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加坡,最后说几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11:13 1

摘要:我从新加坡飞去重庆,参加一场有关出海的论坛。路上,回想起这几天的行程,无数画面涌入脑海。

为期7天的新加坡参访,结束了。

我从新加坡飞去重庆,参加一场有关出海的论坛。路上,回想起这几天的行程,无数画面涌入脑海。

这几天的文章,我也为你整理在下方,欢迎点击查看:

《终于来到“东南亚的首都”》

《真正重要的,是让搞技术的人赚到钱》

《海底捞入乡随俗》

《老外弄的这套东西,是不是在刁难中国人?》

《一只塑料玩具,凭什么卖一万多块钱?》

《华人勇闯新加坡》

新加坡这个地方,我来过很多次。不过之前,大多是因为工作原因出差。这一次,带着问道新加坡的企业家们,一路参访,一路学习。

一路带着好奇之眼到处看。仔细看。

于是新加坡回应着我们的好奇,又展现出了许多,曾经被我忽略,但是十分有魅力的地方。

今天,还想最后再和你分享几点。

最后一篇,我们轻松一些。

“你有没有虐待她?”

在新加坡,是可以雇女佣的。

参访时,有位企业家分享了个小故事。朋友家的女佣,来新加坡之后,有点想家。想得茶饭不思。

一个月,女佣瘦了3公斤。然后,这位朋友就被官员叫去问话了。

“你是不是没有给她吃饭?”“你是不是虐待她了?”朋友被问得一脸懵。

这很稀奇。为什么远在天边的政府官员,会知道谁家女佣瘦了3公斤呢?

原来,家里有女佣的雇主,会被要求定期带女佣去新加坡人力部(Ministry of Manpower)。到了之后,雇主站外面,只让女佣单独进去。

然后当地的官员会反复问她,有没有被雇主虐待?雇主有没有给她吃饭?

而且,不光是口头确认,还会给她测量体重、身高。如果出现异常,官员就会来找雇主了。

新加坡很看重对她们的权益保护。

不仅是家里请的女佣,还有建筑工地的工人,餐馆的服务员等等。外来务工人员,会被非常细节的法律,保护起来。

因为这个国家,人太少了。新加坡近600万人口。上海则是近2500万人。

新加坡非常需要外来人,一起建设。

如果对于外来务工的人,没有很好的保护,那么我们或许就不会看到如今这个,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加坡。

这个国家,竟然“只有一条商业街?”

落地新加坡的第一天,忙完事情,天色已晚。我还是决定,出门在酒店周围走走。

我住的地方,是新加坡最繁华的街区,乌节路。

这个被誉为“新加坡银座”的街道,就如同随处可见的商业街一样,街道宽,四处都是霓虹灯大橱窗。一路走过去,看到不少国际品牌,有维多利亚的秘密、HUGO BOSS、MLB等等。

路上我还留意到,地上画着黄线,上面写着Designated Smoking Areas,翻译过来就是“指定吸烟区”。也就是说,你只能在黄线里面抽烟。

我在第一天的文章里,也和你仔细聊了聊新加坡这个Fine City的背景。好好城市。“罚款”之都。

(我背后插兜抽烟的年轻人)

走到尽头,是一家乌节购物中心。据说,还是新加坡必打卡的去处。嗯。长这样。

走进去,你能看到不少我们国内出来的品牌,比如探鱼、瑞幸、海底捞、名创优品、泡泡玛特等等,熟悉的老朋友。

(图片可上下滑动)

你可能想不到,这,就已经是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商业街之一了。甚至有的夸张说法是,它是新加坡唯一的一条繁华顶级商业街。

天呐。一个国家,只有一条繁华商业街。而且如果问我整体感觉,我只能很实诚地说:越看越觉得,哪里都比不上上海......

我潜意识里,拿来跟这个“国家”对比的,却是另一座“城市”。

一个国家,不像国家,倒是更像一座城市。

一抬头,看到大码模特

在乌节购物中心逛,我一抬头,看到橱窗里有一些大码模特。

这个打破单一审美的举动,真是漂亮。

另外,这条商业街,还有一个现象,让我很有感悟。

迎面走过的路人里,高频充斥着各种肤色的人。很少有人像匆匆游客,更多是本地人的主人感、松弛感。

早就耳闻,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国家。来到现场,才更真实地体会到这点。

我的老朋友,出海专家黄渊普,2年去过35个国家。他曾在我们的读书会里分享过一个感受当地文化的小妙招,就有提到,得去市场、集市、大学里看看。

这次,我们也去了集市。

集市里,你会看到各种不同肤色的店主,以及琳琅满目异域风格的商品。

我们还去了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没有围栏,开着车拐个弯就出校园了。一路上,也是青春洋溢的各色人种,在这里自在地生活、学习、工作。

这让我想到,除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护,新加坡政府还做过的一件事:给每人分配一个家。

也就是著名的,组屋计划。计划里有一条:同一栋楼,必须保持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人口比例平衡。

甚至在房屋买卖时,也要考虑种族比例因素。

这几天,也时常听到创业者们和我们分享,说来新加坡做生意,“文化融入度优先于专业能力”。

什么意思?

那是洗脚池,不是小便池

在新加坡,许多业务是围绕着亚太地区展开的。不仅如此,你的同事、你的客户,可能都来自不同的文化。

只有足够尊重彼此的文化,才能让客户体验是“稳定”的。

像是印尼、马来西亚,都是拥有许多穆斯林人口的国家。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习俗,得提前了解清楚。否则,很多差异是你想都想不到的。

比如印尼的习惯是,男士卫生间小便池旁,还有一个小池子。那是专门给穆斯林的洗脚池。如果随随便便当成小便池,就太尴尬了。

又比如,马来西亚基本上每栋楼里,每层都会有礼拜的房间。如果你大咧咧走进去当会议室,又或者没有给他们专门的礼拜房间,也会让人体验不好。

在逛集市的时候,也能对于这种多元文化有所感触。多走几步,你就能看到一些光着膀子的人,在进行一些宗教活动。

新加坡的人口组成里,74%的华人,13.3%的马来人,9.1%的印度人,剩下的是欧亚和其他种族。

于是,你会在新加坡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里看到,他们对学历和财富并不过分看重,在就业、移民的优先级上,反而非常注重对本地各种文化的认同度。

这种独特的人口组成,以及对各种族人口的尊重,让新加坡,非常像一个“平行国”。

新加坡像一个平行国

什么是“平行国”?

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国度。但是,他们依然还保留着自己原来的文化,以及原种族地区的东西。

这也意味着,这个国家,总是需要满足特别多样性的需求。

就拿电商平台来说。除了普遍会用的本土电商平台Shopee和Lazada,华人爱用淘宝、天猫,马来人还有二手交易平台Carousell,印度人还爱用Zalora购买时尚商品。互相不太交叉。

除了电商,还有支付方式的选择、银行的选择等等等等。

大家好像都各过各的。这样一来,线上,就不太能完全统一。

你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不少在新加坡创业的人,跟你说在新加坡做好“线下”生意很重要、搞懂文化差异很重要了。

但是,在“各过各”的另一面,却是新加坡政府的高度数字化。

高度统一。

政府办公厅,几乎见不到排队

有一位企业家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去年11月,他家里迎来了一个小生命。

在之前,他请了一位佣人。因为家里只有他和他太太,政府就收了300块钱税。有了小孩之后,个税会减免成60块。

正常来说,要自己去提交申请信息,又要审核,对吧?但是在新加坡,不用。

小孩诞生时,医院就把信息同步到新加坡政府的数据库里了。

到了今年报税,税务系统也会给很多提示。你是不是有没有工作的老婆?你是不是有新生儿?你只需要直接勾选,它就自动会把税务做减免了。

目前,新加坡的政府几乎是已经全面介入了数字化。

你想申请开一间公司,又或者申请报税,又或者是想移民,在新加坡申请PR等等,全都可以下载一个政府的应用,在一个平台上解决。

当你进入了下一个步骤,比如你到下一轮面试了,你可以直接在网上排号,预约一个时间。

所以,你会发现在新加坡的政府办公厅,基本上见不到排队了。

拒绝吃饭,自己买咖啡

对于已经在本地工作的人来说,会拥有一个“SingPass”,新加坡数码个人身份。靠着它,他们就能登陆新加坡所有的政府网站。

移民厅、税务局、人力部,又或者公积金局等,他们不用记忆多个账户,而且信息也会被多重保护。

这样一来,信息,就能很快同步。

信息同步流通起来,在这样的环境里,除了便利,还有什么好处?商业贿赂,变难了。

当你去当地做生意,想去跟政府官员打交道,就得明白:不仅不能请吃饭,也不能给他们买咖啡。

因为新加坡对于贿赂的定义,是没有金额限制的。1万是贿赂。1元也是贿赂。

所有的贿赂,都要上法庭。

周四晚上开年会

而到了周五,不仅不能请政府官员吃饭,公司的同事,你的客户,大概率也会拒绝你的邀约。

为什么呢?

新加坡,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但不管是哪一个文化,其实都有一个共同诉求:家庭很重要。

一位企业家和我们分享,说新加坡很多公司,除了会提倡准点下班之外,还会把一些重要的年会晚餐,安排在周四。

咦,为什么是周四?

国内比较常见的时间选择,是周五。这样晚上聚会结束之后,第二天不用上班,还能好好休息,舒舒服服睡个懒觉。

但在新加坡,本地人不这么看。

他们认为,周五晚上,应该是家庭时间。

周四晚上聚餐,算是工作占用了自己的时间。都辛苦工作一周了,结果到了周五晚上还要工作应酬。如果喝多了,还怎么陪伴家人呢?不能接受。不能接受。

我听完,若有所思。

新加坡曾经的主要收入

新加坡的西南部,有一座岛,上岛去,要特殊申请。入岛口,还有新加坡军队在守。

这个岛屿,名字叫“裕廊岛”。

(图片来自网络)

全球前100的石化公司,几乎都在这座岛上。

中东运送原油的船,运到新加坡,会在裕廊岛卸原油。制成成品油或者制成液化天然气。然后,由成品库存,再运送给亚洲,以及世界各地。

曾在2011年,新加坡石化产业的产值到了770亿美元,占当时新加坡生产总值的34%。

所以,新加坡曾经的主要收入,不是金融,不是高科技,也不是旅游。而是,靠石油。

裕廊岛,是一座人工岛。经过10年填海造陆,才成了型。

新加坡不产一滴油,却成了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除了“坐落在马六甲海峡出海口”这样一个海上贸易黄金位置加持,更是他们创新、开放的底色,才支持了石化产业的发展。

虽然到了现在,石油对于新加坡总经济收入的贡献,已经从三分之一,降到10%到15%左右。

但是现在新加坡比较发达的金融、科技、旅游,依然是靠着这样的底色,从而熠熠生辉。这个隐蔽的岛屿,也依然在为新加坡的建设,默默输血。

多出来“浪”一下

呼。让我喝口水。时间过得很快。新加坡问道系列,到今天就正式更新完毕了。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

在这么多种族生活的土地上,依然保持井然有序,这并不容易。

作为我们的明星邻居,这个从小在新闻里听到过无数次的新加坡,它或许是口香糖和香烟带不进的一个国家,是抽烟要在黄线里面的国家,是公共厕所不冲要罚款的国家,是车上喝水要罚款的国家。

非常严厉。非常有距离。

但是当你来到现场,你会发现,原来这个地方,更是一个保护弱者的国家,是一个审美多元的国家,是尊重文化的国家,是崇尚透明、澄澈的国家。

是一个,有同理心的国家。

在这里,华人,能找到家。马来人,能找到家,印度人,也能找到家。

毕竟,谁不愿意待在家里呢?除非,你把外面,也能布置成家一般美好。

来这里的企业,但凡想要做大做好,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同理心。

在这里,我看到了会为600多名员工在食堂专门提供中餐的企业。看到了给陪同家属提供相应补贴的企业。也看到了为每一类特别的用户,绞尽脑汁学习他们文化的企业。

收获颇丰。

这些收获,是看直播,看文字,看视频,都无法取代的一种深刻的感受。

只有当你到这个地方来,和当地企业家深入交流,才能真的“看见”和“感受”当地。

行程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同行的企业家们说:世界这么大,多出来看看。

此时一位同行企业家的小孩,激动地修正我说:不是看,是浪。

好的。好的。

浪无止尽,永不停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刘润 主笔/ 木言声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来源:刘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