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海首推“超级甜品站”:“火锅+”解锁餐饮消费新场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9:51 3

摘要:今年9月,上海中庚漫游城海底捞门店迎来一场“甜蜜革命”——全国首家“超级甜品站”在此落地,推出30余款覆盖饮品、冰品、烘焙及甜点的产品矩阵,其中超九成定价低于15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海底捞从“单一火锅品牌”向“餐饮生态矩阵”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更以“平价

今年9月,上海中庚漫游城海底捞门店迎来一场“甜蜜革命”——全国首家“超级甜品站”在此落地,推出30余款覆盖饮品、冰品、烘焙及甜点的产品矩阵,其中超九成定价低于15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海底捞从“单一火锅品牌”向“餐饮生态矩阵”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更以“平价高质+场景融合”的模式,精准切入中国甜品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期。

传统火锅消费高度依赖午晚餐时段,而海底捞甜品站通过“早餐+下午茶+餐后延伸”的全时段布局,将消费场景从“聚餐刚需”扩展至“轻社交”“即时解渴”“家庭茶歇”等碎片化需求。例如,清晨的上班族可随手带走7.5元的贝果配咖啡,午后的白领用9.9元的Gelato冰激凌开启“充电时刻”,晚餐后的家庭则以12.8元的芒果雪花冰完成“解辣收尾”。数据显示,中国甜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900亿元,其中下午茶场景占比45%,Z世代(18-25岁)贡献62%的消费额,客单价从2019年的25元升至2025年的42元。海底捞以“15元内质价比”策略,精准承接这一结构性红利。

甜品站选址于门店门迎区且紧邻商场通道,这一设计突破传统店中店模式,形成“双向流量捕获”:一方面服务海底捞火锅顾客,满足其餐后延伸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覆盖商场内非火锅消费人群,将“路过流量”转化为即时购买力。消费者陈女士的案例颇具代表性:“本来是来看电影的,看到甜品站买了Gelato和咖啡,总共不到20元,没想到海底捞还能这样‘随手买’。”这种“无目的消费触发”模式,使甜品站成为商场内的“流量枢纽”,单店日均客流量较传统甜品店提升30%。

功能型产品:针对火锅用餐场景,推出柠檬茶、雪花冰等解辣解腻单品,其中芒果雪花冰因“料足绵密”成为网红爆款,复购率达45%;社交型产品:下午茶时段的慕斯蛋糕、Gelato冰激凌等,通过高颜值包装与“拍照打卡”属性,成为年轻人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素材”;储备型产品:早餐时段的贝果、三明治等轻食,满足上班族“便捷储备”需求,部分门店推出“周卡套餐”,带动周边写字楼客群定期复购。

此外,甜品站通过“社交狂欢月”活动(如互动游戏兑换优惠),将产品消费转化为社交互动,进一步强化“轻社交场景”属性。

甜品站的推出是海底捞“火锅+个性模块”战略的最新实践。近年来,海底捞通过“火锅+牛肉工坊”“火锅+夜店”“火锅+宠物友好”等组合,逐步构建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的生态矩阵。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旗下14个第二品牌(如烤肉品牌“焰请烤肉铺子”、炸鸡品牌“小嗨爱炸”)贡献营收5.97亿元,同比增长227%。而甜品站作为“高频低客单”的流量入口,与火锅主业形成“低频高客单+高频低客单”的互补结构,有效提升门店坪效。据测算,甜品站可使单店月均营收增加18%-25%,且毛利率稳定在65%以上。

场景碎片化:消费者需求从“单一用餐”向“复合体验”迁移,品牌需通过模块化组合满足“一站式”需求;流量私有化:在公域流量成本攀升背景下,门店自身成为流量捕获与转化的核心场景;生态协同化:通过多品牌、多业态的协同,构建“主品牌引流、子品牌变现”的闭环生态。

正如海底捞相关负责人所言:“甜品站不仅是产品补充,更是对消费趋势的深度洞察。”当传统火锅品牌开始用“甜品经济学”重构消费场景,餐饮行业的竞争已从“口味之争”升级为“场景创造力之争”。而上海中庚漫游城的这家甜品站,或许正成为这场变革的“原点”。

来源:小小心愿难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