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7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法院、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川渝司法协同创新 共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生态”成果发布会,通报三地法院共同签署《涉案企业跨域司法协作协议》一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发布信用企业白名单及典型案例,为成渝地
成果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3月27日电(记者吴梦桐)27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法院、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川渝司法协同创新 共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生态”成果发布会,通报三地法院共同签署《涉案企业跨域司法协作协议》一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发布信用企业白名单及典型案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川渝司法协同创新 共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生态”成果发布会现场图。(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供图)
据了解,三地法院创新加强川渝司法协作,打造“1+2+3”司法协作体系。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养统介绍,这一体系是指,在一个协同框架下,实施司法服务、多元解纷双轮驱动,打造“制度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三大区域司法协作新格局,全面推动川渝司法协作向纵深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动能。
在司法服务方面,三地法院已实现线下服务“一窗通办”、线上诉求“一站解决”。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累计服务重庆、四川籍当事人超15万人次;线上立案率达96%以上,跨域立案响应时间较传统模式提速58%,形成“指尖诉讼”新常态,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针对异地执行难题,建立了“线上信息共享+线下资源互补”机制,2024年互办委托执行事项1923件次,平均办理时长缩短5天,执行到位金额超10亿元;通过互联网法庭、在线云平台调解、全渝数智法院等平台,打破时空壁垒,实现在线调解、庭审直播、电子签章等16项集成功能,2024年线上办理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压缩至49.2天;对涉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配套实施审限预警、节点管控等7项制度,确保涉企纠纷能够做到快立、快审、快结,提升涉企案件诉执效率。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三地法院坚持“胜诉权益保障”与“保护发展”并重,2024年共为4256家企业修复信用;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创新“活封活扣”“放水养鱼”等举措,激活企业“造血功能”,2024年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授信融资7.2亿元;科学区分企业“有财产不履行”的失信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对“失能但不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免予信用惩戒,2024年将112家优质诚信企业纳入“信用企业白名单”,三地互认司法效力,实施“四不”保护措施(不纳失、不限高、不冻账、不影响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三地法院还合力探索多元化解纷机制,坚持“协执机制+”合力调解、“司法拘留+”联动调解、行业组织+”专业调解等原则,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三地法院表示,将持续深化司法协作创新,努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川渝样板”,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新华社重庆频道
来源:南充政法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