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哈尔滨马拉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张水华拿了冠军。
01
今天忍不住了,想说说“最快女护士”事件。
前几天哈尔滨马拉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张水华拿了冠军。
这本该是件特提气的事——护士姐姐一边上班救死扶伤,一边抽空跑步拿第一,这不就是现实版 “普通人追梦” 嘛!
结果赛后情绪失控,哭着说 “领导说比赛是个人爱好,调班得看同事愿不愿意,我就想让领导支持周末调休,不是要额外假期”。
后面的事,就失控了。
最后结局看得人心里堵得慌,361度直接跟她解约了。
好好一个励志故事,咋就落得这步田地?
02
“最快女护士”事件,是一场舆情灾难。
一错,错在没适应身份变化,已经从一个护士,成为公众人物。
二错,错在没看清表达场合,已经从私下吐槽,成为公开批评。
她以为自己还是那个能唠唠调班苦的普通护士,却忘了冲过终点线、拿了冠军的那一刻,她已经成了被镜头围着、被网友盯着的 “公众人物”。
她以为私下里跟同事吐槽调班难,是职场里谁都可能有的小情绪;可对着媒体的镜头说,性质就完全变了 —— 这不再是 “唠嗑”,而是 “公开表达”,是能被千万人看见、解读的 “信号”。
03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新闻媒体的操作,少了最该有的风险控制。
我就直说了吧。
采访的时候,姑娘都哭了,明显是情绪没绷住,说的是心里话,但也是妥妥的 “职场忌讳”。但凡有点经验的新闻媒体,都该知道替当事人过滤掉这些可能引火烧身的内容——哪能人家说什么,就原封不动往外播?
多替新闻当事人考虑后果,是一家有责任的媒体该有的职业操守。
更何况,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一个女护士的职场小委屈,没涉及什么重大公共利益。
哪怕是错过一条爆款,哪怕是流失一些流量,都应该反复掂量。
现在倒好,流量是有了,可张水华呢?被架在舆论的火上烤,连退路都快没了。
04
其实这事儿最可惜的还是张水华。
本来是一手好牌。
护士身份接地气,马拉松成绩过硬,还有品牌代言加持,眼看就要从 “业余跑者” 变成 “公众人物”,结果就因为没分清 “私域吐槽” 和 “公域表达” 的边界,把前程都搭进去了——代言没了,回医院上班,跟领导、同事的关系也肯定受影响,想回到以前的状态,难喽!
05
这事儿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
现在早就是全民传播的时代,“媒介素养” 再也不是记者、网红的 “专业技能”,而是每个普通人都得有的 “生存技能”。
这场舆情风波里,张水华丢了代言、伤了前途,医院也很尴尬,运动品牌赔了损失,网友吵来吵去。到最后,没有一个赢家。
来源: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