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央视上映了一部“农村大剧”《陌上又花开》,可这部电视剧自从上映之后,口碑就一路下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部剧拍的着实太不接地气了。
不久前,央视上映了一部“农村大剧”《陌上又花开》,可这部电视剧自从上映之后,口碑就一路下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部剧拍的着实太不接地气了。
3月25日,他监制并主演的刑侦悬疑剧《棋士》一经播出,立刻成了热议的焦点。有人说:“你要是没看,连讨论的资格都没有。”这话,丝毫不夸张。
王宝强饰演的围棋老师崔业,靠着细腻的表演,把“穷人”两个字刻画得入木三分。
工资平平,家庭摇摇欲坠,儿子患病,婚姻破裂,连下棋赢来的奖金都被各种名义扣下。“输了是自己的,赢了是大家的”——这是崔业的生活哲学。
深夜的肯德基门口,儿童套餐的海报泛着冷光。崔业站在柜台前,摸遍了身上四个口袋,掏出68块3毛。
这一幕,直接让全国的父母破防了。哪个家长没经历过孩子哭着要买奥特曼卡片,囊中羞涩的窘境?崔业的窘迫,是真实到让人心疼。
有人说:“王宝强这次的表演,看得我从头到脚发冷。
”不是因为故事恐怖,是因为他的“老实人形象”太真实了。不卑不亢的隐忍,被逼到极致的挣扎,让人恍惚间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是我们的某种缩影。
还记得《城中之城》里的“打工青年”吗?一个刚到上海打拼的普通小伙,住进了市中心带落地窗的豪华夜景房。编剧怕是对租金一无所知。
同样离谱的还有《甜蜜暴击》里的鹿晗,他饰演“穷小子”,住两层小洋楼,背景设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观众看了都迷惑:“穷人”是这样定义的?这些剧本,完全是在和现实脱节。
王宝强的表演没有滤镜加持,没有光鲜亮丽的道具,展现了平实的生活细节和入骨的表情管理。每一个动作,让人感觉他不是在演,是真正活在那个角色里。
剧中,崔业拿到了省围棋大赛的冠军,按理说,这应该是他的高光时刻。
学校没有给予他应得的尊重,连奖金和奖杯都被校长以“集体荣誉”的名义据为己有。校长冷嘲热讽:“你什么都惦记着!”这句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扇在崔业的尊严上。
崔业的人生像是被按下了“天崩开局”。儿子急需手术治疗费,他只能低头,和富商下了一盘“输不起”的棋。为了钱,他选择了“输”,但赢得了更多的复杂局面。
让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是他在银行取钱时,意外卷入了一场抢劫案。为了活命,他用冷静的头脑为劫匪设计了一条逃生路线。
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劫匪的钱是银行的练功券!观众以为他可以全身而退时,故事的节奏陡然加快,最后一名劫匪的回归,将崔业一步步拉入更深的泥沼。
绑架、洗钱、杀人。“每一步棋都走在悬崖边上,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胆战。
崔业在回家路上差点被一辆车撞到。
是对方的错,司机下车一顿训斥:“你不会看车吗?”崔业低着头,不争不吵,往后退了几步,像是已经习惯了这种“被欺负”的生活。王宝强的表演细腻到连退后的小动作都让人心头一酸。谁能想到,这个在比赛中赢得荣耀的围棋老师,生活中却如此卑微?
崔业的冷静和高智商逐渐显露,他开始翻盘,从一个“老实人”转变为一个“幕后操盘手”。他发现富商的洗钱证据时,剧情推向了高潮。“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是看起来最无害的人。”
王宝强的这次出演堪称“神之一手”。他的演技不是“接地气”,是让人觉得“接心气”。
不靠大吼大叫,是靠细节打动人。他在《棋士》里的表演,被网友称为“用毛孔呼吸”。
《棋士》的成功,给国产剧狠狠上了一课。观众不是讨厌贫穷叙事,是厌恶那些脱离现实的“悬浮穷人”。
王宝强用他“带土味儿”的表演,把底层人的挣扎和尊严演得淋漓尽致。他护着棋谱在暴雨中奔跑的镜头,溅起的不只是泥水,还有国产剧积弊已久的傲慢滤镜。
他不是在“演穷”,而是在“活穷”。每一个细节,能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压迫感。相比那些穿着名牌却喊自己“穷”的影视剧角色,崔业的形象格外真实。
真正的穷人角色,是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能让人看到生活的无奈与尊严的挣扎的。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穷人”,不是那些住在豪华夜景房里的伪装者,是那些每天与生活死磕,却依然保有梦想的人。
观众评论:“他不再是那个一眼看穿的角色,是一个让人产生敬畏的存在。”的确,崔业的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王宝强的用心所在。
“他不是在演戏,他是在生活。”有人调侃:“看完《棋士》,我觉得自己也能当刑侦剧的编剧了。”这不仅是对剧情的认可,更是对演员的赞赏。
人生就像一盘棋,不怕输,不怕险,就怕心中的贪欲打开了,再也关不上。
”这部剧是王宝强的一次证明,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你会为崔业感到不值吗?还是会觉得,他的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生活的苦难,不是滤镜能掩盖的;角色的真实,是从细节中流露的。”
“穷人不是标签,是生活的另一面;尊严不是奢侈品,是每个人的底线。”
王宝强的崔业,刷新了国产剧里“穷人角色”的天花板。
他用细腻的演技告诉我们,真正的现实主义,不需要滤镜,不需要口号,它藏在每一个皱纹、每一次叹息里。
来源:明明白白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