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俊乡党委组织委员丁春花:我们呼唤更多像陈小虎这样的年轻人,带着梦想与热忱回到家乡,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的妇女们点亮一盏家门口的就业明灯。
陈小虎在水饺手工坊。
李俊乡党委组织委员丁春花:我们呼唤更多像陈小虎这样的年轻人,带着梦想与热忱回到家乡,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的妇女们点亮一盏家门口的就业明灯。
村民杨春花:陈小虎带着我们包饺子,听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增加产品类型,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真的很感谢他。
人物档案:
陈小虎,25岁,海原县李俊乡“百味轩”水饺手工坊总经理。水饺产品入驻银川、固原、吴忠等地的100多家商超,带动村里20余名妇女就业。
创业故事:
2023年的寒冬对陈小虎而言格外刺骨,大专毕业后,他返乡创业的想法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当时连3000元的房租都难以筹措。
“还有我和你爸。”一筹莫展之时,母亲的话给了陈小虎勇气。
“求学时,总怀念家乡的饺子,海原的牛肉鲜美,蔬菜清甜,如果制成速冻饺子,让四方食客品尝到海原风味,岂不也是一条出路?”陈小虎开始潜心研究饺子。
深夜,陈小虎与妻子马小花已经煮到了第七锅饺子。母亲尝着刚出锅的牛肉萝卜馅饺子:“这味道真不错,像你奶奶的手艺……”母亲的肯定,给了陈小虎莫大的信心。陈小虎将连夜包制的300个牛肉萝卜馅饺子分给乡邻品尝,饺子的味道赢得赞誉。
2024年初春,陈小虎将“百味轩”的木质招牌刚挂上门楣,便遭遇“寒流”。陈小虎带着产品遍访银川、固原、吴忠等地的超市,屡屡碰壁。“山沟沟里做的饺子?吃坏肚子谁负责?”采购经理们纷纷摇头拒绝。
未获信任,市场开拓举步维艰。此后3个月,陈小虎继续到周边市县推销。“我与母亲、妻子不断优化配料,提升饺子的口感。”陈小虎深知,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超市愿意上架“百味轩”水饺。令采购经理没想到的是顾客反响不错。凭借消费者的口碑,越来越多的超市向陈小虎伸出了橄榄枝。“百味轩”开始扩大规模,20多位村民加入了生产队伍。
2024年冬至前夜,室外气温已降至零下15摄氏度。“离合器又冻住了!”陈小虎蹲在专为运送饺子配置的冷链车旁加紧处理。
银川的几家超市临时追加了数百斤饺子,价值8000元的急单亟待送达。
妻子轻声劝道:“要不这单别送了?”
“不行!诚信最重要,丢下这单,我们积攒的声誉就没了。”陈小虎说,“如今饺子坊关乎咱们村20多人的生计,不能砸了招牌!”
冷链车终于发动了,陈小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急单能够在冬至按时送达。
正是这种全力以赴的拼劲,让“百味轩”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了一片天地。如今,每天600斤水饺通过3条定制路线,直达银川、固原、吴忠等地的百余个销售终端。
“百味轩”手工水饺工坊,也成了村里妇女的致富阵地。村民杨春花的孩子还小,无法外出打工,家中经济重担全压在丈夫肩上。随着陈小虎的手工水饺坊逐渐壮大,她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每天包1000多个饺子,月底能拿3200元工资,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可不!”旁边的穆大婶接过话,“虎子让咱们弹性上下班,接娃做饭都不耽误。上周我婆婆住院,他还预支了工资……”
3月25日,“百味轩”手工水饺工坊又迎来一批新员工,她们包饺子时,陈小虎正忙着调试新购入的真空和面机。
点睛之句:
创业如煮饺子,需要耐心,需要火候,更需要一颗永不放弃的心。陈小虎在这条路上,尝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滋味。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