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权威解读,近视手术到底值不值得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22:59 2

摘要:近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关于近视激光手术的科普文章,详细解读了手术的安全性、效果及适用人群。数据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超6亿,而每年约有百万人选择通过激光手术“摘镜”。那些已经做了手术的人,后来怎么样了?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可靠?我们结合权威报道与真实案例,为您揭

近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关于近视激光手术的科普文章,详细解读了手术的安全性、效果及适用人群。数据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超6亿,而每年约有百万人选择通过激光手术“摘镜”。那些已经做了手术的人,后来怎么样了?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可靠?我们结合权威报道与真实案例,为您揭开近视激光手术的真相。

超95%患者满意度,术后视力接近“理想矫正”

01

根据《人民日报》援引的研究数据,全球1630万接受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中,97%的人术后裸眼视力达到预期矫正水平,整体满意率高达95.4%。我国北京协和医院的10年追踪研究也显示,98.7%的患者获得了稳定的视力矫正效果。

安全性争议:技术迭代降低风险,术后并发症可控

02

针对公众对手术安全性的担忧,文章指出:

1. 技术进化:从1980年代的准分子激光到2004年的飞秒激光,手术精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

2. 反弹概率低:仅少数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屈光回退(10年后约64%患者回退≤100度);

3. 常见风险可控:如干眼症(可通过人工泪液缓解)、夜间眩光(多数3-6个月适应)。

专家提醒手术本身不会导致失明,但高度近视患者仍需警惕眼底病变风险

手术并非“万能”:这些人群需谨慎

03

《人民日报》明确列出10类不适合手术的情况,包括圆锥角膜、活动性眼炎、重度干眼等。此外:

年龄要求:建议18岁以上且近2年近视度数增长≤50度/年;

度数限制:全飞秒手术矫正上限为近视1000度+散光600度。

典型误区纠正:

“做完手术就‘免疫’近视?”——错!术后若过度用眼,仍可能再度近视。

术后保养指南:科学护眼是关键

04

术后需做到:

✅ 定期复查(术后1周、1月、半年);

✅ 避免揉眼、佩戴美瞳;

✅ 每20分钟用眼后远眺6米外1-2分钟;

✅ 高度近视者每年检查眼底。

近视激光手术为无数人带来清晰视界,但其本质是“矫正”而非“治愈”。正如《人民日报》所提示:“理性选择术式,术后科学护眼,才是长久之道。”对于犹豫是否手术的人群,建议先通过专业检查评估眼部条件,再结合用眼需求做出决定。

专家介绍

楼永倞/屈光手术科主任

武昌艾格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主任、艾格集团屈光科创始人、艾格眼科集团精雕绿飞秒首席专家、瑞士STAAR全球ICL认证专家全国准分子及全飞秒认证专家、全国最早开展飞秒激光的专家之一。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40年,完成近视手术10万+。擅长ICL/SMILE等多种屈光矫正术,对于个性化手术设计经验丰富。

冯越越/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英语双学位、德国蔡司全飞秒手术认证专家、ALCON个性化微飞秒手术认证专家、中华医学会会员、湖北省医学会会员、湖北省康复医学会会员、曾于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工作十余年,现专攻近视屈光的临床研究,对近视激光手术及ICL晶体植入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SCI期刊论文多篇,权威医学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篇。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6年,完成近视手术5万+。擅长SMILE/个性化飞秒等多种屈光矫正术。

汪静/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员

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会员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IAOA)会员

从事眼科临床二十余年,曾于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以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屈光、视光专业,熟练掌握各种屈光术式。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种复杂屈光不正,斜、弱视,小儿眼病的诊治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获第九届《关爱近视-微笑论坛》“SMILE之星”;

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主持武汉市课题《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眼内散光与矢量法计算眼内散光的比较》,

主持课题《不同人工泪液在治疗FS-LASIK术后患者干眼症状的疗效对比观察》,并参与武汉市课题3项,大型课题4项;

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会议上交流学术观点。

王敏/主治医师

中华医学会会员

湖北省医学会会员

荣获“青年医师临床技能竞赛”奖

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进修深造

国际近视防控与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会员

对各种眼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疑难屈光问题、近视防控及复杂性屈光不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治疗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年,完成近视手术3万+。

来源:康爱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