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湾丘彝族乡黄龙村,有一处名为“冤家坝”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无人问津的闲置荒地。然而,随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这片土地迎来了“蜕变”,开启了从废弃到重生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在湾丘彝族乡黄龙村,有一处名为“冤家坝”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无人问津的闲置荒地。然而,随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这片土地迎来了“蜕变”,开启了从废弃到重生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冤家坝”位于黄龙村6组,在新成昆铁路建设期间,这里曾是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的弃土场。建设结束后,场地移交给黄龙村村委会,成为了闲置可耕地。但由于缺乏有效规划与开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驻村工作队入驻黄龙村后,就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村“两委”深入交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唤醒沉睡的闲置资源,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为了增加黄龙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向上申报项目,计划利用这块闲置土地建设蔬菜大棚,选址‘冤家坝’,是因为这里紧邻公路,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引水灌溉轻松方便,为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龙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文华说。
说干就干!黄龙村村“两委”迅速行动,开展深入调研和细致规划,决定在“冤家坝”实施“湾丘彝族乡黄龙村冤家坝蔬菜大棚产业项目”。项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获批50万元民族资金,加上村集体投入的6万元,资金得到了有力保障。在乡党委、政府以及县民宗局的帮助下,项目于去年4月开工建设,经过5个月的齐心努力,24亩崭新的蔬菜大棚拔地而起,210立方米的蓄水池及配套电力设施也顺利完工。
肖文华开心地说:“24亩大棚建成后,我们就立即以公开对外竞租的方式将其租赁出去。租赁价格为4000元每亩,每年可为黄龙村集体经济增收9.6万元。”
成功竞租下这片土地的正是选择返乡创业的当地村民付红艳。去年11月,付红艳一家满怀希望,将青椒种子播撒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在悉心照料下,24亩青椒于今年2月陆续成熟上市,预计到3月中旬将进入丰产期。
“我家里原本土地不多,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和机会,现在全家齐心协力打理这片土地,希望能有好收成。丰产期可以持续到6月底,目前市场价格不错,我对今年的收益充满期待。”付红艳激动地说。
蔬菜大棚产业项目的成功落地,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70%以上。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不少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就业机会。
来源:阳光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