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南宁市做精做专高品质法律服务供给的生动实践:筹措资金累计投资3亿元用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聘请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373人次担任1832个村(居)法律顾问;成立全国消防系统首家省级火灾痕迹物证司
《广西法治日报》3月24日头版头条刊发
一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南宁市做精做专高品质法律服务供给的生动实践:筹措资金累计投资3亿元用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聘请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373人次担任1832个村(居)法律顾问;成立全国消防系统首家省级火灾痕迹物证司法鉴定机构……近年来,南宁市以做大做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为切入口,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向企业、向百姓延伸,为推进法治建设提质增效,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南宁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已于2025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广西首部关于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立法。
2015年以来,南宁市积极筹措资金累计投资3亿元用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6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业务大楼,建设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县(市、区)中心、127个乡镇(街道)工作站、1832个村(社区)工作室(岗、席),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南宁市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成立13家园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辐射全市县(市、区)16个工业园区、产业园区7.39万家企业,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全市综合布局设置有12家公证处、19家司法鉴定机构、13个法律援助中心、368家市直律师事务所、39家基层法律服务所、1个仲裁委员会、2323个人民调解组织,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10年来,累计接待群众462.8万人次,提供法律服务118.6万件次。
同时,南宁市多点发力,做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促均衡发展。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结合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开发集法治服务机构位置查找、导航,查看法律资讯和普法资讯为一体的“法治服务地图”,为人民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
南宁市还大力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夯实普法根基,在全市培养和发展“法律明白人”17723人,建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公园、广场125个,创作征集普法山歌、微动漫、微视频等普法作品1840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约6.7万场次。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2021年至2024年,共聘请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373人次担任1832个村(居)法律顾问,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1.88万人次,开展法治宣传12533场次,为群众、村级重大项目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及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7万件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组建“红石榴”小分队,开展“春暖农民工”“法援护苗”等活动。2021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2451件,为当事人挽回损失或者取得利益13573.98万元。
稳定是发展的压舱石。南宁市注重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织密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推动成立全国首家驻自贸区的电力行业调解委员会,赋予“枫桥经验”新内涵。全市现有人民调解员14644人,2021年以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6.37万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7.8%。
3月21日,横州市司法局新福司法所与镇政府、乡建中心成功调解一起因施工造成房屋损坏的纠纷。
为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南宁市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大力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在法治助企、公证便民、智慧仲裁、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同步发力,效果显著。
——组建57家律师事务所,133名律师参加“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活动;组织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治体检”等,帮助280多家企业解决法律问题253个。2021年以来,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鉴定案件12.95万件。
全区首家环境损害类司法鉴定机构环科院开业揭牌。
——深化公证减证便民,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至200项,推出十项便民服务举措,为急需公证的群众提供优先办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公证服务;开展“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办理”“容缺受理”等,办理便民公证事项10.7万件。
——提升仲裁服务质效,积极构建“智慧仲裁”,建成智能庭审记录系统、远程视频庭审系统、仲裁案件管理系统等;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成立南宁仲裁委员会工贸仲裁中心、旅游投诉纠纷仲裁中心以及金融仲裁院等,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挂牌成立“南宁国际仲裁院”,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一流国际仲裁机构,近5年来,南宁仲裁委员会共办理各类仲裁案件9500件,涉及标的额116.77亿元。
——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咨询团”入驻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解答国内外客商咨询223人次。
——扩大涉外“朋友圈”,南宁国际仲裁院与越南越中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AIADR)等签署合作协议。5家律所成立境外服务机构,意大利、越南、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8家律所在南宁设立联络站。
——联合百色、崇左、防城港市在7个边境口岸设立涉外纠纷联合调解工作联系点。指导建成4家广西银行业驻外调解工作站。3家公证处入选司法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机构名录,拓展“互联网+公证”服务。
来源:广西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