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民们,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可以实现一地多收的效果,去年领取了大豆种子的村民已经尝到甜头了,今年大家还有需要的可以到你们队里登记。”3月27日,在旺苍县九龙镇文星村“农业技术专家资讯站”上发布了今年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工作消息。
“村民们,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可以实现一地多收的效果,去年领取了大豆种子的村民已经尝到甜头了,今年大家还有需要的可以到你们队里登记。”3月27日,在旺苍县九龙镇文星村“农业技术专家资讯站”上发布了今年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工作消息。
今年来,文星村聚焦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用好用活“川善治”平台,破解乡村治理人力不足、渠道不畅、机制不全的困境难题,构建起线上连通、和谐共享、党群融合的乡村治理幸福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基层治理工作效能,绘就基层“智治”新蓝图。
“这个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要得,去年子种了,今年我还要种,”在文星村党支部书记苗淳中的手机“川善治”小程序平台,很快就有人积极响应。
文星村在“川善治”平台成立“农业技术专家资讯站”,选配1名懂农业、懂技术的专家入驻文星村“川善治”平台,采用“线上”回复和“线下”实地回访等方式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不定期邀请“土专家”和农业、林业、畜牧等县级部门的“行家里手”到村开展专题授课,并将课件在平台进行发布。同时,依托“土特产”窗口,将村内农特产品、闲置资源等信息集中发布,着力扩大营销渠道,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截至目前,该村带动农户发展发展核桃种植500余亩、中药材200余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500元,比2023年人均增收800余元,群众幸福指数大幅上升。
“‘川善治’这个平台我们村利用率比较高,村情民意,我们都可以在上面及时更新发布。”苗淳中介绍,刚开始,由镇干部、村组干部带头入驻“川善治”智慧治理平台,发动党员、乡贤等同步入驻,组建“川善治”平台宣讲队伍2支,通过院坝会、入户走访进行宣传,以手把手、点对点的方式演示操作,鼓励群众注册。截至目前,全村已认证村民468人,认证入驻率达98%,日均活跃村民数达153人,服务村民数800余人。
文星村通过“川善治”平台村务发布功能,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文星村工作安排和开展情况等展现给广大群众。同时,村民可利用“川善治”平台随时随地对各类事务办理进度和结果进行查询,实现群众在家“知策”“办事”,达成“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成效。
截止目前,文星村在“川善治”平台发布党群日记92篇,村民说事172件,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团组织关系转移等各类村级事务154件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村庄清洁”“爱心义剪”等志愿活动20余次。
通过坝坝会、走村进户、召开代表会议、电话微信沟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在家群众、乡贤、在外成功人士等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形成“积分制”初稿。充分依托法律顾问对“积分制”初稿进行合法性审核,再由村两委进行初审,最后报镇党委会进行复审,通过初稿“三审定”,科学精准审定“积分制”方案。
截至目前,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遵守村规民约、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等8类82项纳入积分范围,落档积分达1450分。
由村社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积分”审核小组,每月对各村民小组形成的户“积分”进行逐一审核把关,并在全村公示“积分结果”,无异议后再在平台上予以录入,确保“积分”的真实性、公平性。
充分利用“川善治”平台推行积分制管理,积分不单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更与信用贷款、集体分红、评优评先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召开乡风文明表彰大会,评选并表彰“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媳”“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12名,开展环境卫生拉练活动2场,集中晾晒“红黑榜”1次,带动800余名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来,全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基本杜绝“无事酒”、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乡村治理焕发文明“新气象”。
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4个网格,创新“三老调解+法律顾问+积分激励”的立体化解机制,引导群众善用“川善治”平台反映诉求,由包片的村干部第一时间牵头回复处理,限时三天未调处满意的再由驻村领导会同干部、全体网格负责人等进行会商调处,并定期将处理结果在平台公示。
截止目前,文星村共在“川善治”平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满意率100%,“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由2023年的3件下降至2024年的2件,同比下降50%,未出现一例矛盾上交和越级上访的情况。
今年来,文星村通过“川善治”平台“上网入云”,打破传统电话告知、公示告知制约,用好群众“观察员”“监督员”身份,借助群众的“眼睛”时时盯住村级事项运行过程,让群众动动“指尖”操作就可了解相关政策、活动内容。该村先后荣获市级“六无”平安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