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航新能”;301658.SZ)正式进行网上、网下申购,发行价格为11.8元/股。
作者/李冉
编辑/严凯
来源/能源严究院
原创 ❖ 深度 ❖ 温度
A股市场即将迎来又一家实力强劲的逆变器玩家。
3月24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航新能”;301658.SZ)正式进行网上、网下申购,发行价格为11.8元/股。
根据国际知名的电力与可再生能源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 发布的研究报告,首航新能在2023年度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出货量位列第十位。
而根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的调研数据,2021年度该公司在全球户用逆变器市场出货量位列第九位。
■ 海外拓展尽显成效
公开资料显示,首航新能成立于2013年,核心产品为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电池,下游应用领域为工商业用户、家庭用户及地面电站等。
根据最新公告,首航新能拟公开发行约4123.7114万股,占本次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10%,发行后总共股本约为4.12亿股,发行价格为11.8元/股,拟募资12.11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6月,首航新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26亿元、44.57亿元、37.43亿元、14.69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31亿元、8.49亿元、 3.41亿元、1.3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首航新能近年来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良好的财务状况。
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至2024年6月,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51.25%、55.23%、45.98%、43.27%。
截至目前,首航新能的主营业务有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和光伏系统配件等,其中并网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是最主要的业务,占比公司总营收75%以上。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首航新能的储能相关业务占比正在提高。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并网逆变器业务占比从2021年的64.78%,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1.09%。
其储能逆变器的业务占比变化不大,从2021年的23.15%,略涨至2024年上半年的24.98%。但其储能电池业务的占比则从2021年的11.95%,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21.66%。
总体而言,储能相关业务的合计占比从35.1%增加至46.64%,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项数据背后,折射出首航新能在新业务拓展上所取得的成绩斐然。
另一项对其利润起到支撑作用的则是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从而折射出首航新能突出的海外业务拓展能力。
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 2024年6月,首航新能的主营收入中的境外销售收入分别约为16亿元、39.9亿元、28.23亿元和12.2亿元,占比分别为88.01%、89.61%、75.57%和 83.19%。
由于近年来国内光伏、储能市场正处于行业严重内卷中,产品价格低迷,海外业务反而成为该领域内上市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
■ 募投项目助力发展
成功闯关背后,离不开首航新能近年来不断修炼内功。从研发投入来看,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逐年增长。
数据显示,2021-2024年1-6月,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0.94亿元、1.93亿元、3.08亿元和1.54亿元,对应各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16%、4.32%、8.24%和10.47% ,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截至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拥有525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7.88%,并拥有多项专利及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根据招股书,首航新能及其下属企业拥有28项核心技术、105项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80项软件著作权。
凭借在产品研发上的力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首航新能获得德国权威研究机构EuPD Research颁发的印度、波兰、巴西、澳大利亚“顶级光伏品牌”奖。
此外,根据招股说明书,此次首航新能计划将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储能系统建设、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研发中心升级、营销网络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这些募投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储能系统建设和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可以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对储能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而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有助于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来源:能源严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