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九三阅兵前,网友们便对“法新社”拍摄的照片满怀期待,基于其以往在我国重大时政活动中独特的拍摄风格,不少网友纷纷调侃:此次阅兵该让法新社站拍摄“C位”,我想体验身为列强的感觉。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
在九三阅兵前,网友们便对“法新社”拍摄的照片满怀期待,基于其以往在我国重大时政活动中独特的拍摄风格,不少网友纷纷调侃:此次阅兵该让法新社站拍摄“C位”,我想体验身为列强的感觉。
法新社以往拍摄画面
法新社以往拍摄画面
不得不说,法新社拍摄的照片给人十足的压迫感和视觉冲击,照片往往以一种“暗黑风”呈现,虽其背后可能反映了西方社会潜意识里对中国的偏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意外地增强了网友对自己国家实力的认同。
阅兵仪式结束后,网友们迫不及待的想看法新社拍摄的照片,甚至有网友直言“我还等着保存当壁纸呢。”
好消息是法新社终于出图了,坏消息是并未达到网友们的预期,所谓的“法新社滤镜”也没有了,显得格外中规中矩。
这些照片一出,如果不是标注为法新社出品都让人有点难以置信,这跟之前的相比差的也太远了吧?专属的暗黑风格滤镜怎么没有了?
或许是意识到了此前风格的争议,亦或是其他原因,这次法新社没有过度使用其标志性滤镜,因此失去了以往的“话题性”,让期待看到独特视角的网友感到失望。
网友都忍不住吐槽:“法新社的投诉电话是多少,我要投诉,这次拍的有失水准啊。”
可能这一次,法新社也被那句“全球覆盖”给震撼到了吧,那就是明摆着的压迫感,根本无需额外添加滤镜。
与法新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华社此次拍摄的镜头就很是深得人心了。
新华社的照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阅兵的盛况,从空中俯瞰天安门广场那“众”字造型的观礼台,到地面上整齐划一、步伐铿锵的受阅部队,再到那一辆辆先进的武器装备,每一个画面都极具冲击力。
写在最后:
看完阅兵式,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无不感到骄傲自豪。
其实,我们从未奢求借助国外媒体传播所谓“列强式”的宣传口号,更无意通过影像渲染霸权姿态,单纯是觉得当初法新社拍摄的照片视觉体验上更好罢了,希望国际媒体能摒弃偏见。
从抗战胜利阅兵彰显的历史铭记,到日常发展中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我国传递的都是维护和平、共创共赢的理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加油凌伶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