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小巧强劲的“纯音小钢炮”海贝R3 Pro II遇上高性价比动圈耳机铄耳DX1,会不会擦出了令人惊喜的音乐火花?作为一名资深重度耳机发烧友,我一直追求在有限预算内寻找最优质的音质体验,而此次评测的海贝R3 Pro II播放器与铄耳DX1动圈耳机的组合,总共只需
前言:
当小巧强劲的“纯音小钢炮”海贝R3 Pro II遇上高性价比动圈耳机铄耳DX1,会不会擦出了令人惊喜的音乐火花?作为一名资深重度耳机发烧友,我一直追求在有限预算内寻找最优质的音质体验,而此次评测的海贝R3 Pro II播放器与铄耳DX1动圈耳机的组合,总共只需约2000元左右的价位,却带来了超越价格的声学表现。
海贝R3 Pro II是海贝音乐2025年推出的重磅产品,搭载了目前常用旗舰双CS43198 DAC解码芯片和4颗OPA1622优质耳放芯片,采用双路并联设计,其4.4mm平衡口输出功率高达480mW,能够轻松驱动各种高阻抗耳塞。铄耳DX1是一款采用高性能动圈单元的进阶级HIFI耳机,实际上你无需多虑,官方已经为你解决了后顾之忧并量身搭建了这套黄金组合,DX1阻抗和灵敏度与海贝R3 Pro II的匹配度相当高,能够充分发挥两款设备的性能潜力。
测试所用器材:
①海贝R3 Pro II(参考价格:1498元,操作系统:HiByOS基于Linux,CPU型号:X1600E,DAC:双CS43198,音频规格:DSD256,PCM384kHz/32bit,MQA 8X,模拟音频接口:3.5mm PO+4.4mm BAL,蓝牙:5.1,屏幕尺寸:3.3英寸,分辨率:720x480,储存卡支持:高达2TB,机身重量:160g,电池容量:4000mAh,续航:约21h,最大输出功率:480mm/BAL)
②铄耳DX1(参考价格:999元,灵敏度:108dB,频响范围:20Hz-40kHz,阻抗:30Ω,腔体材质:高光电镀不锈钢,线材:256芯单晶铜镀银,单元:11mm铝镁合金钻石纹拓扑振膜动圈)
③唐族天蓬(参考价格:4499元)
④布鸟NB200(参考价格:1280元)
外观设计与佩戴体验:
我始终认为优秀的音频设备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应该是视觉与触觉的艺术品,海贝R3 Pro II播放器与铄耳DX1动圈耳机的机缘组合,在千元级价位实现了这种全方位的体验,这套组合展现了国产音频设备在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上的巨大进步,不仅追求音质表现,同样注重外观设计、材质选择和佩戴舒适度。
1. R3 Pro II是海贝为庆祝十周年而推出的重磅产品,它延续了R3系列“纯音小钢炮”的定位,但在设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播放器最大的变化在于机身的厚度,不再是前代产品的纤薄硬朗风格,此次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在如此精巧的机身有足够空间放下4.4mm母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容纳四颗运放与大功率输出硬件,确保足够的散热空间和4000mAh的电池大容量,尽管厚度增加,但重量仍保持在轻便的160g,握持感相当舒适轻松。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这次二代背板材质提供了两种选择:绿色和橙色版本采用日本东丽Ultrasuede仿麂皮材质,而黑色和银色版本则采用磨砂玻璃背板,我手头拿到的是橙色版,实则为橙色偏暗金古铜色的那种华贵观感,机身背面被整块两侧带有弧度的这种被称为“轻柔呼吸的新一代皮革” Ultrasuede材料所覆盖,拥有轻盈舒适的透气性,兼具优质苯胺皮革的纤柔质感,并且是极为环保的非动物材料,既能防滑又体现细腻高贵气质。
2. 海贝R3 Pro II的外观设计兼顾美学和实用,在操作交互方面,左侧按键式音量控制的布局是出于整体美观度与机身线条流畅度的需求,支持点按或长按操作;机身右侧配备了兼具Home键的电源开关,并集成了内置呼吸灯,会随着不同工作模式变化颜色,这种细微的设计增加了人机交互的趣味性和辨识度;考虑到机身不自带内存,因此必须插入TF卡,卡槽采用弹出式设计,并在外部做了硅胶垫保护,体现了海贝对细节的注重。续航能力是R3 Pro II的另一大亮点,它内置4000mAh大电池,在3.5单端模式下可持久续航高达21小时,待机时长更能高达900小时,这种续航表现解决了音频爱好者的续航焦虑,非常适合长途差旅使用。包装内附赠了一个可以露出背板的清水套和挂绳(经过细思,我猜想中空保护套的原因就是要让烧友随时感受二代机身背板特有的Ultrasuede吧)。
3. 海贝R3 Pro II不仅是一款音乐播放器,更是一个多功能音频中心,经过多年迭代后的HiByOS系统既保证操作互动流畅性,又能够实现除了音乐欣赏之外的其它实用功能(鉴于这点一般不推荐中学生使用哦!否则会拿R3 Pro II借口去干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比如无需数据线连接的无线畅快WiFi传歌,支持AirPlay、DLNA、Hiby Link等熟悉的无线功能,也涵盖了LDAC和aptX在内的多种蓝牙编码耳放模式,通过USB、SPDIF、同轴&LO输出等方式实现多元音频连接数字音频转盘,使用Type-C数据线连接手机、平板或电脑等设备并配合海贝音乐app专业音频软件无损传输高清音源文件,另外也内置了TIDAL和Qobuz的流媒体APP,并且支持网络收音机和电子书功能,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系统内置HiBy自研数字调音台MSEB,可直接从声音冷暖、厚度、人声前后、乐器瞬态等直观听感角度进行调节,打造专属个人的音色档案,说到这里我甚至可以把R3 Pro II称之为mp4也不为过。
4. DX1是铄耳历经两年研发的最新成果,其主打特别使用的11mm铝镁合金拓扑振膜单元蕴含着不少黑科技,铝镁合金材料在刚性和重量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振膜表面覆盖着精细的钻石纹拓扑镀层,通过改变振膜局部的刚性分布,有效抑制了分割振动现象,再配合5kHz陷波滤波器,将谐振失真控制在极低水平;此外,铄耳DX1耳机的外观设计极具辨识度,其讨论热度从多次耳机展上一直延续到上市后至今,这款被戏称为“螺母成精”的耳机,面板设计独特,官方甚至自己玩梗称其为“爱彼中国区特供·皇家螺母橡树风格面板耳机”,DX1耳机腔体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经过高光电解处理,不仅颜值高,也有助于声音表现的稳定性,尽管是金属腔体,但其人体工学设计非常出色,轻松塞入耳道佩戴起来相当牢靠不打滑,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有异物感。
5. 包装设计同样精致,金银螺母封套搭配反光烫金工艺,在千元价位展现出超预期的质感表,抽出封套,内盒表面质感是本人评测接触过的耳机包装中手感最亲肤、最细腻的涂层;随附的收纳盒采用与铄耳中高端耳塞一致的硅胶盖加金属壳的设计,既能提供良好保护,又便于随身携带。铄耳DX1的佩戴体验令人惊喜,虽然采用金属腔体,但重量控制得当,久戴不累也不容易打滑移位,这得益于其根据耳道自然弧度设计的外形,配戴贴合舒适,长时间使用无压迫感;配件方面,铄耳提供了三组共九对不同结构的硅胶耳塞套,包含标准型号和特殊设计的号角形状耳套,后者能有效提升高频表现,这种丰富的耳套选择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耳道特点和音质偏好进行微调;线材方面,DX1配备了256芯单晶铜镀银编织线,采用Litz利兹结编绞工艺,确保传输高效、低阻、低失真,线材触感柔软,0.78mm双针插头设计既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也为后续换线提供了可能。
器材搭配与听感分享:
1. 海贝R3 Pro II播放器搭配铄耳DX1,4.4平衡:这套组合给听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听感是平衡且富有音乐味。拥有海贝自家强项的播放器软体与硬件完美组合的海贝R3 Pro II具备健康饱满的调音风格,声底扎实沉稳;中频温润厚实,带有轻微的暖向染色,使得人声和乐器音色显得较为讨喜;低频扎实且量感充沛,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层次感;高频并不因为整体偏流行向而做得暗淡,反而有足够的亮度和延伸,铄耳DX1耳机在此组合基础上增加了适当的细节表现力和声场宽度,使整体声音既富有感染力又不失准确性。选听《Taylor Swift-Anti-Hero》和《Bruno Mars-Locked Out Of Heaven》欧美流行时,这套组合的人声位置适中,不过于贴耳也不遥远,高度大约在鼻子附近,人声表现细腻干净,歌手的嗓音特点和情感变化能够清晰可辨,伴奏乐器与人声分离度良好,不会互相掩盖,低频有足够的量感和下潜,为流行音乐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感,但不会过度泛滥影响清晰度。播放《Norah Jones-Don’t Know Why》和《Diana Krall-The Look of Love》两首经典爵士人声时,这套组合的优势更加明显,爵士乐中常见的贝斯拨弦声质感清晰,钢琴音符圆润饱满,萨克斯风的泛音丰富自然,我们可以听出主唱人声部分带些浓情烟嗓的温暖感,非常适合表现爵士乐手的独特音色和情感表达,小声场的现场录音回放中,能够呈现出不错的临场感,仿佛置身于小型爵士俱乐部中。在试听《Beethoven-Symphony No. 5》和《Vivaldi-Four Seasons》古典乐时,这套组合展现了意想不到的声场表现和动态响应,声场开阔健康,有良好的左右延伸和纵深,乐器定位明确,虽然与高端设备相比在绝对解析力和动态规模感上仍有些差距,但在这个价位已经相当出色,弦乐组有足够的质感和密度,管乐部分明亮而不刺耳,整体平衡性让人出乎意外地值得称赞。换听本人最偏爱的《Tiffany Evans-Hope You Understand》和《Muni Long-Wax》节奏蓝调时,这套组合展现了优秀的节奏感和低频控制力,电子低音有足够的冲击力且不失清晰度,中高频细节能够很好地再现R&B那种极易上瘾和有点慵懒的编曲效果,人声与复杂的电子乐器伴奏之间能够保持良好分离度,即使在编曲复杂的段落也不会显得混乱烦躁,整体表现适合长时间聆听,不会产生疲劳感。
2. 海贝R3 Pro II播放器,搭配铄耳DX1对比唐族天蓬,4.4平衡,通过对比:作为入门进阶首选HiFi播放器之一,海贝R3 Pro II内置双CS43198 DAC解码芯片能够提供温暖饱满的声底和充足推力(务必记住一个小窍门:默认状态下机子会锁定最大音量限制为43,你可以在设置里面找到关于,连续点击机器的版本号进入开发者模式,然后在机器设置里的开发者选项关闭音量锁定即可开启100最大音量),可以较好地发挥天蓬多单元高端耳机的绝大部分实力。首先播放《林忆莲-伤痕》国语流行女声,天蓬搭配R3 Pro II所呈现的人声结像饱满清晰,位置靠前,喉音共鸣略带磁性尾韵,气息细节恰到好处,齿音几乎被消除,整体带给听者细腻柔和的听感;DX1人声线条感比较突出,信息量和密度比较充沛,整体明晰均衡的音色,恰到好处的染色以及稍显温润不张扬做作的口型能让情感表达更饱满,稍微细碎的齿音也能让人声更抓耳但不失自然度。选听《中岛美嘉-MESSAGE Piano & Voice》女声和纯钢琴+弦乐伴奏发烧专辑中的《Baby if,》人声嗓音纯净无音染,低音贝斯弦乐器拨弹声密度饱满,弹性恰到好处的厚度与主唱清晰的高音相辅相成,贯穿首尾的富有中高频线条感的钢琴伴奏更让整体音色温润有光泽,尾音柔顺;DX1在表现室内小编制管弦类器乐时,可以保证较为准确的音色和干净声底,同时能听出弦乐与弹奏乐器延伸、泛音以及适当的空气感,并保持了相当不错的鲜活度。换听选自《黑神话:悟空》游戏原声大碟中的《勿听》,这套组合所表现的开场古筝和箫的泛音顺滑,男女声定位分离度有一定的距离感,14.2mm大动圈带来的低頻很具气派,下潜深且量感足,骨传导单元增强了开阔的包围感和空间感;DX1在这首曲目上别看只是单动圈,得益于铝镁合金拓扑振膜,能呈现出凝聚、圆润、扎实的声音,其均衡的能量分布和良好的瞬态,应对此类复杂编曲时也能保持不错的分离度和层次感。换听以动态和空间感著称的2025年电子乐新作《Jackson Wang王嘉尔-Buck》,电子声效轰炸过瘾,低頻厚重,王嘉尔声音呈现磁性且偏暖的中频,尽管语速超快但咬字清晰,高頻控制力不错不刺耳,大动态表现出色,能表达出一耳朵能感知的气势感,瞬态反应不拖拉;DX1其均衡甚至收放速度相对较快的低频量感,搭配较为凌厉的瞬态表现,能呈现出激情活跃的电子律动,对合成器音色的准确性还原是其优势。聆听《Adele-Easy On Me》爵士女声,高频延伸自然不刺耳,人声与钢琴的泛音表现尤为出色,尤其在欣赏这种流行爵士乐时,中高频的细腻度突出,器乐伴奏残响丰润略带空气感,音场呈现包围感,细节与氛围并存;DX1在表现爵士钢琴弹奏时,可以保证极为准确的音色还原和干净声底,同时让器乐光泽感得到体现,延伸、泛音以及适当的空气感上,都保持了相当不错的活跃感与穿透力。总而言之,唐族天蓬在这款R3 Pro II千元越级纯音播放器的配合下更像是一位“全能型选手”,凭借多单元混合架构和骨传导技术,带来了均衡杂食、动态出色、氛围感浓郁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表现,由此也看出天蓬无论搭配各类梯队播放器前端的友好型适应能力;相对而言铄耳DX1则是一位“超脱自身的新生派”,依托优秀的单动圈单元和精心调校,呈现出均衡准确、音色自然、注重耐听度和乐器真实性的声音,追求在千元价位提供越级体验。
3. 海贝R3 Pro II播放器,搭配铄耳DX1对比布鸟NB200,4.4平衡,通过对比:作为一位资深发烧友,深知“搭配”二字在Hi-Fi系统中的分量,接下来我们便将焦点置于两款极具竞争力的千元级“卷王”耳塞:铄耳DX1与布鸟NB200,通过搭配海贝R3 Pro II这款千元级高性能便携播放器作为枢纽,探寻它们在演绎不同音乐类型时的独特魅力与各自边界,并且R3 Pro II 并非一款音染重的播放器,它拥有干净、透明且控制力良好的声底,推力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色,能较好地驱动这两条耳塞,并忠实还原其自身特性,不会过多地涂抹或改变塞子的本色,这为我们提供一个公平、揭示力强的测试平台。选听国语/欧美流行人声《林俊杰-修炼爱情》和《Taylor Swift-Lover》,DX1在此表现出极高的兼容性,其人声位置适中,口型清晰,齿音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直白刺耳,也不会过分甜腻,JJ的嗓音情感充沛,细节丰富,背景乐器分离度良好,整体听感清爽、规整,对于Taylor Swift这类融合电子元素的流行乐,DX1能呈现出清晰的节奏骨架,但氛围感的烘托稍显冷静;NB200一开声便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其低频氛围感立刻为流行乐注入了更强的“ grooves(深入骨髓的节奏感) ”和感染力,人声略微贴耳,且带有一种轻微的润泽感,听起来更富感情,尤其在演绎男声和部分欧美嗓音时,磁性更足,听《Lover》时,鼓点和贝斯的线条更粗壮,节奏感更强,整体听起来更“爽”、更带劲,DX1胜在均衡、清晰、耐听,适合追求准确还原和长久聆听的用户;NB200胜在氛围浓郁、乐感突出,更适合追求“动次打次”和情感冲击力的流行乐爱好者。聆听爵士人声现场版《Holly Cole-Train Song》,DX1的强项于此尽显,其出色的器乐分离度和精准的结像,能够很好地还原爵士乐现场的细节,Double Bass低音提琴的琴弦震动、萨克斯的空气感、钢琴的颗粒感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聆听Diana Krall时口型、气息转换乃至录音室的空间细微回响都得以呈现,是一种高度Hi-Fi式的欣赏体验;NB200则提供了一种更具模拟味的爵士体验,其偏向下盘的表现让Double Bass的牛筋味更足,氛围更为慵懒和暧昧,人声的口型稍大,更显浓郁,仿佛置身于一家灯光昏黄、烟雾缭绕的小酒馆吧台前,牺牲了一部分极高频的空气感和器乐分离度,换来了无与伦比的音箱体验沉浸感和氛围烘托,DX1像一台高解析度的摄像机,冷静地记录下现场的一切细节;NB200像一位感性的画家,用浓重的笔墨描绘出夜晚小酒馆的情调与温度,两者取向截然不同,皆有其美。换听古典音乐《Tutti-Orchestral Sampler》发烧碟,DX1的均衡特性在古典乐中占据了绝对上风,其声场规整,横向与纵向都有不错的表现,乐器定位准确,弦乐群的绵密感和光泽度虽然不及更高阶的耳机,但在同价位已属上乘,聆听大编制时,各声部层次分明,不乱不浑,能提供一个结构清晰、严肃正确的古典乐回放框架;NB200的偏科在古典乐面前暴露无遗,其低频量感会掩盖中高频的部分细节,使得弦乐的光泽度和通透感下降,听起来稍许有些“闷”,声场感觉更近,规模感不如DX1,大动态时,过多的低频能量容易造成些许混乱,乐器定位的精准度也逊于DX1,可能它更适合演绎一些小编制、氛围感强的巴洛克或浪漫派后期作品,但并非其主场,在本轮对阵中DX1是明显更全面、更正确的选择,能胜任大多数古典曲目;NB200在此领域是其明显短板,不适合对器乐还原准确度有要求的古典乐爱好者。聆听节奏蓝调 (R&B) 与电子乐《Babyface, Muni Long-The Recipe》,DX1能清晰地再现R&B中复杂的电子音效、合成器和人声和声的层次,节奏点清晰快速,但下潜深度和量感属于质优于量的风格,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对低频有极致追求的用户,听感上是精致且控制良好;节奏蓝调是NB200的主场,其澎湃且有弹性的低频完美契合了R&B、Hip-Hop和电子乐对节奏律动的需求,前奏的鼓点一下就能抓住耳朵,身体会不自觉随之摇摆,人声与浓厚的低频氛围融合得非常好,营造出极强的沉浸感和“摇撼”感,虽然极高频细节有所损失,但在这种音乐类型下,氛围和节奏的重要性远高于那一点细节,NB200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它就是为了这种音乐而生的;而DX1表现合格但不出彩,它能让你听清所有元素,但无法提供那种令人沉醉的律动氛围。总而言之,如果您追求均衡、杂食、还原和高性价比,希望一副塞子能应对大多数音乐类型而无明显恶声,铄耳DX1是更稳妥和全面的选择,它更适合作为进阶烧友的“第一副Hi-Fi全能塞”,以及作为设备对比的参考耳塞之一;如果您主要聆听流行、人声、摇滚、R&B,并且愿意为极致的氛围感和低频冲击力牺牲一部分通透度和古典适应性,那么布鸟NB200将为您带来无与伦比的、酣畅淋漓的听觉享受,也绝对非常适合纯粹的“低频控”,喜欢浓郁低频包裹感和贴耳人声的用户,两者都是千元价位极具实力的佼佼者,并无绝对高下之分,有的只是风格取向的不同,您的音乐偏好,将直接决定哪一位才是您的“真命天塞”。
总结:
这套组合在试听多种曲风后展现了全面的适应性和出色的音质还原力,如果你要问如此搭配最适合哪些购买人群,首推应该是那些追求高性价比的发烧友,因为它们不仅能满足日常通勤听音需求,也能作为家庭休闲聆听的系统,无论是流行、爵士、古典还是节奏蓝调,海贝R3 Pro II与铄耳DX1的组合都能带来超越价位的声音表现和持久耐听的音乐享受,对于追求高音质、注重设计感、同时又考虑预算的发烧友来说,这套系统无疑是一个值得强烈推荐的选择,关键精致小巧的体积和圆润亲肤的把持感让你握着不重,听着不累。
来源:Kenny发烧汗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