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迪前脚刚离开中国,特朗普后脚就发飙了。一句“为时已晚”,直接掀了美印谈判的桌子。一边是莫迪挽着普京谈笑风生,一边是特朗普连访印行程都取消。这场大国博弈的背后,究竟是贸易逆差惹的祸,还是地缘政治的棋局?
莫迪前脚刚离开中国,特朗普后脚就发飙了。一句“为时已晚”,直接掀了美印谈判的桌子。一边是莫迪挽着普京谈笑风生,一边是特朗普连访印行程都取消。这场大国博弈的背后,究竟是贸易逆差惹的祸,还是地缘政治的棋局?
莫迪这趟中国之行,可谓是风风光光。
根据环球网等媒体消息可知,他不仅在中俄之间周旋自如,还一改往日在上合组织“爱捣乱”的风格,老老实实签了《天津宣言》。
他不仅与中方领导人面对面谈合作,24份成果文件签到手软,还和普京挽着手臂步入会场,甚至与普京在车里单独谈了45分钟,内容涉及能源、军贸和西方立场协调。
这一幕,直接刺痛了特朗普的神经。
要知道,莫迪对特朗普可没那么热情。此前他曾四次拒接特朗普的电话,如今却对中俄领导人笑脸相迎。特朗普一直想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却发现自己反而被“晾在一边”。
更让他恼火的是,印度不仅没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还大量购买俄油,转手提炼后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甚至骂印度是克里姆林宫的“干洗店”——洗白俄罗斯石油,再倒手给西方。
对此,气坏了的特朗普立马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问怒批,洋洋洒洒200多个字,都堪比“檄文”了。
他主要强调了2点:
其一,还是老话,美国买了印度很多商品,但是印度却只买了一点美国商品,这是占了大便宜;
其二,他表示,印度现在提出了愿意给予美国零关税,但是“为时已晚”。这4个字相当于彻底关上了美印关税谈判的大门。
这200多字显然不够解气。特朗普一气之下,连原定秋季访问印度的行程也取消了,也不会参加美印日澳的4访会谈,美印关系似乎一下子跌入冰点。
但这场风暴,其实早已酝酿多时。
特朗普嘴上骂的是贸易逆差,心里气的却是地缘站队。
据印度智库分析,美国对印贸易逆差其实并没那么夸张——如果算上服务贸易和数字收入,美国反而顺差350亿到400亿美元。特朗普之所以揪着不放,是因为印度正在“脱美向俄中靠拢”。
印度一直奉行“多向结盟”战略:一边和美国搞“四方安全对话”(QUAD),一边又和中俄在上合组织、金砖机制下合作。
这种骑墙态度,让美国既想拉拢又难以信任。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印度拒绝站队西方,反而加大进口俄罗斯能源,让美国感觉“丢了面子又输了里子”。
其实,莫迪此次访华,签署的24份文件涉及贸易、基建、科技等多个领域。中方虽未直接表态,但通过上合平台稳住了印度,也间接影响了美印关系的走向。
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只是第三。这种经济纽带,让印度在应对美国压力时更有底气。
另一方面,印关系紧张对中国来说也算好事。印度若倒向美国,会强化“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围堵;但若印度保持中立甚至亲中俄,则能分化美国在亚洲的盟友体系。
有分析称,中国在上合峰会期间对莫迪展现热情,既是对印度的拉拢,也是对美国的间接制衡。
至于未来局势的发展,短期内,美印关系还会继续降温。特朗普已放话要对印度征收次级关税,甚至施压欧洲一起制裁印度。
不过,莫迪也不可能低头。
短期内,印度可能比美国更扛不住。
印度经济目前面临高通胀、高失业率、货币贬值等压力,若失去美国市场,其纺织、医药、IT服务业将遭受重创。
而他之所以还敢“硬刚”,是因为他手中也有几张牌:
一是印度庞大的市场。美国科技巨头(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在印度投入巨大,彻底撕破脸同样不符合美国商业利益;
二是地缘战略价值。美国若失去印度,其在印度洋的军事布局将出现缺口;
三是多边机制支持。印度如今手握上合、金砖等多边平台,即便与美国交恶,仍可通过与中俄合作维持战略空间。
但长期来看,美印不可能彻底翻脸。
印度市场太大,地缘位置太重要,美国不可能真的放弃它。特朗普的暴怒,更多是一种谈判策略:用高压手段逼印度让步。
而印度也清楚,自己最大的筹码就是“摇摆空间”——既然美国不给好处,那就继续和中俄合作。
这场风波,本质是两种战略逻辑的碰撞。
特朗普要的是“美国优先”,谈的是真金白银;莫迪要的是“大国地位”,玩的是地缘平衡。一个想用关税大棒逼印度就范,一个用多边外交反将一军。
但印度也不会彻底倒向中俄。
莫迪很清楚: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会失去自主性。所以未来印度还会继续“两边下注”——一边和美国搞军演,一边买俄罗斯石油;一边和中国谈合作,一边在边境搞摩擦。
这种策略看似聪明,实则风险极高。一旦美国失去耐心,或中俄不再信任,印度可能两面不讨好。但这也是印度的生存之道——左右横跳,只为争取最大利益。
印度这场“平衡术”还能玩多久?或许取决于它能否找到下一个“买单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大国博弈里,从来没有人能通吃全场。
来源:兵器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