留住乡愁。
“天破石可补,人杰地自灵”。从远古遗址到现代新城,从面食文化到红色革命精神,灵石之灵在山水、在人文,更在代代传承的精气神。今日灵石守正创新、只争朝夕,正以崭新姿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书写辉煌篇章。(徐峰)
来源: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