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好太王碑和太王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0:45 1

摘要:在高句丽七百余年的国祚中,有四百多年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公元3年由纥升骨城(辽宁桓仁)迁至集安,至公元427年迁平壤,集安周边留下大量高句丽时期的古迹

在高句丽七百余年的国祚中,有四百多年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公元3年由纥升骨城(辽宁桓仁)迁至集安,至公元427年迁平壤,集安周边留下大量高句丽时期的古迹

好太王碑和太王陵在集安城区东北三公里余的山谷中,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高谈德的神道碑和墓址

好太王391年至412年在位,二十二年,去世时三十九岁

好太王碑刻在高约6.4米的大石上,四面刻字,碑文为汉字隶书,1700多字大部分完好,记录的是好太王在位期间的征伐战争,主要是对朝鲜半岛,多次与日本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

【好太王碑亭】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上的文字】

【好太王碑上的文字】

立碑的另一个目的是明确守墓的“烟户”,以防后世混淆,“烟户”大约是人烟户口之意,为好太王守墓的共330户,主要职责是洒扫。碑文还说前代先王陵本不立碑,好太王在诸王陵前都立了碑以明确烟户

集安博物馆有一块高句丽残碑,出土于集安以西五公里的麻线村附近,碑上残存文字不多,也提到太王、烟户,应是好太王当年立的碑,出土地周边也有多座高句丽大型陵墓;诸王陵前的碑体量比好太王碑要小很多

【集安博物馆的高句丽残碑】

好太王在位时期,中土北方是十六国,南方是东晋,好太王击败相邻的后燕,把辽东半岛并入高句丽,现在辽东还有大量的高句丽山城,源头都是自好太王始

好太王的陵墓在碑南三百余米,有很大的封土,高约十五米,堆满卵石,顶部有石室,西向开门,内部有两具石棺床,在封土的东边有祭祀遗址,其墓园是东向的

【好太王碑和太王陵的位置】

【太王陵封土】

【护陵的巨石】

【封土顶部石室入口】

【石室内部】

【石室内棺床】

太王陵出土的文物,在吉林省博物院见到的比较多,鎏金饰片、金步摇配件等,在集安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也有太王陵出土的铭文砖,上面的文字是“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

【吉林省博物院藏鎏金镂花饰】

【吉林省博物院藏带形饰】

【吉林省博物院藏鎏金铜铃、小铜叶、鎏金铜钉】

【吉林省博物院藏鎏金饰片、鎏金环行饰、鎏金泡饰、步摇叶、鎏金珠饰、玛瑙珠】

【吉林省博物院心形步摇叶】

【集安博物馆太王陵铭文砖(左)】

【辽宁省博物馆太王陵铭文砖】

集安有两处高句丽都城遗址,一是包围在今城区内的国内城,一是北边四公里外山上的丸都山城,在国内城东边数百米的一处称为东台子的高台,有高句丽国祀建筑遗址,始建于故国壤王时期(391年),但同年故国壤王就去世了,其子好太王继续建设,至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迁都平壤止。五十年代挖掘了一小部分,现在原址已是大片居民区,出土的部分文物在吉林省博物馆展出

【东台子的位置】

【东台子遗址出土斜格板瓦】

【东台子遗址出土莲花纹瓦当】

【东台子遗址出土兽面纹瓦当】

【东台子遗址出土忍冬纹瓦当】

【东台子遗址出土陶纺轮】

【东台子遗址出土铁斧】

好太王即位时,是淝水之战八年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在位期间的394年,曾经的北方霸主前秦灭亡;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山西大同);399年法显自长安出发西行求法;400年西凉建立,定都敦煌,国主李暠后世被唐朝李氏尊为先祖;401年后秦攻伐后凉,迎鸠摩罗什到长安,居于草堂寺;402年前后聚集于东南沿海的五斗米道孙恩部多次败给东晋将领刘裕,刘裕在军中地位越来越高;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出现的政权;410年还是东晋将领的刘裕攻灭南燕,占领其首都广固城(山东青州),今山东一带归属东晋。

好太王去世的412年,法显西行归来,在山东崂山登陆,此时山东属于东晋,法显已无法返回出发地长安,去了东晋首都建康(江苏南京);同年北凉王沮渠蒙逊迁都姑臧(甘肃武威),在姑臧以南开凿石窟,就是今武威天梯山石窟

【敦煌沙州故城,曾经西凉的首都】

【西安鄠邑草堂寺,唐代为纪念鸠摩罗什建造的石塔】

【山东青州广固城遗址,曾经南燕的首都】

【南京刘裕初宁陵】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

来源:爱塔传奇访古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