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叛军能够以一隅之地肆虐天下七年之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06:04 2

摘要:安禄山的官职履历看起来很杂,乍一听放到唐朝那么大的盘子里,也不算什么。可仔细盯着看,平卢、范阳、河东这些地方,安禄山全都捏在手里。谁还记得这些地盘有多肥?盛唐那会儿,东北平卢、河东、河北范阳,真不只是军事重地,基本下来就是经济、人口、物产都讲究的好土地。打个比

安禄山的官职履历看起来很杂,乍一听放到唐朝那么大的盘子里,也不算什么。可仔细盯着看,平卢、范阳、河东这些地方,安禄山全都捏在手里。谁还记得这些地盘有多肥?盛唐那会儿,东北平卢、河东、河北范阳,真不只是军事重地,基本下来就是经济、人口、物产都讲究的好土地。打个比方,就是农业、贸易、资源三条腿都站得住,你想一手遮天,这些牌太有用了。

可安禄山最能的,是会夹缝里生存。他不是刚进官场就啥都懂,还是给互市跑腿当牙郎的时候,那个学六蕃语的细节就真说明人灵通!偏将、大夫、兵马使这些官名,天天在履历里跳跃,可要是没点部署手腕,这些官衔也只是摆设,对吧?话说回来,安禄山的权力,特别是军权的含金量——不是嘴上说说,他那一块地实际上就是北齐剩下的优地,这跟古代资源分配、地缘格局严重有关系。

唐朝打了这么多年仗,谁教安禄山发家还能这样?其他藩镇没这命,但他就靠着“节度使”的军权连起三地,范阳、平卢、河东,就是三角枢纽。旧唐书里说亲王带兵乃元帅,文武官管事叫总管,看似区分很细。可节度使这事儿,不就是又要带兵,又得管区域事务,还总能捞到实惠。军、民事宜都往这一根线上拴。

安禄山要造反怎么搞?当年,地方上的官员其实没跟他一条心。兵权算他强,实际行政、财税事,不是他说了算。起兵时,地方官员那种反复横跳特别明显,这人之前效忠唐廷,一转头又说愿意跟安禄山混,都在赌命!你想上贼船还不是自愿的,安禄山哪管你愿不愿意,直接拉你进贼窝,进了还出得来?大家的命都被他捏着。

那就得说,安史之乱到底怎么就拖了七年?唐玄宗一开始对文臣还算信得过,可一到武将、宦官这关就犯懵,高仙芝、封常清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倒了霉。其实说白了,唐玄宗的信任危机就让一大批能打硬仗的人被他自己压下去了,唐廷的危机也随之失控。这种困局下地方豪强趁势发家,谁还管老百姓太平不太平?

安史之乱起来后,唐廷能不能摆平,压力全甩在玄宗和太子头上。太子其实早就等着机会脱身,一回到自己盘子,马上不理玄宗,直接自立为帝。两个政治中心背靠背,官方冷战,实际就是谁也不管谁,安禄山看着以为自己坐收渔利,但也不见得真有把握。

其实话说回来,唐玄宗也不是完全干瞪眼,关键时候让太子——唐肃宗去掌政,这个操作还是算对的。这中间牺牲最大的是永王,出去打仗本来以为能干出一名头,结果摇身一变成了被怀疑反叛的对象,心里也是堵得慌!

权力稳当下来了,虽然唐廷内部也乱,可最基本政治格局总算摆平了。安史一方倒背运得太快。安禄山起兵时风头无两,最后生病死得快,儿子安庆绪还没坐热,史思明就开始收拾安家。史思明其实跟安禄山不是外人,同乡、同伙,关系铁过几年。但等到真实掌权,安庆绪一点威信都没有,被史思明轻轻松松搞掉。

史思明继位后,努力弄权,打算修补巩固局面,可安氏余部原心不齐,明面上是叛军,私下已准备跑路。唐廷的反扑这时候一波接一波,史思明刚组建的核心迅速瓦解,惨淡收场。没过几年,史思明也被自己亲儿子杀掉,安史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搞定安史父子,唐朝才算从表面平息了动乱。但这里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跟着终结。降将归顺也不是完全出于忠诚,唐廷算是被逼着妥协所致。实际大历年间,山东李正己统十五州,兵数万,田承嗣、李宝臣、梁崇义等各据一方,这些割据势力都是安史之乱留下的副产品。地方权力盘根错节,比以前还难收拾。

**南方又不安生!**

因为北方战事绵延,南粮北送压力成灾,百姓被榨干,地方反抗接连爆发。浙东袁晁趁乱打劫,郡县被攻破,光弼分兵剿除,总算安顿下来。但谁能保证日后此类混乱不会再来?

所以说,安史之乱不仅让唐朝朝堂不太平,还让整个全国都陷在乱局之中。刚开始对付安史之乱,一家一事,后来南方又乱作一团。谁说北方打完就一切安好?不是的!唐廷以为只要巩固政权,局势就稳了,但地方豪强大有不愿罢手的意思。

而这些割据势力,只是暂时被压制。唐廷不得不让节度使从原本纯粹军事职转成军政合一,权力大得很,一旦地方坐大,又是新的威胁。为了防藩镇,“养宦官削藩”的新权力结构诞生,权力再被均分,谁也不放心谁。这时候,所有稳态都像是临时性的。

事实是,安史之乱埋下了唐朝衰落的祸根。此后中枢和地方谁都不完全掌握主动,稍有变动又是新一轮内耗。

谁能想象,强盛如唐朝,实际没几个人真的管得住全局?

但其实,也不是一朝动乱就完全毁了百年基业,有人说唐朝还能自救,有人觉得已经丢失了根本。南方让百姓经历了大苦痛,北方兵祸还未停。朝廷内部权力既稳又动荡,说是不稳定,割据就是稳定的另类表现。到底这些矛盾哪一方能最后掌控局面,也许连唐朝自己都没数。

说到底,安禄山借地盘起兵、各派豪强借机混势、唐廷自乱阵脚,事到如今,问题还不是下了一场棋那么简单。以后再有谁愿意坐稳皇位,都得闹心几场乱事。节度使、宦官、地方政权之间的博弈,这才是唐朝后世走向衰微的主线里,最绕不开的暗线。

事情讲到这,只能说乱世过后,一切都变了。血与火的痕迹不会轻易洗掉,谁掌握权力,都得想办法应对那些一直都没解决的问题。

来源:棉式宁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