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
机械臂灵活翻转,无人搬运车穿梭不停,一块块动力电池成型下线……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内,青海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的生产计划满满当当。
“借助青海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契机,我们在青海实现了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完整布局。”公司总经理郭波介绍,“青海造”锂电池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着力集聚资源要素,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青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努力将高原资源能源特色和优势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青海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攻克了脱水负荷低、易融料和水分偏高等技术难题,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青海将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各项任务落实,高质量建设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深入实施钾盐稳产保供、锂盐量质齐升、镁盐创新突破等工程,聚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盐湖产业集群。
走进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200台单晶硅炉全部满产运行。“省里的干部来到企业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公司副总经理孙彬表示。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截至2024年底,全省电力装机突破71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4.6%,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今年,青海将高效建设柴达木沙漠基地格尔木东分基地,加快建设哇让、同德、南山口、德令哈4座抽水蓄能电站。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沿湖12个观景点串珠成线。西宁逛“豹街”、拉脊山观日出、岗什卡登山等火爆“出圈”。青海高水平编制实施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聚力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提升青甘大环线品质,让“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品牌越来越响亮。
锚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青海分类推进十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力发展精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体文旅商”融出新气象、新成效。
眼下,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奋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变为生动的“实景画”。“我们将推动全省经济加快回升向好,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青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人民日报头版聚焦青海
西宁特色现代产业备受关注
3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报道《青海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人民日报》开设“坚定信心,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栏目后,聚焦青海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务实举措刊发的首篇报道,充分肯定了青海坚定信心、实干争先,干出一番新事业、打开一片新天地的坚定步伐。
文中,从青海弗迪电池生产计划满满当当、高景太阳能2200台单晶硅炉全部满产运行,到西宁“豹街”、拉脊山观日出、岗什卡登山等火爆“出圈”……青海省会西宁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成效跃然纸上!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用好这一重要法宝、“关键一招”,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推行一系列改革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西宁在青海发展大局中地位特殊、作用特殊。当好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主力军,既是使命所系、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更是机遇所在、信心所在、动力所在。
紧扣推动产业“四地”
融合发展谋改革——
在南川园区的虚拟电厂中,一块电子看板显示屏正实时滚动更新着各企业总负荷、调峰电量以及绿电使用的占比等各项关键数据。
“虚拟电厂的构建,使得我们能够指导企业依据负荷的变动趋势,灵活调整生产时序,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继《南川工业园区零碳产业园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后,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去年4月10日起全面启动“零碳园区”建设,力争在2030年年底前建成;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暨青海天逸储能产业有限公司10GWh短时高频储能智造及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南川工业园区的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了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西宁,正锚定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这条全新赛道,向“绿”向“新”而行。
“为什么选择在西宁投资?”各工业企业负责人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绿电。西宁深耕绿电优势转化、绿电价值实现,将绿电能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
如今,西宁开发区新能源消纳占全省比重超过50%,南川工业园区上网电量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5%。园区内12家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南川工业园区南部片区被列为国家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绿电态势感知分析平台”已在南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实地应用,实现了绿电来源、成分占比、碳减排贡献等指标“按日”快速精准计算……绿电这个“金字招牌”在西宁越擦越亮。
从年初的社火展演,到后来下南关街、豹街的爆火,再到几场演唱会引爆全城,直至去年年底的拉脊山日出的火热出圈……这一年西宁市文旅市场给予我们的惊喜一波接着一波。特色商业街区持续繁荣,雪豹元素蔚然成风,“寻找五瓣丁香”活动更是激发了市民与游客的浓厚兴趣与热情。
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将文旅产业定位为第一产业,精心编制了“以旺季带动四季、以四季支撑旺季”和“一芯”服务保障“一环多带”的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了包括“云上群加”露营基地、西宁印象等在内的148个重点项目,并精心打造了15条城市“微旅游”精品线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持续增强西宁的“芯”动力,丁香之城、雪豹之都品牌享誉全国。
为了让“绿色有机”成为西宁农畜产品的闪亮名片,西宁更是不遗余力。从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的制定,到绿色认证的全面推进,再到供港蔬菜基地的认定,西宁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西宁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已经走出高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繁华街头、高端商超,西宁的农产品专卖店和旗舰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连接西宁与全国消费者的绿色桥梁。
紧扣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谋改革——
新年伊始,一股“新绿”扑面而来。
中国联通与阿里云的合作项目——万卡绿色算力项目在西宁点亮投运,西宁再次站在聚光灯下、闪耀夺目。
在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起步之年,我市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深谋细谋中持续深化认识、找准定位,在高位推动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在全省打造绿色算力产业中扛起省会责任、体现西宁作为,全力打响绿色算力名片。
发展绿色算力产业,西宁就是一处“天然良港”。
“在西宁建设基地,离不开这里的清洁能源和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以下的冷凉干净的气候环境优势,这里是全国智算产业集群发展的天然凉港。”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以集聚算力、服务算力、转化算力为目标,积极构建“1+3+X”的西宁市绿色算力体系。全市上下主动出击,围绕绿色算力产业等重点领域,强化招商引资,截至2024年11月下旬,签约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青海零碳人工智能创新赋能中心等14个项目,投资金额80.25亿元。
紧扣推动服务业结构
优化升级谋改革——
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化转化?
我市聚焦“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坚持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并重、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并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产业融合、企业培育四大行动,全力促进信息、科技、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推动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迈进,持续提升省会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持续加强科技服务创新能力,积极促进商务服务提档升级,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跃升、专业化集聚、高端化拓展、融合化创新、数字化增能为导向,力争实现产业规模、重点领域、平台能级、龙头主体、开放格局五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优化发展现代商贸业,构建文旅服务新格局,促进健康养老托育提质增效,打造多形式综合性社区家政服务,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通过强化创新引领提升服务质效、推进数字赋能促进转型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积蓄发展新动能、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
“当前,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产业链思维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补链、强链、延链工程。近期将聚焦核心领域构建产业链图谱,将通过‘一线调研+智库赋能’双轮驱动,组织专班深入县区、园区及重点企业开展全链条摸底调研,系统梳理产业基础、企业诉求与短板弱项;同步将联合天津市咨询院等权威智库,围绕‘四地+N’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框架,科学规划产业链延伸路径,强化物流、金融、研发等关键环节支撑能力。图谱编制突出‘精准画像、靶向施策’,既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又为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抢占创新赛道提供指引,同时赋能招商引资精准匹配产业链缺失环节,推动形成‘政策—企业—项目’高效联动的发展格局,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西宁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信心是凝聚起来的、路子是蹚出来的、发展是干出来的。如今的西宁,坚定信心、实干争先,锚定目标不放松,敢作善为抓落实,主动融入打造“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展现省会担当。
来源:西宁晚报社