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8月28日,重庆九龙坡机场被夏末的闷热笼罩。当毛泽东身着灰布中山装、头戴盔式帽走下舷梯时,山城的阳光正穿透云层,照亮了国共两党博弈的棋盘。蒋介石站在迎接队伍前列,目光扫过这位阔别十九年的对手,嘴角浮起一丝礼节性微笑,心中却暗流涌动:"毛润之竟真敢来?
《沁园春·雪》与山城文战:一场震撼时代的词坛较量
渝州初逢:一首词作的命运转折
1945年8月28日,重庆九龙坡机场被夏末的闷热笼罩。当毛泽东身着灰布中山装、头戴盔式帽走下舷梯时,山城的阳光正穿透云层,照亮了国共两党博弈的棋盘。蒋介石站在迎接队伍前列,目光扫过这位阔别十九年的对手,嘴角浮起一丝礼节性微笑,心中却暗流涌动:"毛润之竟真敢来?"
在曾家岩桂园的会客厅里,柳亚子紧握毛泽东的手,眼眶泛红:"润之兄,自羊城一别十九载矣!"这位南社诗坛泰斗,此刻全然不顾文人矜持,当场挥毫写下"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将诗笺双手奉上。毛泽东接过诗稿,目光扫过"弥天大勇诚能格"一句,朗声笑道:"亚子先生谬赞,此番前来,不过是为四万万同胞争一条生路。"
十月的某个雨夜,柳亚子再度登门索诗。毛泽东沉吟片刻,从公文包中取出泛黄纸页:"此乃九年前旧作,权当重逢之礼。"柳亚子展卷细读,但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八字跃入眼帘,喉头猛然发紧,竟失态高呼:"此乃千古绝唱!苏辛犹瞠乎其后!"窗外惊雷炸响,雨点噼啪打在芭蕉叶上,却盖不住老诗人颤抖的诵读声。
雪词惊世:山城纸贵风波起
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编辑吴祖光攥着辗转得来的词稿,在排字房来回踱步。铅字工人老张擦着汗劝道:"吴先生,这'数风流人物'怕是要惹祸......"吴祖光猛然拍案:"如此雄文岂能埋没!明日头版见报,天塌下来我顶着!"
翌日清晨,报童沿街叫卖声刺破浓雾:"看报看报!毛泽东惊世大作!"磁器口的茶馆里,教授摘下眼镜逐字品读;朝天门的码头边,苦力们围聚听人吟诵;就连歌乐山上的美军顾问团驻地,翻译官们也在激烈争论"原驰蜡象"的英译。短短三日,重庆纸价暴涨三成,印刷厂机器昼夜不停,仍难满足抢购热潮。
此时的黄山官邸内,蒋介石将报纸摔在楠木案上,青花盖碗应声碎裂:"什么'还看今朝'?他这是要改朝换代!"陈布雷垂首立于侧,瞥见词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句,后背冷汗涔涔:"委座,此词气象确非寻常......"窗外暮色渐沉,蒋介石的影子在墙上扭曲晃动,他突然抓起电话:"马上召集中央日报、扫荡报主编!"
文胆围剿:南京政府的词坛溃败
次日上午,国府礼堂内香烟缭绕。二十余名御用文人正襟危坐,蒋介石拄杖环视全场:"诸君皆党国栋梁,今日务要写出盖过毛泽东的佳作!"易君左偷瞄桌上《沁园春·雪》,笔尖在宣纸上洇出墨团;王新命盯着"欲与天公试比高"发呆,竟将"蒋公"错写成"将公"。
陈布雷闭门三日,茶饭不思。案头稿纸堆积如山,却总在"惜秦皇汉武"处卡壳。某夜,他忽掷笔长叹:"毛词如黄钟大吕,我等所作不过瓦釜雷鸣!"侍从惊见砚台迸裂,墨汁溅满"剿匪戡乱"的条幅。
与此同时,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正与朱德对弈。当周恩来电报传来"蒋氏发动词战"的消息,朱德执棋大笑:"他这是要与我们打'笔仗'?"毛泽东轻落黑子:"任他围剿千万遍,我自岿然不动。"话音未落,电报员又报:"柳亚子先生发表和词,称'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民心向背:文化较量的历史隐喻
十二月的重庆寒风刺骨,但《新民报》报馆前依旧人潮涌动。卖报老者扯嗓喊道:"最新消息!郭沫若和词赞'岂等沛公?非稀项羽'!"大学生们簇拥传阅,有人高声朗诵陈毅新作:"看红装素裹,方显出将军本色!"对街咖啡馆里,英国记者田伯烈飞速记录:"这座城市正在用诗歌投票......"
蒋介石站在官邸露台,望着远处点点灯火,突然问陈布雷:"你说,毛泽东写这首词时,穿的什么衣服?"不待回答,他自嘲道:"定是破袄草鞋!可偏偏......"话未说完,山风卷走后半句叹息。此刻千里之外的陕北窑洞,毛泽东正伏案批复文件,油灯将"数风流人物"的剪影投在斑驳土墙上,与窗外星河遥相辉映。
这场没有硝烟的文战,最终以国民党报刊陆续停发和词告终。当《中央日报》悄悄撤下易君左的蹩脚之作时,茶馆里的说书人已开始传唱:"毛公一阕沁园春,蒋家文胆尽失魂......"
雪映千秋: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七十年后,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厅内,泛黄的《新民报晚刊》静静躺在展柜中。大陆访客驻足词前,轻声念诵"江山如此多娇",台湾老者喃喃接续"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玻璃展柜倒映着两岸面孔,恍若历史长河中的雪花,终将融汇成春潮。
当年在重庆街头传抄词作的少年,如今已成耄耋老人。某日重游红岩村,他指着墙上的《沁园春·雪》拓本,对孙女说:"这首词里住着个永不冻僵的春天。"恰有晨光穿透雾霭,照亮"还看今朝"四个鎏金大字,宛如1936年陕北雪原上,那轮冲破阴云的朝阳。
这场跨越时空的词坛风云,早已超越文字较量的范畴。当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下"文化之战,一败涂地"时,他或许终于明白:真正的"风流人物",从来不在庙堂的丹墀之上,而在亿万民众的心头笔端。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来源:大史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