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的手比嘴快。9·3阅兵刚一结束,他就在社交媒体上敲下祝贺,祝中国人民“度过一个盛大而持久的庆祝日”。看上去像礼貌外交,实际上透着复杂心态。因为紧接着,他又忍不住加上一句“请代我向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最热烈的问候,因为你们正在密谋反对美国”。一边祝贺,一边讽刺
文︱陆弃
特朗普的手比嘴快。9·3阅兵刚一结束,他就在社交媒体上敲下祝贺,祝中国人民“度过一个盛大而持久的庆祝日”。看上去像礼貌外交,实际上透着复杂心态。因为紧接着,他又忍不住加上一句“请代我向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最热烈的问候,因为你们正在密谋反对美国”。一边祝贺,一边讽刺,还夹带酸味,这就是典型的特朗普风格:嘴上祝你好运,心里翻江倒海。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场阅兵震撼的不只是军迷,也扎在了华盛顿的心口。全套装备亮相,完整战争动员展示,不仅展示力量,更展示决心。特朗普全程看完,第一时间发文,说明他是真的在意。这不是简单的“外交客套”,而是被硬生生拉入了情绪漩涡。
更让他坐立难安的,是镜头里的“同框”,对特朗普来说简直是梦魇重现。他忍不住调侃说“密谋反对美国”,其实是心虚。谁都知道,这不是反美联盟,而是正常外交场景。但特朗普的第一反应,就是把镜头里的笑容解读为对着自己咧嘴。这就是焦虑的自白。
特朗普想起了什么?想起了贸易战的对撞,想起了关税牌打不垮中国,想起了中俄在能源和安全上的联动,想起了朝鲜在导弹问题上的不妥协。现在再加上一个伊朗,整个画面像极了美国最怕的“多点包围”。他当然要说点怪话,用玩笑来掩饰紧张。
可他嘴上调侃,心里却不敢真笑。因为9·3阅兵不仅纪念历史,更是现实的政治宣言。中国用坦克、导弹、方阵告诉世界:我们有能力应对挑战,也有意志维护尊严。这不是炫耀,而是提醒。而特朗普在推文里又提到“美国曾为中国抗战流血”,更暴露了他的矛盾心理。他既想强调美国历史上的贡献,让中国“感恩”,又不得不承认今天的格局已经翻篇。美国不再是那个唯一的救世主,中国早就有能力自己决定未来。
最刺眼的,是特朗普那句“极不友好的外国侵略者”。他用这种奇怪的表述代指日本,看似委婉,其实滑稽。侵略就是侵略,何来“友好”与“不友好”?这说明他顾左右而言他,不想在日本问题上得罪盟友,又想表现美国曾经的功劳。结果说出来的话既不严肃,又显得尴尬。
其实特朗普的心态,很像一个被冷落的前任。中国在纪念胜利的舞台上,和俄罗斯、朝鲜、伊朗齐聚,镜头里热闹非凡,美国却没有座位。他只能在屏幕前刷直播,等节目一结束,抢着发条推文“刷存在感”。可惜这份祝贺没有真心,更多是一种“别忘了还有我”的吆喝。
而在更大的背景下,这种复杂心理有迹可循。关税战打到今天,美国没捞到实质利益,反而把欧洲、拉美、东南亚都得罪一圈。以哈冲突、中东失控,让美国陷入泥潭。乌克兰局势僵硬,美欧裂痕越来越明显。特朗普嘴上说“让美国再次伟大”,现实却是“让美国越来越孤立”。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对中俄的互动格外敏感,对中国阅兵格外在意。
欧洲的态度更是让他添堵。欧盟一边和美国谈关税框架,一边高调强调“战略自主”,明确不会在中美竞争中站队美国。数码主权、能源主权、立法权,全都摆在桌上。特朗普想要欧盟当小弟,可欧盟更想当自己。美国的霸权号令,已经不像冷战时期那样好使。这意味着,美国想孤立中国,效果注定打折。
特朗普近来还推动把“国防部”改回“战争部”,这招名义上是强调硬实力,实则是暴露焦虑。他知道自己缺少战略耐心,缺少可以说服盟友的方案,于是选择用语言和符号刺激国内民族主义。但问题是,这一套只会让外界更警惕,让对手更团结。中国这次9·3阅兵,本质上就是对“战争部”思维的直接回应:你要打?我们不怕。你要对抗?我们奉陪。
所以特朗普第一时间发文,不是出于友好,而是出于复杂的心态。他既要表现自己在场,又要掩饰失落;既想提醒中国“别忘了美国的贡献”,又不得不面对今天的现实——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美国也不再是那个唯一的大哥。他的祝贺,夹杂着酸意、火气和不安。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心理博弈折射出的未来。中俄互动越紧密,美国越焦虑;欧洲越强调自主,美国越孤立。特朗普的推文,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的心慌。阅兵不是为了美国,但美国总会自动对号入座。
而这恰恰说明,特朗普懂得分量。9·3阅兵不是历史剧,而是现实剧。对中国来说,这是致敬先烈,也是对未来的宣示;对特朗普来说,这是提醒:世界已经不是美国可以随意安排的舞台。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