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侯云德有什么故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9:12 1

摘要:2018年1月8日,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侯云德说,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功劳都是大家的,说是“份内事”、可件件都是关于病毒的大事,侯云德不平凡的人生、从选择学医时已经注定。学医高中时候是这个想法,学医还是学工,当然自己不是工、本来一

侯云德院士,是中国分子病毒学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创者,中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引领者,也是中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2018年1月8日,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侯云德说,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功劳都是大家的,说是“份内事”、可件件都是关于病毒的大事,侯云德不平凡的人生、从选择学医时已经注定。学医高中时候是这个想法,学医还是学工,当然自己不是工、本来一直是医学院毕业,那么当然学医了,在高中就想学医、后来结果是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七年制,最后一届七年制毕业的。七年的学医经历、让侯云德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选择了国内相对空白的病毒领域。自己大学毕业以后,也感觉到细菌病已经好多都已经出来了,治疗方面以抗生素为主,病毒药方面的缺少,所以还是比较被动,这一方面病毒病人的病情严重、比细菌的严重,病毒方面比较难、有待于研究,有待于突破,所以自己就搞了病毒研究。离开校园一年后,侯云德被选为留苏预备生、进入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1958年、他奔赴莫斯科,就读于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就学期间帮研究所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自己到苏联病毒研究所、帮助了他们一件事,也是去了以后、他们实验的小白鼠死光了、找不出病源,自己给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一个仙台病毒引起来的。侯云德从患病的小白鼠体内分离出了仙台病毒,这种病毒属于急性型病毒,易感染难控制、会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侯云德建议彻底消灭。全部杀光、而且清理,三天后引进新的小白鼠,就由外面引进了,把现有的小白鼠全部弄死,弄死了、整个动物房全部消毒,消毒以后、三天以后,再引进新的品种了,就彻底消灭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容易根断,传起来很快的,特别是携带病毒的小白鼠,携带病毒的小白鼠敏感、本身是小白鼠的病毒,小白鼠会传到人的。留苏之初,侯云德攻读的是副博士学位,鉴于侯云德独创性的关于副流感病毒的学位论文以及对仙台病毒的突破性发现和系列研究,苏联人破格向他授予了博士学位。自己副博士、博士一块答辩的,一般正常的程序是副博士,副博士六年以后才能给通过博士,自己这一块来了,这个是在苏联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1962年,侯云德学成归国、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他从助理研究员做起、潜心研究病毒,并一步步成为肝炎病毒研究室主任,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他在国内首次分离了一系列副流感病毒,以科学方法证明出黄芪同干扰素联合使用、具有治疗感冒的奇效,主导完成了痘苗病毒全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工作,在基因工程干扰素领域、侯云德更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我们有的国内好多的人迷信国外,不去挑战国外。在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诸多科学成就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就是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当时国际上通用的干扰素是α2a和α2b,侯云德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研发出了疗效好、副反应更低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国际上自己最早提出来干扰素α1b,要有α1b,自己比较出来α1b、人家也是比较有听外国人的,外国人用α2、他也不去比较了,后来自己发现一比较下来、发现α1b好,副反应低,效果滴度也高,副反应高低、它决定了适应症,小孩子能打α1b。刘金毅说:“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侯老师在世界上应该是首创的、或者说世界第一的,咱们中国特色的一个干扰素。这个干扰素在1982年由中国医学科的学报发表的,那个年代可以看到实际上它几乎是跟美国是同步进行研究和开发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有着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天然的生物学活性,通过临床效果对比、证实了α1b有着国外的干扰素不具备的优势。重组人干扰素α1b副反应明显的低、不是一般的低,副反应的高低不仅仅是副反应的问题、影响到它的适应症,这小孩发烧39度受不了,发烧这么高要死人的,所以自己重组人干扰素α1b副反应很轻。侯云德有一句口头禅,同样也是他科研工作的信念。Me too me better,“Me too”、你外国人有的,我重做 、我也和你一样,“Me bette”、外国人有,我比你好。比外国人好,不仅仅是技术上要好,还要惠及更多患者,身为病毒学专家、侯云德并没有满足于实验室里的成果,治病救人始终是他不懈的追求。程永庆说:“侯云德院士当时是中国预防科学院病毒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当时这个重点实验室是我们国家研究已知病毒和新病毒最富成果的一个重点实验室,自己记得当时侯先生把小抽屉拉开一看、里头各种各样的论文,获奖的证书等等,当时侯老先生讲、他特别期望这么多的科研成果将来能变成药品、能变成疫苗,他说这就好了,印象非常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不高,药品品种较少,一些特效药高度依赖进口,价格十分高昂,面对老百姓用不起药的情况、侯云德痛心疾首。就是为老百姓的健康,你这很贵、老百姓用不起。1986年3月,邓小平做出“重点发展国家高科技技术”的批示,863计划随后启动,在863计划列出的7大研究领域中、生物技术居于首位,侯云德担任该领域首席科学家,他在对生物技术布局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大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他侯云德提出了要把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商品化就是要求科研技术人员不仅满足于我们的科研成果、变成一个论文,变成一个获奖证书,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商品、变成实实在在的药品,然后在临床应用上解决临床患者的问题,真正的话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1992年,在侯云德带领下,一家医药生物技术公司在国家病毒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科研楼的地下室悄然成立,侯云德亲自出任董事长,并为这家公司取名为“三元基因”。自己建议程总取名叫“三元”,“三”是一个满数、这“元”是第一,所以这是“三元”这个名字起的来源。程永庆讲:“当然他对这个公司有很大的期望,就是说第一期望这个公司 当时我们有药物的研究,他说这个是治疗抑制病毒的,然后有疫苗的研究、乙肝疫苗,它是防止病毒的。还有的话、诊断试剂,是检测病毒的,所以治病、防病,然后查病都有,所以叫三元基因。”三元基因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从零的起步,但侯云德对标国际水平、对三元基因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当时我们国家没有一条通过GMP的认证的生产线,所以说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过程的GMP的管理体系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我们花大量的时间、首先是完成了我们在实验室的科研的研究,为了使得达到国际GMP的标准,当时自己是去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典,买了全套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然后建了中国第一条通过国家GMP认证的生产线。有了一流的生产线,依托侯云德的研究成果,三元基因公司在国内开发了一系列基因工程药物,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它的问世、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零的突破,自药物投放市场以来、已累计销售了数千万剂,成功治疗了数以百万计的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疾病的患者。α1b适应症比较多,现在自己估计是在国外 迟早的问题,1b要取代2、α1取代α2,这是迟早的问题。徐晨说:“α1b是一个非常广谱的抗病毒药物,侯院士就是在全国第一个开展用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RSV肺炎的这样一个临床实验,已经有了特别确凿的这样的一个效果,大家都知道这个黑素瘤、它是一个恶性程度非常高的一个肿瘤,现在在国外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治疗方法,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用大剂量的干扰素α1b治疗黑素瘤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了。”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但疗效好、副反应低,价格也比进口药品低很多,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外汇,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为国家省了多少外汇,老百姓当然受益了,因为老是进口的、农村能用得起吗,用不起,现在自己想国产的话、价格恐怕只有进口的十分之一,这个干扰素能够帮助人,不仅是经济上、这个还有健康保障。自己做的生产的产品、一个比较好的管理、比较好的成本控制,应该说我们国产产品价格会低一些,在基因工程干扰素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应该说有将近有几倍的差距,现在随着价格在下降、更广泛地惠及我们所有的相应的患者。百姓健康放在最前面,在侯云德的带领下、三元基因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未来将继续研发百姓需要的生物药品。三元还是带头的,在国内是一个带头企业。侯院士一直就告诫我们,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疾病谱、解决中国的病患者的最重要的问题和最基本的问题,随着企业不断的成长成熟、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不是说最贵的药就是好药,也不是说最便宜的药就是好药,而是要有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为了促进国内生产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侯云德不仅将技术转让给三元基因,还特别提出要求、一再强调,好药应是有临床的安全性、治疗的有效性、患者的依从性和市场的可及性,侯云德的无私奉献以及三元基因公司的带动作用、使得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国产生物药品扭转了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今天的话 在临床应用的患者中间用国产的干扰素的人员90%以上都是国产的产品。2003年,SARS疫情席卷全球,由于当时对SARS病毒了解不多、传播途径未知,再加上防控体系薄弱、疫情迅速蔓延。2002年SARS来了以后、中央也很关注,你这SARS流行起来,天安门上都没有人,待在家里都不敢出来了,已经引起社会恐慌了,实际上也没什么厉害,但是已经老百姓恐慌起来,影响社会上面震动的,外国人都不敢来了。为尽快找到治疗方法,侯云德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研究中,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干扰素可以有效控制SARS冠状病毒的传播。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