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不怀疑东风-61的强大,但网上那些乱说的人,带不来任何好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23:20 2

摘要:今天9月3日,是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日子。解放军最先进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61亮了相。

今天9月3日,是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日子。解放军最先进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61亮了相。

然后类似下面这类关于东风-61的性能参数就火了,各种传播,据说是某权威媒体报道(我找了半个多小时,没看到哪家媒体报道了这些)。

内容是这样的:该导弹射程可以达到25,000公里,时速达到惊人的35马赫,相当于每小时能飞4.2万公里,还能携带40枚分导弹头,每一枚的威力都相当于70颗广岛原子弹。

反正吧,扩散的非常快。我本来也没意识到,直到看见业主群里、一个老朋友群里开始转发……

怎么讲呢?如果这些数据都是事实,那么说出来让大家激动一下,兴奋一下,倒也没什么。但如果不是事实,这种内容的传播,其实就是误导,没有任何好处。

首先我不知道具体的性能参数,只不过我可以在网上查阅数据,根据正常逻辑去判断。(估计具体的性能参数,无论是媒体还是网民,是没人知晓的。)

1,该导弹射程可以达到25,000公里。

你说它能打到全球任何地方,我没意见。但是你说它射程达到2.5万公里,我就想问问,赤道周长才4万公里,除以2就是2万公里。这意味着该导弹可以从地球一端飞到另一端,飞完之后还能再绕5千公里的小弯。

这是什么变态需求,或者说,实战意义在哪里?

这也是现役洲际导弹射程普遍在10,000–15,000 公里的原因,这个射程就足以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了。

2,时速达到惊人的35马赫,即所谓的42,000 公里/小时。

首先这个描述就不准确,马赫是指大气层内飞行器的速度,洲际导弹在大气层外是弹道飞行,不适用马赫数。

马赫数大家都知道,它是物体速度/当地的音速,所以人们才说1马赫等于空气中的音速340米/秒。而外太空是真空环境,没有空气,更没有音速。因此洲际导弹在大气层外的飞行速度用马赫来形容,概念上就是错的。

这么去说的人,他其实根本连导弹的飞行过程都不理解。


洲际导弹的飞行轨迹,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起飞、在外太空飞、到目的地后重新进入大气层3个阶段。请问这个35马赫的速度是指哪一段?

重新进入大气层后,导弹速度的确是极快,但目前洲际导弹的极限数值还是7–8公里/秒。如果换成马赫数,就是最多25马赫左右。

3,能携带40枚分导弹头。

一般来说,确实是分导的弹头数量越多越不好拦截,威力也更大。但是40枚属实有点夸张过头了吧?毕竟目前世界上公开且已知的最强的分导式导弹,最多携带约 10 枚分导核弹头,比如俄罗斯的“萨尔马特”。

你直接一上来就超4倍?

而且和分导弹头的数量对应的,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弊端,第一个就是重量。每个弹头都需要独立的制导系统、防热壳体,这些东西都很重。还是说上面俄罗斯的“萨尔马特”,10枚分导弹头,总重超过200吨。给它翻4倍超过800吨,这现实吗?

有些人啊,一听分导越多越不好拦截,就狂吹数量。殊不知,40枚弹头不仅不可能,反而会让导弹太大、太笨重。你是不好拦截了,但反射前就可能被敌人发现甚至摧毁。

4,每一枚的威力都相当于70颗广岛原子弹。

这一点是可能的,现役核弹头当量高的也确实有百万吨级,也就是“70颗广岛原子弹”——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形容,可能听上去比较唬人。一般来说,它的意思就是百万吨级。

但是这个数字也并非越大越先进,比如冷战时期的“沙皇炸弹”,那还是千万吨级呢,用他们的话来讲,相当于“几千个广岛”。有什么用?太大、太笨重,最后直接弃用了。

你要觉得这么讲,伤到了自尊心。那随便反驳,权当你对。但我始终坚信,虚假的数据,带不来任何好处。

来源:天涯行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