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8月31日,台州的夜戏刚散场,孟再平走了,台下灯还没熄,她的声音却永远留在麦里。
49岁,胰腺癌,三个字像一记闷棍敲在戏迷心口。
就在8月31日,台州的夜戏刚散场,孟再平走了,台下灯还没熄,她的声音却永远留在麦里。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是才刷到她上周发的排练花絮吗?
对,就是那个穿白T戴鸭舌帽、一开口却一秒变成小生“小王少楼”的女人。
浙江人看越剧像吃腌笃鲜,一口下去就知道咸淡。
孟再平不同,她把老味道装进新碟子。
范派的稳、毕派的俏,到她嗓子里像调了杯鸳鸯拿铁,苦里有甜。
代表作《狸猫换太子》里一句“皇儿莫怕”,唱得弹幕刷屏“鸡皮疙瘩集合”。
她在抖音的账号@孟孟越剧团 31万粉,一半是老票友,一半是95后。
评论区最常见的一句:“第一次觉得越剧这么拽。
”
剧团同事说,她确诊那天还在后台给新人抠动作,“手都抖了,还要亲自示范甩水袖”。
化疗掉光了头发,她就戴渔夫帽上场,观众以为造型新潮,其实是假发太闷。2025年5月最后一场,她只能站着清唱《梁祝》“草桥结拜”,唱到“同窗三载情如海”,突然停顿,台下安静得听见输液泵滴答——那天她挂着止痛泵在侧台候场。
台州孟孟越剧团现在45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有人问她为什么拼,她说:“我怕我停下来,他们就散了。
”现在她人走了,剧团上半年演出150场,全年目标依旧。
新排的《新孔雀东南飞》加了一段rap,编剧说是她生前点的头,“越剧不往前走,就是往博物馆走”。
追悼会那天,谷岙村晒谷场摆满观众自发送的戏服,一件蓝褶子写着“孟老师,下辈子还听你唱”。
现场没放哀乐,循环播她18岁唱的《风雪渔樵》,声音脆得像刚摘的菱角。
老票友抹眼泪:“这丫头把命耗在戏台上了。
”00后粉丝站最后一排,举着手机灯牌“小王少楼永不下线”。
越剧行当里,能开宗立派的人少,能把门派传给互联网的更少。
她留下的最大遗产,可能不是某段唱腔,而是让年轻人发现:传统不是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古董,是随时可以拿出来蹦迪的节拍。
下次刷到越剧短视频,如果评论区有人科普“这是范派小腔”,别忘了,源头是个戴渔夫帽的诸暨姑娘,用最后一口气唱完了“化蝶”。
你呢?
上一次完整听完一段戏曲是什么时候?
来源:花径从容摘玫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