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从第六名说起,近防炮。这玩意儿主要装在军舰上,专治来袭导弹和飞机,射速快得像机关枪。
先从第六名说起,近防炮。这玩意儿主要装在军舰上,专治来袭导弹和飞机,射速快得像机关枪。
拿中国1130型为例,每秒能吐出166发炮弹,一分钟下来上万发。每发钨芯弹成本上千元,合计一分钟消耗近千万到两千万不等。
为什么这么贵?弹药用特殊材料,穿透力强,对付现代反舰导弹必须这样。
美军类似系统也差不多,实战中一开火,舰队预算就直线下降。
全球海军都得面对这笔账单,小国干脆玩不起。
第五名是榴弹炮,陆战老将,主要砸敌方工事和阵地。
一枚155毫米炮弹成本两万人民币上下,取决于型号和填充物。
美军M777用弹单价几千美元,但大规模战事一打,一小时几十发出去,积少成多就成天文数字。
乌克兰冲突里,美国援助的炮弹库存很快就见底,补货压力山大。
榴弹炮的优势在于射程远、威力稳,但维护和弹药供应链得花大钱。
韩国K9出口时,价格也水涨船高。各国陆军都爱它,因为它可靠,可可靠的背后是持续投入,没点家底的国家只能望炮兴叹。
这东西不光烧钱,还考验后勤体系的韧性。
第四名火箭弹,阅兵常客,实战覆盖面广。
300毫米口径的一枚75万人民币,高精度版上百万。
中国PHL-03系列单价70万左右,美国M270发射的弹更贵,达110万美元。
为什么值这个价?推进剂、制导系统都得顶尖材料,射程远达130公里。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了465枚战术导弹,总价5.5亿美元。
火箭弹消耗量大,一营齐射就是亿元级别。解放军把火箭炮玩到性价比高,但全球来看,这仍是土豪玩具。小国买不起,只能靠进口,依赖性强。
第三名巡航导弹,精确打击的代表。
美军战斧导弹单枚1400万人民币,射程超1500公里。雷神公司生产,Block IV型一枚143万美元。
海湾战争中,它们从舰上发射,精准摧毁目标,总使用量巨大。
为什么贵?隐身涂层、地形匹配制导、卫星修正,全是高科技堆砌。
中国长剑-10类似,效费比高,但全球市场发达国家垄断。
英国简氏报道,2018年美国海军最后订单100枚,总价1.43亿。巡航导弹通用性强,可陆海空发,但维护和升级成本不低。
各国采购时,得权衡是否值回票价,这不只武器,还涉及战略布局。
第二名鱼雷,水下杀手。美军MK48 Mod6型一枚7000万人民币,重型设计,航速高、射程远。雷神生产,能对付潜艇和舰艇,深度达800米。
特殊合金外壳、复杂电路、声纳追踪,全是精密活。升级到ADCAP版,性能翻倍,但价格也翻。
全球只有少数国家用得起,澳大利亚、荷兰等盟国采购。
鱼雷研发一波三折,从1956年开始,成本累积惊人。
海军潜艇部队靠它防身,可库存有限,一战就心疼。
第一名洲际导弹,战略威慑核心。
中国东风-41一发发射成本25亿,射程1.4万公里,可携多弹头。美军三叉戟II类似,单枚造价高。
2024年,中国向太平洋试射,物料成本1亿美元,但全过程包括运载、维护、保障体系,总价飙升。
只有中美俄掌握核心技术,白杨导弹也贵。
三级固体燃料、机动发射、反拦截措施,每项都费钱。
东风系列从1986年研发,耗资11亿美元,比美军省。
全球军费顶尖,美国2025年6100亿,中国2280亿,大部分花在这些上。
洲际导弹不常发,但存在本身就值钱,体现了国家底气。
这些武器不只是冷冰冰的装备,它们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汗水和纳税人的负担。
烧钱归烧钱,却保障了安全底线。
各国在升级,榴弹炮射程更远,鱼雷更快,但核心是平衡开销与需求。
军备竞赛像场马拉松,谁跑得稳,谁笑到最后。
可归根结底,和平发展才是真聪明。
希望未来这些数据只停留在纸上,大家过好日子。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亮相 极目新闻
来源:史观天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