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学期伊始,在松山湖中心区艺鸣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正一起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整治行动,重点清理积水、杂草、垃圾,消除蚊虫孳生地。专业消杀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安全的消杀药剂对绿化带、墙角、下水道、轮胎等蚊虫容易聚集的地方进行仔细喷洒,“让孩子们上学有更好的
新学期伊始,在松山湖中心区艺鸣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正一起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整治行动,重点清理积水、杂草、垃圾,消除蚊虫孳生地。专业消杀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安全的消杀药剂对绿化带、墙角、下水道、轮胎等蚊虫容易聚集的地方进行仔细喷洒,“让孩子们上学有更好的环境!”
自报告首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以来,东莞迅速响应,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爱国卫生统一行动。针对防控难点与隐患,东莞创新推出多项特色举措——从科技灭蚊到全民参与,从人文关怀到机制保障,多维度、全方位筑牢虫媒传染病“防护盾”,有效遏制疫情扩散。
9月2日上午,市委书记韦皓前往长安镇督导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东莞市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各级各部门要保持决心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毫不松懈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闻讯而动,打响全市疫情歼灭战
7月8日上午,佛山报告基孔肯雅热首例确诊病例。一个让东莞人感到陌生的蚊媒传染病,突袭而来。
根据7月27日晚广东省疾控局发布的通告,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其中包括东莞3例。当天晚上,东莞市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尽快将疫情“围住、捞干、扑灭”。
在岭南地区,湿热高温的气候让虫媒传染病并不少见。未雨绸缪,6月30日,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聚焦登革热防控主题开展专题培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始终夯实筑牢东莞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屏障。”
东莞全面铺开蚊媒消杀工作。 通讯员 无 供图
闻讯而动,积极防控。从报告首例确诊病例起,东莞的防控救治力量迅速下沉一线,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开展精准救治与防护,蚊媒消杀工作也全面铺开。
作为人口大市、经济大市,东莞的人口流动频繁,防控难度也同比提升。期间,7月27日-8月2日,东莞新增报告疾控肯雅热病例11例,达到此次疫情报告的高峰。
为了积极动员全市力量,8月4日下午,东莞市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专题线上培训举行,广泛动员全市上下运用科学方法,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阻击战、歼灭战,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授课,“清积水、除源头是阻断登革热等蚊媒疾病传播的核心策略。”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子”,数据显示,90%以上的蚊虫孳生地与人为环境相关。8月9—10日,东莞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全民共同参与,开展洁净城市活动,确保全市全覆盖、无死角。
构筑“空天地”一体防线,科技灭蚊出新招
面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严峻挑战,东莞各镇街、社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人工消杀方式,而是纷纷引入无人机巡查、网格化管理和生态灭蚊等科技手段,构建起“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体防控网络,高效、精准地打响了一场“智慧灭蚊”攻坚战。
无人机成东莞“灭蚊尖兵”。 通讯员 无 供图
在松山湖、石龙、清溪等地,无人机已成为灭蚊前线的新锐力量。它们飞越高楼、穿梭林间,针对山体交界处、高空平台、绿化密集区等人工难以触及的盲区,进行精准喷洒作业。
松山湖首次大规模动用13台大型灭蚊无人机,在通湖礼廊及周边闲置地块展开集中作业,构建起“空中+地面”立体联防体系,显著提升防控响应速度与覆盖范围。
石龙镇则建立起“1+9+10”防控工作体系——即1个镇专班统筹协调、9个工作组分工负责、10支入户随访队精准落实,通过分级管理、分片包干和闭环流程,在全镇掀起全域虫媒防控热潮。
清溪镇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公安、网格、城管三部门职能优势,将环境整治的硬功夫、科技赋能的强引擎与宣教动员的软实力紧密结合,全力筑牢守护群众健康的“铜墙铁壁”。
清溪城管分局工作人员正在清倒积水。 通讯员 无 供图
其中,清溪城管分局创新运用无人机充当“空中鹰眼”,对全镇楼顶、天台等高空盲区进行高空俯瞰扫描,精准、快速锁定废弃容器、遮雨棚、排水沟等传统人力难以发现的隐蔽积水点,形成了“天上看、地上查、及时清”的高效闭环管理。
除了“硬科技”,东莞还善用“生态智慧”。长安镇在公园人工湖等水体中投放约一万尾食蚊鱼,通过生物防治方式抑制蚊虫孳生。这种体长仅数厘米的小鱼,一天能吞食上百只蚊子幼虫,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持续发挥控蚊效果。
厦岗社区也在北塘公园、南湖开展食蚊鱼集中投放活动,为居民构建起一道“动态生态屏障”,彰显出绿色防控的理念。
石碣镇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送上防蚊物资。 通讯员 无 供图
科技手段之外,人的力量同样不可或缺。石碣镇推出“防蚊媒・全莞拍”小程序,发动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成为“流动哨兵”,在日常配送中随手拍下积水点、卫生死角,实时上传系统,助力精准整治。
青少年组成“文明小卫士”,妇女创编防蚊顺口溜,各村开展“犄角旮旯大起底”行动……科技与人力相结合,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响应迅速的防蚊网络。
人文关怀,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
“两热”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关节炎、麻疹等疾病颇为相似,容易被误以为是常见小病。
从佛山出差回到东莞虎门的陈女士,一开始也没太在意。7月28日,她的双手突然出现皮疹,四肢关节隐隐作痛。由于没有发烧,她以为只是过度劳累引起的。
可到了29日,症状丝毫没有缓解,她才赶紧前往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她高度疑似基孔肯雅热,当天便安排住院。隔天,陈女士的关节疼痛明显加重,连握拳、梳头、穿衣都成了负担,39℃的高烧也随之而来。
主管护士汪敏正在与陈女士进行沟通交流。 通讯员 无 供图
身体的折磨之外,更让陈女士不安的是对病情的未知。“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皮疹会不会留疤?”这些疑问让她心神不宁。
医护团队察觉到她的焦虑,在规范的药物治疗之外,为她开出叙事医学的“心理处方”。主管护士汪敏从陈女士最牵挂的孩子聊起,一句一句化解疑虑:“绝大多数患者都不会留下后遗症,皮疹护理得当也不会留疤。”
无 通讯员 无 供图
考虑到她独自住院,科室还贴心地为她订好一日三餐。经过一周的治疗,陈女士便康复出院。
在医疗救治中充分突出人文关怀,正是东莞此次疫情防控的特色之一。8月11日,市卫健局公布了覆盖全市的49家虫媒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名单,通过明确诊疗渠道呼吁市民及时就医。
8月15日,东莞市领导在督导市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时,特别强调要优化“检、收、治”服务流程,要加强物资保障和人文关怀,耐心细致做好病例救治和留观人员管理。
共建共享,全民“同写”社会治理新样本
“环境明亮了许多,臭味和蚊虫都少了!”近日,道滘镇南丫村村民周先生对村内环境的变化连连称赞。
疫情防控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随着“虫媒歼灭战”的深入推进,道滘镇将虫媒防控与集体闲置地整治相结合,仅用3天时间便高效完成了“脏乱差”闲置地的整治工作。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筑牢了虫媒传染病防控防线,还快速解决了困扰村民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无 通讯员 无 供图
“这是集体的‘法规账’,防蚊的‘健康账’,还有未来发展的‘实惠账’。”驻村团队和两委干部将经验总结为“三本账”。
共建共享的防控模式,不仅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还提升了市民的健康素养和公共卫生意识,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东莞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参与度,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宝贵经验。
志愿者们正在清理垃圾、杂物。 通讯员 无 供图
上下班1分钟清积水,每周1次大扫除,每天3分钟排查孳生地——东莞将专业防控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向好的趋势,在全市一心的防控行动中持续。8月24日-8月30日,东莞新增报告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新增病例数量持续下降。
8月23日晚,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市疾控中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推出“东莞百万师生家长同上一节防蚊直播课”,为全市师生、家长在线科普防蚊知识,进一步织密家校防护网,将健康知识深植广大市民心中。
9-10月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峰期,受台风、降雨频繁和适宜气温影响,伊蚊将更加活跃。当前,东莞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通过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东莞正在构筑更为坚实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在长安镇振安工业园内,工作人员背着喷雾器对公共厕所、绿化带灌木丛、走廊过道等区域喷洒药物。 通讯员 无 供图
咬紧牙关,再接再厉。东莞将聚焦空置房、闲置地、建筑工地、楼顶天台等重点区域,科学采取消杀措施,全面清积水、清垃圾、清杂物,持续铲除蚊媒孳生地,确保蚊媒密度保持在安全水平。
趁势而上,久久为功。东莞将不断巩固拓展环境整治成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共同打造更加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仍旧活力满满。 通讯员 无 供图
进入9月,暑热渐消,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仍旧活力满满。接下来,十六届东莞台博会、松山湖马拉松等多项大型经贸、文体和旅游活动将陆续在东莞精彩绽放。东莞将在持续巩固防控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加从容、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宾,感受“国际制造名城”的非凡魅力。
撰文:欧雅琴 王颖 蔡子航
摄影:姚萌茵 黄政正 受访单位供图
策划:靳延明
【作者】 欧雅琴;王颖;蔡子航;姚萌茵;黄政正
健康东莞
来源:创意工坊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