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文|小鱼儿
编辑|小鱼儿
量血压几乎成了不少人每天的习惯,可你知道吗?如果方法不对,结果就像没量一样,甚至还可能误导自己。
医生提醒:血压并不是随时想测就能测准,时间、姿势、环境都有讲究。如果这5件事没注意,数据再漂亮也毫无意义。
那么,什么时候量血压最准?又有哪些细节是很多人容易犯错的呢?
很多人只知道血压高了不好,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定期测量血压。
血压是心脏将血液泵出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直接反映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却能悄悄损伤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拿着家用血压计随便测一测,发现数值偏高就吃药,偏低就停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血压测量不准确,可能导致用药过量或不足,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正确测量血压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手段。掌握正确方法,才能获得真实数据,为健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市面上血压计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是最佳选择。这类血压计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适合大多数家庭使用。
购买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医疗器械认证标志,这是质量保证的基本门槛。
手腕式血压计虽然便携,但准确度不如上臂式。它适合特殊人群,如上臂粗壮或有伤口不便使用上臂式的人。
使用手腕式血压计时,必须将手腕保持在心脏高度,否则读数会偏高。
选购血压计时,别被花哨功能迷惑。语音播报、彩色屏幕、蓝牙连接等功能虽然方便,但核心是测量准确性。
选择知名品牌产品,虽然价格可能略高,但质量有保障,测量结果更可靠。
血压计买回家后,最好带到医院与专业设备对比校准。之后也要定期检查(每年1-2次),确保测量精度不变。
毕竟,再贵的血压计也会随时间推移而精度下降。
血压值会随时间、情绪和姿势变化而波动,什么时候测、怎么测,大有讲究。
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是测量血压的最佳时机。此时刚从熟睡中醒来,情绪稳定,测出的数值能反映基础血压。
但要注意,起床后先排尿,然后静坐休息10分钟再测量。测量前不能吃早餐、喝咖啡或吸烟,这些都会影响血压值。
晚上睡前1小时也是重要的测量时段。这个时间段的血压数值可以检测血压变化,判断降压药效果是否持久。
同样需要静坐10分钟后再测量,避免洗澡和剧烈运动后立即测量。
千万别在这些时候测血压:餐后立即测量、情绪激动时、剧烈运动后、憋尿时。
这些情况下测得的血压值往往偏高,不能反映真实水平。
测量前,找一把有靠背的椅子坐下,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不要翘二郎腿。
背部靠在椅背上,保持自然放松。上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高度,手掌向上放在桌面上。
很多人测量时犯这些错误:手臂悬空、身体前倾、低头看手机、隔着衣服测量。这些姿势都会导致血压读数不准确。
测量时应露出上臂,直接将袖带绑在皮肤上,袖带松紧度以能塞进一根手指为宜。
血压测量选哪只手,困扰了不少人。其实这里有科学依据。
人体左右手臂的肱动脉来源不同。右手肱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分支,左手是第二分支,所以右手血流压力通常比左手高。
医学研究发现,大约60%的人右手血压比左手高3-5毫米汞柱。
第一次测量血压时,建议两只手臂都测一遍,选择数值较高的一侧作为后续测量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两臂血压差值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如果差值超过10毫米汞柱,可能提示血管存在问题,应及时就医检查。
特殊情况下,比如一侧手臂有伤、做过手术或偏瘫,应选择健康的手臂测量。
装有动静脉瘘(如做血液透析的患者)的手臂也不适合测量血压。
无论选择哪只手臂测量,最重要的是保持一致性。选定一侧后,以后都用这一侧测量,这样才能准确比较不同时间的血压变化。
血压本身就有波动性,单次测量的数据并不可靠。正确做法是每次测量2-3次,间隔1-2分钟,然后取平均值。
如果两次测量差异较大(超过5毫米汞柱),建议多测一次。
很多人随手拿起血压计就测,这是错误的。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抽烟、喝咖啡、剧烈运动、饱餐。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短暂升高。测量前应静坐休息5-10分钟,让血压回到基础水平。
袖带大小不合适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袖带太小,测得的血压会偏高;袖带太大,测得的血压会偏低。
正确的袖带尺寸应该是气囊宽度覆盖手臂周长的2/3,长度能绕手臂一周并留出1-2厘米。
袖带位置也很关键。袖带应该绑在上臂,气囊中心对准肱动脉(肘部内侧上方)。
很多人随便一绑,导致测量位置偏离,影响结果准确性。
测量环境也会影响血压读数。冷热温度、噪音、说话都会影响血压。理想的测量环境应该是安静、温度适宜的室内,测量时不要说话。
通过家庭测量,发现哪些血压异常需要引起重视呢?
如果家庭血压平均值达到或超过135/85毫米汞柱(医院标准是140/90),就属于高血压范围,应该咨询医生。
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视物模糊等症状,同时血压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危象的信号,需要立即就医。
血压突然升高(超过160/110毫米汞柱)且休息后不降,或者两臂血压差值超过10毫米汞柱,都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不过,也不要因为偶尔一次血压升高就过度紧张。血压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只有连续多次测量都超标,才能确定为高血压。
建议连续3天血压都超标再联系医生,不要自行加减药物剂量。
记录血压时,最好使用血压日记或手机应用,记下测量时间、数值和当时的特殊情况(如情绪、活动等)。
这些详细记录对医生判断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
血压测量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学问。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养成规律测量的好习惯,才能真实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血压数据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准确测量是科学管理高血压的第一步。
希望通过这些实用技巧,帮助大家获得更准确的血压数据,更好地守护心血管健康。
中国高血压联盟官网、《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专题、美国心脏协会官方网站、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 《中国高血压患者居家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3]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08-2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在雨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