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通求助电话打到太原市王村派出所,一名男子称自己的车停在停车场,准备离开时却被保安阻拦,还要被罚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通求助电话打到太原市王村派出所,一名男子称自己的车停在停车场,准备离开时却被保安阻拦,还要被罚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接到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
在长治路口,民警见到了委屈的车主。车主满脸不解:“我正常停在停车场,凭啥罚我?”
而保安态度坚决,直言罚款必须执行。带着疑问,民警向保安询问缘由。
原来,这是一处单位专用停车场,为方便周边居民,实行错时停车规定—— 社会车辆可在每晚 8 点至次日早 7 点免费停放。
可这位车主竟将车停放了整整两天,导致负责管理的保安师傅因此被扣工资。
所以,车主来取车时,保安才坚持要求其缴纳60 元罚款。而对于停车场的错时停车规定,车主其实早已知情。
面对事实,车主承认自己抱有侥幸心理,也意识到行为给保安工作带来了困扰。
在民警劝说下,他最终缴纳罚款,驾车离开。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从车主的质疑到真相浮出水面,这起停车罚款纠纷看似是一场经济上的小矛盾,实则是规则意识与公共资源合理使用的大课题。
错峰免费停车政策,凝聚着单位便民的善意,也考验着每位使用者的契约精神。
车主明知规定却心存侥幸,不仅打乱了停车场的管理秩序,更让承担连带责任的保安无辜受罚,这暴露出部分人对公共规则的漠视。
公共政策的温度,需要每个参与者用自觉与责任来守护。
当我们享受社会提供的便利时,更应主动履行相应义务,这不仅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更是维护社会公平与秩序的基础。
唯有每个人都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惠民举措,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温暖人心。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