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洛杉矶,一间平凡的合租公寓里,21 岁的薇薇安·威尔逊(Vivian Wilson)正在努力维持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是埃隆·马斯克14个孩子中的长女,却没有继承这位世界首富的一分钱财富。
在洛杉矶,一间平凡的合租公寓里,21 岁的薇薇安·威尔逊(Vivian Wilson)正在努力维持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是埃隆·马斯克14个孩子中的长女,却没有继承这位世界首富的一分钱财富。
马斯克的长子薇薇安·威尔逊 选择变性
她在接受《The Cut》采访时说:“人们都以为我很有钱,可我没有几十万美元可以支配。”在房租高企、学费昂贵的洛杉矶,她和三名室友合住一套公寓,以节省开支。她甚至在犹豫,今年秋季是否有能力负担起社区大学的学费。
相比父亲高达4130亿美元的净身价,她这样的生活显得格外刺眼。
威尔逊的成长轨迹在2022年戛然而止。那一年,她正式从男性变性为女性,并在18岁生日后的几天,向法院递交了改名申请。她拒绝继续使用“马斯克”这个姓氏,而是改回母亲的娘家姓“威尔逊”。
在申请书中,她直言不讳地表示,不愿与父亲有任何形式的联系。对外,她更是将父亲称作“可怜的男孩”。
当时的这场公开决裂,让外界第一次意识到马斯克家庭内部的裂缝。公众熟知的马斯克,是那个打造特斯拉、SpaceX 的冒险家,是推特收购案里咄咄逼人的资本玩家,是能在华尔街和硅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科技狂人。但在家庭层面,他却显得笨拙而无力。
“当时我被骗去签署文件,”马斯克在 2024 年的一次采访中愤愤地说。他声称疫情期间有人告诉他,如果不同意,薇薇安可能会自杀。多年后,他仍把这件事视为“邪恶的阴谋”,而不是女儿的自主选择。
在马斯克眼中,女儿的跨性别身份并非个人选择,而是“觉醒文化的毒害”。
自从他与特朗普及“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靠得更近后,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攻击“觉醒”现象,声称它正在“摧毁美国年轻一代”。
马斯克痛恨“觉醒文化”
在谈到薇薇安时,他甚至在一次集会上说:“我的一个孩子被觉醒病毒害死了。”这一言论立刻激怒了薇薇安。她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我还活着。”这场隔空交锋,不仅是父女情感的撕裂,更是当代美国政治分裂的缩影。
在共和党保守派的叙事中,跨性别议题常常被塑造为“左翼洗脑”的结果,而马斯克的表态,恰好与这类叙事相呼应。对于薇薇安而言,她的个人身份认同,却被迫卷入到父亲与美国政坛的角力中。
尽管外界热议不断,威尔逊的生活却平凡得出奇。她在洛杉矶做模特,有一份收入,可以维持日常开销,也能偶尔买一些小东西。她说:“我并不是在抱怨,这比很多同龄人幸运得多。”
但她仍在经济的边缘线上挣扎。对于一个普通大学生而言,学费可能意味着贷款,而对于马斯克的女儿而言,这却是一笔难以负担的费用。外界往往期待她继承父亲的财富与地位,而现实中,她只能谨慎计算着支出。
薇薇安成长的环境,注定充满了对比和矛盾。她曾就读于洛杉矶一所充斥着“尼波宝宝”(明星二代)的私立高中。她的同学中,包括格好莱坞女星温妮丝·帕特洛和酷玩乐队主唱克里斯·马丁的女儿阿普尔。
她说:“这完全符合你对那种学校的预期,人们都精神失常,而我并不受欢迎。我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她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在这样的环境里更难找到归属感。16岁时,她第一次通过短信向姑姑公开了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并请求姑姑不要告诉父亲:“嘿,我是跨性别者,我现在叫詹娜。别告诉我爸。”
那时,她已经在为日后的断裂做心理准备。
马斯克在公开场合承认,他试图修复关系,但收效甚微。他说:“我多次示好,但她不想和我待在一起。我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心。”
对外界而言,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折射出马斯克无法掌控的另一面。在事业上,他几乎可以掌握资本、科技、舆论的节奏;但在家庭里,他却失去了女儿。
这场失落,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世界首富”的意义:财富与权力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亲情与认同感,却可能远比金钱更难以获得。
薇薇安与马斯克的关系,不仅是私人恩怨,也折射出现代美国的多重矛盾。
一方面,是父权与个人选择的冲突:父亲难以接受女儿的性别身份,而女儿选择以彻底断裂来实现独立。
另一方面,是财富与阶层的错位:外界想象中的“亿万富豪女儿”,实际上要考虑社区大学学费是否负担得起。
更广阔的层面上,这是政治与文化斗争的投影:跨性别议题在美国被高度政治化,甚至家庭关系都无法避免被卷入其中。
如今,薇薇安已经明确表态,不渴望成为父亲眼中的“超级富豪”。她更在意的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过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
这种选择,或许是她对父亲的“财富神话”的反抗。马斯克的公众形象建立在冒险、成功与金钱的叠加之上,而薇薇安选择的,则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但更贴近自我的道路。
在马斯克那座庞大帝国的阴影之外,她过着普通青年的日子,合租、兼职、算计着开销。外界或许觉得这是一种“落差”,但对她来说,这正是一种来之不易的独立。
来源:王冰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