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镜记者 唐赫彬:盛大阅兵,气势如虹。9月3日,万众瞩目的九三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会宁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同步聚焦屏幕,共同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感受祖国的磅礴力量,在沉浸式观看中凝聚奋进力量,厚植爱国情怀。
出镜记者 唐赫彬:盛大阅兵,气势如虹。9月3日,万众瞩目的九三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会宁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同步聚焦屏幕,共同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感受祖国的磅礴力量,在沉浸式观看中凝聚奋进力量,厚植爱国情怀。
上午9时,阅兵仪式准时开始。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多功能厅内,全体干部职工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收看阅兵式直播。当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讲话声响起时,当威武的受阅方队迈着整齐划一、掷地有声的步伐依次通过检阅点时,当先进的武器装备精彩亮相时,现场热血沸腾的气氛深深感染着会场每一个人。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女子讲解队讲解员 牛娜娜:今天我们观看了阅兵式,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和自豪,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这不仅是一场纪念,更是一次民族集体记忆的唤醒,一次红色基因的深刻传承,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价值与使命,我们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民族精神的守护者和传递者。作为红色讲解员,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动和责任,扎根于红色讲解的一线,让红色历史“声”入人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与此同时,在汉唐街社区的观礼人群中,预备党员卢俊娥的身影格外专注。作为即将正式加入党组织的一员,她全程挺直身姿,眼中难掩激动与崇敬,内心更是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会宁县会师镇汉唐街社区居民 卢俊娥: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当我看到方队迈着坚定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各类先进武器依次亮相,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非常的自豪,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71岁的苏广生作为在党51年的老党员,看到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各类新型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再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入伍生涯,人民军队的跨越式发展令他心潮澎湃。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村民 苏广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铭记历史,让我们每一代、下一代更多更多人全都要了解社会、了解我们来之不易的国家,走到今天的这一步确实真的不容易,我们也感觉荣幸,太自豪了。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会宁会师曾在红堡子驻扎、休整50多天,组建西北抗日农协会,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及周边村民在开明人士王翰的带领下,积极捐粮捐款,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迄今为止,还有很多红色遗址、红色文物和红色故事在代代相传,甚至连“红堡子”的名字都因红军在这里驻扎而命名。从长安街上的铁流滚滚到乡村田野的红色传承,抗战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作为一名革命老区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启杰在观看阅兵仪式后感触良多。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党委书记 杨启杰:今天的阅兵式,全面展现了我们国家日渐雄厚的实力和日益提高的地位,是一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关于历史的最好的纪念仪式,提醒着我们万千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如今,我们红堡子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依旧坚持将红色历史文化和光荣的拥军传统融入到了我们每个百姓的心里,农户们还自发编排了大型秦腔现代剧《红军来到我们村》,希望以更加创新多样的方式牢记这些历史。这些关于民族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和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红色故事,将永远引领着我们红堡子村。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也将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奋进新的时代征程。
80年风雨兼程,80年披荆斩棘。回顾历史,不禁让人热泪盈眶;今天,我们以盛典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方位展现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喜庆而祥和的氛围充满庄严又绚丽的天安门广场、辐射到大江南北的每一寸土地,不仅让热血沸腾的会师儿女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更激发了大家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奋斗精神,为推动会宁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会宁县会师镇汉唐街社区居民 苟学明:这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纪念,更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定信心。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要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必须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必须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红色艺术团队长 王乐:观看这次阅兵仪式,最震撼我的不仅是武器的锋芒,更是那种“人”所成就的极致美学,千万个动作凝练为一种意志,千万次呼吸汇成同一种节奏。在未来的创排中,我将萃取这种力量与信仰,通过舞台讲述革命故事,让历史热血在当代脉搏中澎湃传承。
来源:会宁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