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切又热烈”!直击嫩江农场备战春耕“十二时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11:14 1

摘要:当北疆的残雪还在晨光中闪烁,北大荒集团嫩江农场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已经从沉睡中苏醒,被一种急切而热烈的氛围所笼罩,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在田间、仓库、实验室忙碌穿梭,用行动奏响一曲激昂的春耕奋进曲,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希望,诉说着对丰收的期待。

当北疆的残雪还在晨光中闪烁,北大荒集团嫩江农场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已经从沉睡中苏醒,被一种急切而热烈的氛围所笼罩,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在田间、仓库、实验室忙碌穿梭,用行动奏响一曲激昂的春耕奋进曲,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希望,诉说着对丰收的期待。

卯时:种子的“健康检测”

凌晨5点,北大荒垦丰种业嫩江分公司的种子检验室已灯火通明。室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检验室内却满是盎然生机。检验员刘媛早早来到岗位,站在智能光照培养箱前,眼神专注而坚定。

“哗、哗、哗……”刘媛正和同事将抽检的大豆种子混合均匀分成四份,随机数取100粒种子作为一次重复,一共四次。她的动作熟练又迅速,“这样既能保证种子抽选的随机性,也能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说话间,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嫩绿色的芽种在培养箱中静静生长,为寒冷的清晨带来了浓浓春意。刘媛轻轻打开培养箱,取出一盘大豆种子,嫩绿的芽尖已冲破种皮,充满生机。她蹲下,仔细观察芽势,记录板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这些数据关乎种子能否“过关”,更决定着今年的收成。

工作人员认真查看长势并记录相关数据

为筛选优质种子,刘媛和同事们已经忙碌了数月。他们对20余种大豆种子进行多轮发芽实验,整个发芽实验要做3次,历时3个月。每一轮实验都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为期10天,每天记录发芽情况,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白天25℃,夜晚20℃,湿度70%左右,光照12小时,这些细微差别对种子影响显著。

“在发芽实验中,我们以25吨为一批次,将抽检的大田用种随机数取。每一批次的种子从置沙床到数据采集实验持续时间为8天,通过一批次接一批次的重复实验,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数据准确性。”刘媛一边记录数据一边介绍说,“目前的种子发芽实验,就整体的实验结果来看,豆种净度均在99.3%以上,发芽率均达92%左右,通过持续的实验,严格检测种子水分、净度和发芽率,确保种子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让种植户用上安全放心种子。”

巳时:科技赋能的智慧力量

上午9点,嫩江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气象站内,一片忙碌而专注的景象。工作人员们紧紧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屏幕上不断跳动刷新着各类气象数据,好似他们正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却紧密的对话。

嫩江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气象站站长杨晓文脚步匆匆,时而驻足指导工作人员分析数据,时而又拿起电话与上级气象部门沟通交流。“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早知晓天气变化,就能提前做好应对。”杨晓文眼神中满是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

为了给种植户们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气象服务,今年农场下足了功夫。崭新的先进监测仪器整齐排列,它们刚购置不久,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些仪器将辖区内8个气象监测点全面升级改造,像一个个敏锐的“小哨兵”,时刻捕捉着天气的细微变化。

在气象站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套自动气象观测站,它正高效运转着,实时监测着风向、风速、雨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天气情况。工作人员王晓东紧盯着观测站的数据输出端口,手中的笔不时在记录本上飞速记录,“这些数据可是关乎着农场春耕的大事,一点都不能马虎。”

自动气象观测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晴,明天夜间到后天白天晴……”王晓东一边往农场气象预测微信群里发布着消息一边说,“农场在各基层单位设立5个由专人负责的自动温雨监测站,这些监测站如同分布在农场各个角落的‘眼睛’,让这些气象信息尽快转化为春耕作业计划和实施方案,为备春耕生产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

申时:物资保障的坚实后盾

“老马,农资到了,快来接!”15时,嫩江农场第五管理区储备库外,一声高亢的吆喝瞬间打破了午后的宁静,声音裹挟着几分急切,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管理员马文军原本还在仓库内忙碌,听到呼喊,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迎了出去。他的脸上写满了期待,洪亮地回应道:“来了来了!”

只见一辆辆满载农资的货车缓缓驶入,车轮扬起些许尘土。马文军迅速指挥着装卸工人,“大家动作麻利点,注意安全!”他一边说着,一边上前仔细检查每一袋刚卸下的化肥。仓库里,早已堆积如山的化肥、农药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等待着奔赴春耕一线的冲锋号角。

装卸工人们忙着将统购化肥搬运、摆放、入场入库

装卸工人迅速行动起来,管理人员穿梭在工人与货物之间,全程目不转睛地监督着,手中拿着清单,仔细核对每一批次的数量,眼睛紧紧盯着装卸过程,严格检查化肥的摆放是否标准,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破损情况。与此同时,入场入库手续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工作人员引导装卸人员逐一进行安全教育签字,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安全无虞。在仓库的一角,另一组工作人员正按照化肥的种类、规格进行分类存储摆放,为后期的便捷出库创造有利条件。

嫩江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崔兴华介绍:“今年备春耕种子共计1427.4吨。春播所需种衣剂、钼酸铵、大田封闭除草剂等63.6吨,已按要求上报给农服集团。能源筹备上,400万元油料资金全部到位。肥料储备总量4115.4吨,包含尿素、磷酸二铵等多个品类,已下摆2683.5吨,到位率65.2%,预计3月底至4月初将全部下摆到位,为春播工作筑牢基础。”

戌时:全员“充电”待春耕

19时,嫩江农场一场线上农机与种植学习培训正在火热开展。农场通过线上平台为农机手和种植户们讲解最新的农机操作技术、安全知识以及科学种植方法。

农机驾驶员刘勇一边认真做着笔记,一边说:“这样的培训太及时了,春耕前多学些知识,心里更有底。”他的拖拉机已陪伴他5年,是春耕秋收的得力助手。

为确保农机具在春耕时正常运行,农场组织了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各管理区进行指导。服务队队长张峰介绍:“我们从动力、行走、作业三个系统对农机具进行检修,每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在检修中,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需求对农机具进行科学改装,如调整播种机的播种深度和行距,以适应不同土壤和种植模式,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

土壤墒情勤监测 助力备春耕生产

随着春耕临近,一台台检修完毕的农机具将成为农场人春耕的“战士”,翻耕土地、播种希望,开启新一年的丰收征程。今年,农场更新一批农机具,引进新型拖拉机和智能播种机。这些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作业精度高且节能环保,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在嫩江农场,备春耕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每一位参与者都全力以赴,用汗水与智慧描绘着充满希望的春耕画卷,这片黑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蓬勃生长。

来源:黑龙江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