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六十一年腊月,历史的钟摆在寂静中转过了一个锋利的弯。北京紫禁城内空气奇异凝滞,大雪下得毫无声息。康熙皇帝悄然离世,六十载江山一朝归于虚无。这消息没砸出多大城内动静,倒显得毫无铺陈。可对宫廷来说,就是地震!
康熙六十一年腊月,历史的钟摆在寂静中转过了一个锋利的弯。北京紫禁城内空气奇异凝滞,大雪下得毫无声息。康熙皇帝悄然离世,六十载江山一朝归于虚无。这消息没砸出多大城内动静,倒显得毫无铺陈。可对宫廷来说,就是地震!
康熙走得安静,留下一地碎片。这些碎片是三十五个儿子的身影、太子的幽影、太监内侍的窸窣脚步。皇族血脉在煮沸,宫门外头的百姓却无从知晓,仅凭风声看天下。今年的天冷得反常,大内侍卫巡查得格外密。到底有几个人在封锁消息?不大清楚。
有人说这叫家国天下,有人觉得纯粹是夺嫡游戏。真真假假,又有谁判断得明白呢?雍正,名胤禛,年仅四十出头,却早已老练得像只老狐狸。他没把登基一事闹得人尽皆知,只冷冷地按着规矩走。选继承人这茬,康熙操心到死才终于明白,儿子们没一个合心意。
也许最初,他还是希望过胤礽乖巧懂事。事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太子两次被废,兄弟反目,朝堂硝烟,只剩"九子夺嫡"成了传说。可到底是谁最心狠手辣?对外人来说,多半看个热闹;对内侍和太监,这便是生死抉择了。赵昌,康熙最倚重的太监,六十年东奔西走,活得十分有分量。
赵昌的身份特别。从小进宫,伴君如影,经手的密事足以塞满十座故宫。太子案、年羹尧的密奏、兄弟们的暗战,他都沾了点边。很多旧档案曾显示,宫中密报往往三分出自赵昌手笔。到底是谁指使?没人敢随便说。哪怕赵昌自己,也不会轻易松口。
大雪天,雍正登基前夜,赵昌突然被押。夜里急召九门提督来见,禁军排开在承乾宫正门。赵昌冷静极了,临死不发一言。他知道什么?而雍正又怕什么?事情没表面那么简单。
说是"清君侧",但宫里其实谣言早就传遍。有人说赵昌手里握着康熙遗诏的实录。可也有人说,他不过是替死鬼,死了给新主立威而已。三品大员张廷玉事后接受调查时支支吾吾,有迹象,他根本就不知道赵昌的底细到底是哪一桩重案。
更有趣的是,赵昌整晚都没经历正式审讯。宫刑处置,悄无声息。尸体第二天一早就撤走了。没公开下诏,没赐死说法,宫里人人都装作不知道。但内务府走漏消息,满城议论,全是猜测。实情归根结底是一句话:雍正怕夜长梦多。
这里头有个诡计。雍正公布的继位诏书里的"于密室中留遗诏"一说,就是赵昌捧出来的。有没有搞错?谁也没法查清。很多史家推测,"密诏"其实是事后加工,赵昌参与其中,现在死无对证,事情直接成了铁案。
但另一种说法又冒出来,赵昌其实与胤禟兄弟私交甚好,康熙病重时是他负责通风报信,所以雍正不管真假,先清掉潜在威胁。这点看着冷酷,细想起来,又觉得雍正多余。既然已经名正言顺,还怕一个老太监?
雍正的疑心确实不是盖的,毕竟清初风头正劲的太监都有些“野心”。康熙刚继位那会,宫里女侍自杀、太监暗地造反,老皇帝都曾头疼。雍正一上位先办内务府又杀赵昌,看似狠辣,其实底气未必十足。可又有一种可能,赵昌啥都没做错,就是撞在枪口上。
宫里没人替他说话,外面也没谁同情。一来事发突然,二来赵昌“知太多”,只要“安静”就不会再有人追查。有人写日记,说那晚赵昌的眼里没有恐惧,好像死得很光荣。也可能吧?又没见着。
雍正继位其实挺突然,他最擅长的事,就是迅速清除不稳定因素。这远比他老爹直接。而当所有人还在反应过来时,雍正已经完成一轮权力洗牌。赵昌死了,另一批太监被外放。新君临朝,老路子全清一遍。
资料看得多,有时候还真觉得赵昌只是替历史背锅。雍正也不是铁板一块。他后来也疑心重重,对身边人从来没有完全信任。可他对老臣张廷玉感情深厚,这又怎么解释?谁都不是教科书一样无懈可击。
大清的档案显示,康熙死后一年,雍正查办旧案到疯魔。皇兄弟一批接一批发配东北,子嗣被改名,宫廷气氛压抑。很多太监小心翼翼,底下人私下传话,说“皇上最怕泄漏秘密”。怕啥?别人觉得不过如此,可身边人听了汗毛直竖。
如果只从表面看,似乎赵昌是雍正登基道路上的一颗小石头。没了赵昌,雍正路上没阻碍。一切顺利。可是谁知道里面还有什么?也许那天的雪盖住的,不只脚印,还有秘密和谎言。
皇权转换像极了宫廷剧,剧情狗血但真相没人说得清。康熙也不是那么仁慈,谁也想不到雍正会以这种速度稳住天下。但反过来讲,如果没有杀赵昌这一步,皇兄弟未必会服气。很难讲。
有趣的是,雍正其实恨极了宫里多嘴的人;但有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消息灵通。这个矛盾不光他有,每一个帝王都有。宫廷阴影很大,阴影下活着的人谁都不愿意做牺牲品。赵昌就这样死掉,没有冤,也没有善终。就像被丢弃的小刀,却在历史上划开了一道口子。
就目前来看,没人能拼凑出事情的全貌。有档案流落海外,有记载丢在鳞次栉比的内务府之中。甚至雍正本人都未必对整个过程胸有成竹。这样一来,好像谁都对,又谁都不对。
还是得讲一个细节:清宫档案后来就把赵昌名字抹去了,仿佛从未有过这一号人物。彻底消失。这很耐人寻味啊,赵昌到底是无足轻重,还是摧毁了某些关键证据?没人能真的回答。
雍正的继位总算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可回首那一夜,宫门紧闭,雪无声落下。喧哗与骚动全压在这片静默之下。赵昌的死,成了雍正帝权路上最难以言说的一笔。外人看不透,宫里人不敢说。
所有人都只顾自己的活路,却没几个真正在意过赵昌怎么想。他或许知晓比谁都多,可最终也无法开口。世事总有盲点,也许正是这些盲点,让后人永远猜不完真相。不完美,也许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没人能讲明白全部。
这桩陈年旧事,被雪和夜色掩埋。雍正的谜,也就此成了大清宫闱深处的幽幽残影。谁真谁假,没有标准答案。
来源:水中划船的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