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军压境!欲铲除马杜罗,看到委内瑞拉的武器傻眼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08:30 1

摘要:华盛顿长期不满于马杜罗政府坚持国有化政策,阻挡美国石油企业的进入,早些年,美国甚至支持反对派领袖瓜伊多自封“临时总统”,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推动政权更替,然而,瓜伊多的影响力逐渐消散,马杜罗仍稳坐总统宝座。

近日,美军在加勒比海集结了三艘导弹驱逐舰、三艘两栖攻击舰、一艘导弹巡洋舰、一艘核潜艇,以及4000名海军陆战队员,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打击力量。

美国官方对外宣称,此行目的是“反毒”,但在许多专家看来,这场军事部署真正的矛头却直指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委内瑞拉是全球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储量超过3000亿桶,多年来,石油既是委内瑞拉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但这也是与美国关系中最敏感的话题。

华盛顿长期不满于马杜罗政府坚持国有化政策,阻挡美国石油企业的进入,早些年,美国甚至支持反对派领袖瓜伊多自封“临时总统”,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推动政权更替,然而,瓜伊多的影响力逐渐消散,马杜罗仍稳坐总统宝座。

对美国而言,马杜罗不仅意味着能源通道受阻,更象征着一个挑战西方主导秩序的政权仍在生存,这也是为何,当军事压力与经济制裁双管齐下仍无法撼动马杜罗时,华盛顿不得不再次祭出硬手段。

委内瑞拉的正规军总兵力只有12万人,军费开支甚至不到美国的七百分之一,乍一看,这样的差距几乎不可弥补。

但在马杜罗的策略下,正规军只是防线的一部分,更庞大的是他号召的数百万民兵,这些来自工厂、农场和社区的普通民众,被迅速组织起来,领取武器,进行射击和战术训练。

在哥伦比亚接壤的祖利亚和塔奇拉州,委内瑞拉部署了1.5万名士兵,设置路障和巡逻点,四五百万的民兵加上正规军,使得美军若真要动手,不得不面对一场规模远超预期的地面抵抗。

尽管军费有限,马杜罗政府却找到了另一条道路:发展无人机。早在2006年,查韦斯政府便与伊朗签署协议,引入了Mohajer-2无人机套件,并在伊朗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在本土组装,到了2012年,委内瑞拉自主研发的Arpía无人机首次亮相,主要用于侦察任务。

2022年的阅兵式上,外界看到了更加先进的成果:ANSU-100可以挂载炸弹,进行精确打击;ANSU-200则采用隐身飞翼设计,能有效规避雷达探测,而Zamora V-1的出现更是引起关注,这款无人机被认为模仿了伊朗的“沙赫德-136”,成本低廉,却能通过饱和攻击对敌方构成极大威胁。

美国军方深知,这些无人机在常规战力上无法与先进战机抗衡,但在不对称作战中却能制造巨大麻烦,一旦开战,美军舰队和基地都可能成为低成本打击的目标,这也是为何尽管舰队在加勒比海徘徊,却始终没有越过委内瑞拉的领海红线。

而马杜罗政权之所以能在重压下挺过来,除了国内的动员,还离不开国际支持,中国每天从委内瑞拉进口约50万桶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55%,自2007年以来,中国还向委方投资67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

这一合作不仅为委内瑞拉经济提供了支撑,也使马杜罗拥有了重要的外交筹码。

俄罗斯则在军事和政治层面给予了明确支持,俄方谴责美国的干预,并向委内瑞拉运送武器装备,这些援助虽不足以彻底改变军力差距,但在政治上释放了信号:马杜罗并非孤立无援。

而且虽然从战略上看,美国掌握绝对优势,但在现实操作中,动武并非轻而易举,军事干预一旦展开,美军必须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委内瑞拉的武装力量虽弱,却具备本土优势和不对称手段,而且,一场战争不仅会给美军带来消耗,更会在拉美引发强烈反美情绪。

此外,全球能源格局也让华盛顿投鼠忌器,在中东局势依旧动荡、欧洲能源紧张的背景下,贸然打击委内瑞拉,可能进一步推高油价,冲击全球市场,反而损害美国本身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局势下,马杜罗采取了“守而不攻”的策略,他没有主动挑衅,却不断强化防御姿态:民兵训练、边境部署、无人机展示。

这种做法既向国内传递了抵抗的信号,又向国际社会强调了“主权不可侵犯”!

来源:鉴史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